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身世的历史见证
历史表明,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虢国的历史长达300年。这一时期,郭的国君是周朝历代的贵族。他们为东周、南周、北周而战,屡建奇功,在平番周室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葬的兵器和车马众多,足以显示当时郭的军事实力。因为后来的君主骄奢淫逸,最后走上了亡国之路。公元前655年,晋国被虚妄的恐惧所灭,曾经一家独大的郭国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留下了“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沉重悲凉的故事,以及随后一系列关于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王国的问号。郭墓地的发现为解开这些疑团带来了希望。历史遗迹的发现和发掘
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率领,在三门峡库区上村岭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此,郭墓地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就开始了。经过两年的发掘,* * *清理墓葬230余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出土文物9179件。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墓地属于同一个诸侯国,埋葬时间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整个墓地排列有序,礼仪严谨。考古人员根据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结合对周围文物的调查和发掘,断定这就是千古难求的郭墓地。这一发现被列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大发现,载入史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亲临考古发掘现场,撰写了《三门峡出土青铜器二三事》,被学术界视为佳作,在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了解郭墓地的整体布局和地下遗存的埋藏情况,从1990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上村岭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郭墓地的中心区域,这里埋葬着由西向东迁移的君主和众多高级贵族,以及他们的陪葬车马和祭祀坑。其中,吉果和郭忠墓的发现引人注目。墓葬中埋葬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其中包括大量的稀世珍宝。这两座墓葬的重要发现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郭墓园规模之大、等级之全、保存之完好、出土文物之精美,在国内两周考古中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墓葬制度、郭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郭史研究的空白,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大考古发现”和“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郭墓园丰富的墓葬文化和出土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物,有关部门在郭墓园原址上修建了郭博物馆和车马坑博物馆,并向游客开放。三门峡郭墓地经过两次发掘,发现了包括两个君主、一个君主夫人墓和两个王子墓在内的250多座贵族墓,出土珍贵文物2万多件。1999年,在三门峡市西南的发现了郭都城上羊城遗址。郭墓地和上羊城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郭陵园位于三门峡市上村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四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证明这是一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国有墓地。陵园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分为南北八组。2009号墓,即郭忠墓,属于第八组,位于北区,是墓葬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一组。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有许多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的空白。郭忠九号墓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垂直洞穴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62-4.92米;墓深距今地表19.3米,为郭墓地出土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室的墙壁从上到下特意涂上了淡绿色的颜料。墓主人使用的埋葬工具是单棺,棺盖较大。从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铭文判断,墓主人是郭的国王。它的埋葬日期是在西周晚期。随墓随葬的青铜礼器数量反映了主人身份的高低。九号墓出土青铜礼器120余件,其中有29件鼎是用来标志墓主人身份的。有44个铭文表明它是墓主人郭忠的自用设备。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是八雍编钟;一套由八个新时钟组成,最长的铭文超过60个单词。从它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套新钟是自制的装置。并自称为“钟”。从碑文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辅佐周治理天下,管理臣民,是“为天子所悦纳”。他的地位、权力和财富明显高于1990年发掘的2001号墓的主人吉果。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最早的两套编钟。墓中出土的四件铜器?所有的都是铸有“钟钟宝?“雍宝雍,子孙”碑文,形制较大,保存完好。这是目前中国同类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5438年6月+2000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文物队,对位于郭墓地东南两公里处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护城河和建筑遗址,取得了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李佳瑶遗址包括城墙、护城河、宫城、宫殿、骨制作坊、陶器、铜器和粮库。