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1.我们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要想多记,多记,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历史课和其他课一样,你必须注意听讲。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他们能理解课文内容,只要考前背一下就能应付。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虽然有些简单的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更复杂的内容是死记硬背不了的。有很多历史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比如这些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要把握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上课不专心听老师的分析讲解,就没有用脑子积极思考。如果你幻想考前临时抱佛脚,那你在临场发挥的时候难免会烦躁或者自大,而别人则是无奈和迷茫。

2.善于化繁为简,化繁为简。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非常复杂,我们无法死记硬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地简化复杂的东西,以便记忆。主要方法如下: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就像解决数学学习问题一样,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记忆和回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之后=准备+发生+结果。意义=功能+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作品)+影响力。作品=作者+写作年份+内容+意义(或影响力)。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内容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说,抓住几个点作为支点,然后展开,就能快速记住基本内容。掌握这种方法,在记忆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国内外名著时,可以事半功倍。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防止其妄自尊大。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种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方法有:①比较性质相同但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如秦与隋的比较、汉唐的比较等。②比较一些表现相似但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区分不同的性质,形成不同的概念。③对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比较,以区别异同。比如近代中国的很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④中外比较。比如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的比较,中国和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比较,中国古代经济技术发展和西方的比较。

(3)列表图示法。表格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将相似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体系的方法,使许多史实和复杂的内容清晰连贯,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列表法最大的优点是简洁醒目,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复杂史料的记忆中。如古代变法(变法)、重大战役、科学文化成就;近代史上五次外国侵略者侵华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历史上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以分为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纵向联想就是抓住一个历史知识的要点,使之连贯,即以一个历史事实为基础,既能联系到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能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由点到线,就能记住这些历史知识的内容。比如日本人占领中国的领土台湾省,在《马关条约》中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魏文至益州(即台湾省),杨迪三次派人到台湾省,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省,设立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简单来说,直到二战后期,《开罗宣言》才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直到二战胜利,台湾省才回归祖国,日本占领中国和台湾长达50年。这样,关于台湾省的历史知识就衔接起来了。横向联想法是将国内外同一时期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者不同时期的类似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册和第四册一起学习中外历史,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把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当我们谈到中国明代的甲骨文时,我们会联想到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

(5)弦线法。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以用串法记忆,即按照课文的顺序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只记住每个内容的第一个字。比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以简化为“青、募、农、党、安”;二战后期的四大重要国际会议,可以简化为“开、德、雅、浪”。这种简化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记住课文。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份。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多。如果把这些去掉,就不会成为历史。学习历史,记住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自然要下很大功夫,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也有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名字。记住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可以抓住一些人的特点来加强记忆。比如汉朝的皇帝都姓刘,宋朝的皇帝姓赵,晋朝的皇帝姓司马。

记人名有两种方法:串法和谐音法,特别适合记外国人的名字。谐音法是根据外国人姓名的谐音汉字来理解他们的姓名,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变成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的人不妨给他们起个外号,用谐音法(外号)尽可能流畅生动地记住名字,防止低俗、庸俗。对于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发音,还要正确书写。如果写错别字,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例如,的“桓”写成“恒”,“嬴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住地名。历史学习中经常会记住很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同义词和外国地名,让初学者感到头疼,成为学习的绊脚石。这些地名怎么记?

首先,在学习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集加深理解,把握地理方位,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果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这一章,有很多地名要记。你必须在书本或地图集前找出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它。学习隋代大运河,只有看地图集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从东北到卓君,从东南到余杭)、四个断面(从北到南),否则就会把方向弄错。中外历史上的军事地名,要借助地图集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来记忆。

其次,记地名要仔细看课本上历史地图下面的古今地名对照表,以免把古今名称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地名弄错。比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教科书上注明应天为“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这里的应天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一个地方。没有看课本或地图集上的注释,就会被误认为是一个地方。

(3)记住年龄。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从原始人口算起的话两三百万年),也有一二百年需要重点掌握。记住这些重要的年份不仅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初学者最难的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越来越快地记住历史年代呢?

一、区分公元前后,掌握年代和世纪交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古代史的时候,很多同学往往只记得年份的数字,却分不清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我们如何辨别这两者的不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是中国的历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在它之前(即以西汉为界)发生的一切都是公元前,之后的一切都是公元;世界历史可以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罗马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为界。这之前的都是公元前,之后的都是公元。比如斯巴达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朝班超出使西域是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认为年和世纪之间的换算可以刚好除以或乘以100,其实是错误的。比如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是1世纪,101年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所以,如果把世纪换成年份,就要把世纪数减去1,再乘以100。同样,将世纪数除以100,再加上1,得到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一些重要事件,经历的时间是一样的,比如隋朝(581-589)的全国统一,安史之乱(755-763),抗日战争(1937-1945),美国独立战争(1775-)。

