呼和浩特历史地名的演变
呼和浩特以前叫“贵穗”。“归岁”是“归化”和“随缘”的缩写。它是明清时期在呼和浩特建立的两座军事要塞。曾经有中央政府派出军队,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
明朝灭元后,蒙古势力残余退守草原,各路势力四处流散。1449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巴图孟克统一了混乱的蒙古草原,成为蒙古大汗,史称“大衍汗”。
清朝时,漠南蒙古较早依附的部分称为“内扎萨克蒙古”,后来陆续依附的喀尔喀、额鲁特部分称为外扎萨克蒙古,察哈尔、唐努乌梁海没有扎萨克的部分称为内蒙古。“内蒙”一词后来由“内蒙”演变而来。
桂花城和绥远城相距不远,后合称“桂绥”。“归化”和“帝化”意思相近,“绥远”是安抚、安抚边远地区的意思。1954年,中国政府正式将贵绥更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蓝城”。
扩展数据
1.传统的蒙古族饮食比较粗糙,以羊肉、牛奶、野菜、面食为主要原料。烹饪方法比较简单,以烘焙最为著名。
2.“蒙古包”一词来源于满族人对蒙古民居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3.蒙古族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用石头、土块、柳条垒砌而成。“敖包”最早建立在无边的草原上,作为可以辨别方向、道路、界限的标志,后来成为供奉山神、路神的场所。
百度百科-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