其中南城墙已被青龙河冲刷,现存城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至1050米,南北宽560至610米,周长约3200米。城墙外,两条护城河平行环绕。内护城河宽约13米,外护城河宽15至22米,深4.3至6米。宫城和城墙之间有制骨、制陶、炼铜作坊和粮库。其中,制骨车间发现了上千个成品、半成品、骨料等。,以及铜锯、磨刀石等制骨工具;铜冶炼车间发现大量冶炼渣和陶模;制陶作坊发现的陶窑保存完好,出土了成品陶、半成品陶等珍贵文物;在粮窑藏区,发现了一个整齐有序的窑洞。这些洞穴都是经过加工的,应该是存放粮食的粮库。专家认为,虢国都城上羊城的发现,对研究和了解古都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到2001年,不仅确认了郭国贵族的墓葬,还确认了郭的城池。此外,大量丰富精美的文物相继出土,为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西周重要国家郭的国家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西周考古研究确定了年代。724件玉器,经专家鉴定,分为白玉、蓝宝石、青玉、黄玉、碧玉,其中大部分是新疆和田玉。从制作过程来看,大部分都是优秀作品。如一件有龙纹的玉佩,由和田玉精制而成,两面饰以抽象变形的龙纹,整个器身圆润规整,花纹流畅大方,动感十足。玉器工具,如青色饕餮于夫、羊脂白玉钻石等。,也都是和田玉做的,没有任何使用过的痕迹。可见,这些玉器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作为礼器玉的象征。在随葬的玉器中,以此墓出土的两件玉柄最为典型:左手柄为和田青白玉,呈圆形方管状,通体八弦,两端四蝉纹,为商代遗物;右手为和田蓝宝石,呈圆形管状,通体饰有旋转的龙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最精美的玉雕是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振翅飞翔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形态各异的玉鹿,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蛛,玉蜻蜓。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涵盖了中国北温带所有常见的动物种类。
九号墓出土的玉玺上有毛笔书写的“南中”字样,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毛笔书写,对研究中国书法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九号墓还出土了四件带铁刃的青铜器皿和两件兵器:一件是青铜铁助,一件是铜铁叶矛;有两种工具,分别是铜、铁和铁,以及用铜柄切铁。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几件铁边青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块为人工炼铁,三块为陨石制品。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和陨星制品的出现,对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来说,是非常重要和罕见的实物证据。这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最迟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选择陨石作为器皿,到公元前9-8世纪仍在使用,持续了500多年。结合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说明这一时期并没有单纯依靠人工冶铁作为唯一的武器来源。类似的发现在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中也有发现,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安纳托利亚等。陨石和人工冶铁同时使用了几百年,是世界各地区古代文明的* * *本性。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之前没有实证。这四件铁边青铜器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物证据。在9号墓中,还出土了陶器、木器、竹器、河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亚麻布衣服,这在国内同时期的考古中是仅见的。郭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郭氏贵族墓地遗址上修建的专题博物馆,北依黄河,南依庐山。占地150亩,其基本陈列“郭墓园遗址暨文物展”分为“谢颖-郭墓园出土文物展”、“神韵-郭墓出土文物展”和“车托-萧”等,有中国最早、最大的地下马阵,有古代帝王第一陵,“中国第一铁剑”,有最早、最完整的家族玉面具,有岐黄集团玉佩等国宝。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是一座集文物展示、遗址展示和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这是一座古老的依山建筑。馆内基本陈列有《郭简史》、《三门峡碑刻艺术》、《郭车马坑》、《古战车摹本》三个部分。上羊城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郭墓地东南两公里处,是周代郭的都城。5438年6月+2000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文物队,对位于郭墓地东南两公里处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护城河和建筑遗址,取得了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李佳瑶遗址包括城墙、护城河、宫城、宫殿、骨制作坊、陶器、铜器和粮库。其中南城墙已被青龙河冲刷,现存城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至1050米,南北宽560至610米,周长约3200米。城墙外,两条护城河平行环绕。内护城河宽约13米,外护城河宽15至22米,深4.3至6米。宫城和城墙之间有制骨、制陶、炼铜作坊和粮库。其中,制骨车间发现了上千个成品、半成品、骨料等。,以及铜锯、磨刀石等制骨工具;铜冶炼车间发现大量冶炼渣和陶模;制陶作坊发现的陶窑保存完好,出土了成品陶、半成品陶等珍贵文物;在粮窑藏区,发现了一个整齐有序的窑洞。这些洞穴都是经过加工的,应该是存放粮食的粮库。专家认为,虢国都城上羊城的发现,对研究和了解古都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到2001年,不仅确认了郭国贵族的墓葬,还确认了郭的城池。此外,大量丰富精美的文物相继出土,为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西周重要国家郭的国家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西周考古研究确定了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