第三,比较记忆法。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几件大事有时发生在同一个时代(或世纪),如果把它们排在一起,我们很容易记住;例如,公元前594年,鲁在雅典实行了最初的税亩和梭伦改革;1919,中国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第三国际的成立等等。

第四,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时代的人物很特别,如果排列在一起很容易记住。

一个自然数排列:蒙古灭金123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789。

b两个数字相同:1665438+金200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1818,马克思诞生,1919,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365,438+03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合法地位,383年泗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改造成新的,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五代十国分裂结束。

D.时间间隔相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有时间间隔为2年、10年、100年、200年的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计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两年分别是: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护国运动、1917护法运动、65438。

相隔10年:1851爆发太平天国革命,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巴黎公社革命,1苏丹抗英大学。1884中法战争、1894中日战争、1904日俄战争、1914一战、192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红军长征;1901《辛丑条约》、1911《辛亥革命》、1921《中国* * *产党成立、1931》九年。

相隔100年,如: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朝鲜抗日;1127金灭北宋,1227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40,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记忆历史学习的十种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可以使知识有条理、有系统,既方便学生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如《中国古代史》讲完后,教科书的内容可以按照中央集权、社会经济发展、税制演变、土地制度发展、科技文化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等进行分类。再比如,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内容可以按照天文、医学、农业、科技著作、绘画等线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学生在巩固知识上可以事半功倍。

二、“集中”记忆法

“集中”记忆法是将一些复杂的内容进行归纳、浓缩,提炼为几个要点,让学生在一个大纲中抓住重点。而如果展开要点,就能呈现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一战,可以“浓缩”成以下几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为再次瓜分世界而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战争危机。

时间:1914 ~ 1918。

后:(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半岛战役。

性质和后果: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者之间的掠夺性和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了。

例2,美国独立战争发展的线索,主要把握六点:(1)爆发:列克星敦炮火。(2)军队建设:第二次“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点:萨拉托加更敏捷。(5)胜利:约克镇的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字符串记忆法

通过交叉链接,将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历史上税收制度的演变可以安排如下:

(1)春秋时期鲁的“第一税亩”。

(2)西汉的“户籍制度”。

(3)北魏的租契调和徭役制度。

(4)隋唐时期的租佃制。

(5)晚唐两税法。

(6)明末的一种鞭法。

(7)清代分田入亩,征定银。

再如初中《中国史》教材中李大钊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二、三卷的部分章节。教书的时候我整理成:(1)领导新文化运动;(二)领导五四运动;(3)建立每周回顾。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成立中国* * *制作方;(五)参加国内两党和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形成;(6)1927在北京英勇牺牲。

第四,歌曲和押韵的记忆方法

历史年份、历史朝代、某个朝代的政治名称或封建帝王,学生用普通方法很难记住。其他的可以编成歌曲的形式。比如战国七国的位置可以整理如下:

齐、楚、秦、燕、赵、魏、汉。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比如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可以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后相加。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的蜀,

而吴越并不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知识的同学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因此,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可采用讲历史故事、引用诗词楹联、编谜语或使用同音字等方法,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果。比如我在讲巨鹿之战的时候,简单补充了“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加上“最后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讲赤壁之战时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词。讲商鞅变法,用“欠三壶酒”的谐音告诉学生记住前359年的时间,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为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要求学生注意它的目录,在教科书的内容中明确社会发展的规律。此外,还可以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比如在分析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直接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不外乎:(1)刑法残酷,赋税沉重,徭役、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七、联想记忆法

在讲授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时,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比如,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史书上被称为“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分别被称为黑粮、绿粮、白粮。学生死记硬背,经常出错。我在这段历史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巴格达哈里发国位于沙漠附近,气候炎热,人被太阳晒得发黑,所以被称为黑粮;开罗哈里发国位于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土地肥沃,农作物茂盛,因此被称为绿色食品;科尔多瓦哈里发国(caliphate country of Cordoba)位于大西洋东岸,俯瞰大海,无边无际,一片白茫茫,因此被称为白食。三国的地理环境一和国名联系起来,学生就很容易记住。

八、图形记忆法

图解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我说的是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我在这堂课上用的是下面这张图:

(附图省略)

教师展示这张图表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中心内容。了解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是如何慢慢建立起来的。另一个例子是在谈到清朝初期的领土时,我会用坐标图示法:

(附图省略)

图形方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形象地揭示复杂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识别。所谓比较,就是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比如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进行改革,扩大奴隶制的基础;同年,我国春秋时期,鲁实行“始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国有土地制度的解体。再比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比较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我们就意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中国社会是如何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们还可以对比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一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历史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前因后果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完整回答课文背后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习,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重点是一些教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知识。四、综合训练是在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全面复习和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和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记忆、表达、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