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的普遍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应该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很多教学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对曹冲象(一般10篇)教学的反思,仅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对曹冲称大象1教学的反思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对代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这次讲座,我深挖教材,制定了一套更实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三疑三探”教学法。一是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从过去的观众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然后全班解惑,共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学生个别朗读,男女生竞赛朗读,一起朗读,画示意图了解称重的步骤,展示课件,用表示时间的文字复述称重的过程,从而体会到曹冲称重的聪明之处,向曹冲学习。另外,在学习了曹冲称大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怎么称一头大象。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方案,比如用人或牛羊代替大象在船上行走,做大跷跷板,用秤称重,分散了学生的思维,不敢突破曹冲是神仙,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在整个课堂上,我虽然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也不免停留在形式上。例如,评估不够新颖,无法准确评估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是语言能力的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应变的问题。回想起来,是老师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

总之,通过这一课,我认识到,要想教好一节成功的课,除了认真备课,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控制能力,处理生成性问题和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提高创新,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于曹冲象的教学思考。2《曹冲的象似》是旧文。学过这篇文章的同学会深深记住这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试图让“好玩”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想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以下是我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优势:

第一,我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创造有趣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师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赋予了学生主体地位。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当成自主探究的需要。比如在课文的开头,让学生从曹操的优良品种完全不同的表述中,在课文中寻找。当学生对曹操的表达感兴趣时,我有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饶有兴趣地阅读文本,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第三,在课堂上,我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以我提出的问题为诱饵,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总结。

第四,我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有条不紊地说,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借助FLASH动画,学生可以边操作边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大象的重量是如何称量的,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缺点:

“奇思妙想”和“有事可做”的设计并没有更好的分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充满联想,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及时引导,我相信孩子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他们都会成为“智慧之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为学习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发展顺序介绍。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读,以各种形式大声朗读,解决生词,找出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书面语来理解曹冲象征大象的方法。

对“曹冲称大象”教学的思考3。《称大象》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曹冲想出了一个称一头大象的好办法。讲这节课之前,我钻研了教材,在年级组做了很多研究,参考了很多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教案,重点讲解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了解了曹冲想出的方法,觉得曹冲是个聪明有头脑的孩子。

曹冲象法是: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看船体下沉了多少。顺着水在船边划一条线就行了。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在船上装上石头。当船沉到了画线的地方,称一下船上的石头。一头大象和一块石头一样重。

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的方法是什么,他是如何权衡大象的,梳理文章的脉络。我先问个问题。曹参冲称大象的方法分为哪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先说说曹冲在称大象的时候做了什么,然后,然后,最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曹冲称大象的一步步过程。

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曹冲是大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们不敢说话,不敢开口。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回答,但表情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练习口语。在理解课文内容和难点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复述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用“先、后、再、最后”等词语有条不紊地表达曹冲形象时,有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提前做的不够,不了解学生情况。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我觉得学生对称大象的过程深有体会,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好吧,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快速回答。然后我问曹冲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在哪里?学生们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带领学生思考曹冲用来称大象的是什么,学生说是船和石头,从而认为曹冲知道这样的知识:如果同一艘船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船体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船体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就说明船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曹冲可以利用以上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用的知识是“船体下沉的程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重量也相同”。先用船“称”(找)和大象一样重的替代品——几块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称。这样,身高和体重不能分别称重的大象就被几块可以分别称重的石头代替了,从而间接给大象称重。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男孩。他善于观察和思考。

我觉得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于曹冲大象教学的思考4。曹冲象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介绍曹冲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与大臣们的方法进行比较,展示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品质。故事一波三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也说明你可以通过思考和思考来解决难题。曹冲的年龄和学生差不多,故事有趣。特别是正文的第四段,是重点内容:曹冲用水的浮力把大象和石头换成了等量,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教学效果

早年,曹冲就萌生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头和大象的天平简单称大象的想法。这说明曹冲善于观察和思考,是个聪明的孩子。难能可贵的是他敢想敢做,尤其是他才七岁,恰好是初二孩子的年龄。所以我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互相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孩子带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该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只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思路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

