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高二历史选修课?
教过世界近代史的老师都知道,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学起来很难。另外,大部分初中生没有认真学习世界史,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还是按照选修课的课文安排顺序逐一讲解分析,肯定会出现课时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和耐心。最终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对当前选修的《世界近现代史(第一卷)》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抓住了主要线索和重点内容,集中了几个题目,如: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些课题的教学,学生可以对14和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世界历史发展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能了解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二,在教学理念上: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开放,古今中外的接触与对比。在高二的世界近现代史选修课中,如果单纯拘泥于世界史的内容,高一必修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在一个学年后就会在高三学生的脑海中遗忘,这对高三的高考复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从历史科学体系来看,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史是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史的发展变化必然影响中国。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形成狭隘的世界史观。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不断插入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历史的特定背景中进行宏观认知思考,并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复习巩固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又在原有基础上升华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学期,我们在结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题目后,插入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结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话题后,插入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就这样,我们在高二开始了历史的综合教学,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又为高三学生的综合复习和各学科的综合整合做了准备,也适应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立体合成。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节课下来,老师渴了,学生困了,课堂气氛单调,课堂知识容量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现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完全可以在历史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而且,就我们高二的历史选修课而言,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落实我们之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的思路,也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完成这门信息量大、跨越时空的专题课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老师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屏幕上呈现出一系列的历史知识信息,并能把历史知识的结构置于其支配之下,展示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场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知识,既有不同层次的提升,又有三维的整合;你不仅可以看到它的形状,还可以闻到它的声音,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感官被激发,有助于形成深刻的历史印象,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助于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再觉得历史课枯燥单调。比如,在介绍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引用了一些图片和资料,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国的革命,然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宏伟,体会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激情。比如,在介绍两次工业革命时,我们展示了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更加尊重科学和知识。第四,在学业提高上: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研究历史不仅要了解过去,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服务。我把关于基础历史知识的巩固作业放在课堂上,学生现场练习。课后安排一些开放性、拓展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寻找资料,借助历史短文的方式完成。比如,学生了解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后,从《中国青年报》上选择《欧洲不敢面对殖民历史》这篇文章,给学生阅读后,让他们以XXXXXX殖民活动的见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短文。比如,我做完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就布置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2.中国应该如何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尝试,收到了一些不错的效果。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得好: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总之,学习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