1,指导阅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这堂课上的阅读指导很到位。第三段,在讲解官员讨论权衡形象的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出了“讨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讨论”二字的理解。这样,阅读的指导就有了目的和方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强了,阅读水平也提高了。

2、让孩子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的大象》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道理很好理解,学生可能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生活中能不能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只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孩子思考、回答、倾听别人的意见时,自然会从内心深处获得更好的启发。

第三,缺点

我仔细想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照顾所有的学生。每一个孩子在一堂课上都应该有不同的收获,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应该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不同程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一点快乐和满足。

在教学中,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识字、用词、造句、说和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班里,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关键词没能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比如:“一头大象有多重?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了大象。最后这些单词要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如果学生能在当时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这句话就更好了。

第四,改进措施

如果以后每节课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备课和教学研究,那么我所在班级的每一节语文课都会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收获。我希望我的语文课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曹冲《称大象5》教学反思让每一个学生感动。在这节课中,学生被要求自己做实验。这时候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才能真正了解大象是怎么称重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学生们被7岁的曹冲发明的别出心裁的称重方法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不仅体会到了曹冲的智慧,也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在曹冲称象法的基础上,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主意: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几百万士兵。如果曹操命令士兵充当石头,省去了搬运石头的人力物力,岂不更好?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兵不容易。船上坐满了人却到不了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一群大象。没有一头大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士兵的重量之和还要重。"

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投向一次次发言的学生。多么令人兴奋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啊!

对曹冲称大象教学的思考6。曹冲在《称大象》一文中,年纪轻轻就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简单地用石头和大象的天平称大象的主意。这说明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善于观察和思考。根据课文,故事中的曹冲只有七岁,班里的学生一般都是这个年龄。所以我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情境,鼓励* * *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对话,提出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用PPT引导学生用图片直观地认识“秤”,通过“鸡”、“羊”、“牛”的互换来间接推断牛的重量。然后在文中引出:“同学们,在古代,如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的科技,想要称一头活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古老的故事——给大象称重。”然后我就在黑板上写了,这个介绍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我赶紧问了这个问题:“看完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非常热情,他们都发言了:“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谁将成为一头大象,为什么?”如何权衡?你最后真的权衡过了吗?“我的介绍也成了学生提问的前提。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打开思维的目的。

第二,要有针对性,40分钟的课要求有质量。

在教《曹冲为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先……后……再……”来理解曹冲为象的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关键词的理解和应用。比如“一头大象有多重?”“他叫人照着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了大象。”“毕竟”“果然”这几个词要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基本上突破了这一难点,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第三,审题,合作解题,突破课件中的难点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文《称大象》是让学生认识到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男孩,爱动脑筋,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充分阅读,并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做大象?官员用什么方法称大象?曹冲用了什么方法?”然后,整理学生的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在拓展环节,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是的,每节课都要从多方面准备,教学研究,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得。

对曹冲称大象7 1教学的思考。多样化的读写能力和对单词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在阅读课上采用了随课文记忆“曹、地、年、战”等生词,看图记忆“称、杆、秤”,用偏旁部首记忆“柱”等方法来认识生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变换同义词,帮助学生理解“才、直、辩、果不其然”等词语的含义,再通过让学生练读、引读来巩固生词的学习。

2.大声读出味道,引导说话。

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是“阅读文本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在教学中,我以“曹冲称象法为什么好”为中心,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利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曹冲在当时是如何被称为大象的。结合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先……后……这个词”

3.延伸和创新思维。

在课的最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称一头大象的重量?”学生们的情绪又高涨了。有的看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讨论。有同学提出了以人代石的方法,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曹冲称象”教学的思考8本课重点讲“称象”的思想。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领悟,在思考、求异、创新中发挥想象力。大多数学生擅长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目了然,省事又效果好。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曹冲称重的过程,学生可以结合课文用毛笔笔画出每一步。模仿曹冲称大象的故事,做一个小实验,把物体掰成几块,看看能不能称出来。

对单词的理解是训练不来的。教学中要注意读好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换词、联系语境来理解词义,进而读好句子。比如《曹操摇头直》中的“直”字可以用“不断”代替,《曹操之子曹冲才7岁》中的“蔡”字可以用“刚”、“才”代替。文中类似的词是“果然”。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能积累单词,学会如何理解单词。

《曹冲为象》教学反思9“曹冲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吗?”这是我在教《曹冲之象》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经过反复练习,曹冲的乖巧印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你有更好的主意吗?”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想到,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不!”连一向勇敢的孩子都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不是小孩子眼中的普通人。却成了不可逾越的神!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看到一个学校的孩子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比曹冲那个还要好!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到?”挑衅奏效了,马上有人举手。屠新垣第一个发言。他说:“人一走进船,就跟大象一样重!”我的心是快乐的!这个方法真的很好!我正要给他一个大大的赞美。

但转念一想,孩子明白这种方法的妙处吗?就问:“这个方法可以吗?”不要问,不知道,我问的时候很震惊,但是很多人都说没有,有的说:“没有秤怎么称一个人?那时候还没有像于博士(校医)那样的规模。”哦!原来在孩子眼里,只有秤才能称之为人。有的说:“孩子能称,大人不能。”(一问,才知道他们以为书上说没有那么大的秤称大象,大人太重了,称不上。)“大家都在船上,我怎么划清界限?”.....耐心地和孩子们逐一讨论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我刚要进入下一个环节,班里有人大声说:“我还是不觉得!”真的很烦!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本。我忍住这股无名之火,耐心地问:“为什么?”“老师,你说,像大象一样重需要很多人一起。人太多了,数不过来!”“称也不过分,就算多,一天称不了两天,两天称不了三天...与其剁了大象,不如一天称一称!”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比曹冲的好。你不必上下移动石头。人可以自己走。多方便啊!这时候我对那位同学竖起大拇指说:“太好了,我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如果当时你在的话,曹操肯定不会用冲的方法,但是他一定用了你的!”

“谁有更好的办法?”“我有!”“我有!”教室里有很多小手!如今的曹冲已经不是不可逾越的神了!

教学反思

首先,民主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应该把教室还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应该得到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尽量不做权威,不强迫学生听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平等对话中理解文本,超越文本。充分体现了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第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可以设计巧妙的环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层次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把曹冲视为不可超越的神,创新思维受到抑制的时候,根据他们的竞争心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在寂静的教室里激起了涟漪。

对《曹冲称大象》教学的思考10全文五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先后顺序介绍。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通过各种形式大声朗读,解决生词,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书面语来理解曹冲表达形象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比较课文中的几个内容:

1.官员与曹冲之比较。

2.曹操前后态度对比。

3.官员称象法与曹冲称象法之比较。

课文的第三和第四段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这两段。教第三段时,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摇头”的“直”字,以强调曹操对官员的手段不满意。在讲授第四自然段时,用《称大象》课件演示称大象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曹冲是如何称大象的。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先…后…再…最后”这个词,描述称重图像的过程,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在最后安排了拓展课文的环节。我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在现场,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称大象的重量?”学生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讨论。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石头通常很重。曹冲用石头称大象的重量,大象由士兵一块一块地扛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重量。真的很难!我用士兵代替石头当大象。一个士兵只有100多斤重,所以用士兵来称,不用石头。士兵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跑到了船上。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把它们加起来,他就能知道大象有多重。这样叫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那真是太好了!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掌声。“还可以用食物代替大象的体重!”“只要是重的,容易计算重量的,都可以想的很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见过甚至可以称汽车的秤。我们也可以追上大象。”孩子的回答是对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当时还没有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维也是对的。他没有盲目地从别人已经思考过的思考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思维方式应该受到老师的启发。这不就是学生发散思维的结果吗?“但在三国时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寻常的。所以我们说曹冲聪明!”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权衡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的丰富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虽然学生的创新和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但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他们的潜力是可以在学习中释放出来的。也要给学生多一些掌声和喝彩,少一些责备和批评,让学生成为敢于尝试和探索,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心理积极健康的先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