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历史文化
饮食习俗
端午节前,泉州常有阴雨,人们渴望晴天,模仿女子蜗牛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炸桩补天”的民俗。民歌“小雨点,舀油炒”就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堆是“米线或面条和油炸的东西”(泉州府习俗),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泉州,除了众所周知的“蚝桩”(又名“蚝炒”),还有“麦桩”、“猪油桩”。
收尘:为了干净地度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收尘”(除尘),即彻底的大扫除活动。这种“掸灰”的习俗,在宋代就可以看到。据宋代吴《梦》载:“十二月末,无论大小,人人扫地出门,打扫灰尘,收拾家庭,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吵夫妻:也就是吵洞房。泉州有句话叫“七天无大小”,意思是婚礼后的七天内随时可以闹事。洞房的内容大多是新婚夫妇在公共场合做出各种亲密动作,五花八门,幽默风趣。但有时也会因为没有禁忌和匠心而出格。
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师给婴儿剃胎毛,俗称“剃满月头”,给亲友喂“龟饺子”,亲友回赠衣服、中奖毛巾(襁褓)、项链、手镯、脚镯。“甲鱼汤圆”里肯定有一种叫“满月”的汤圆,俗称“猪妈妈的奶”,因为长得像乳头。象征母乳充足,宝宝健康。
度:宝宝一岁,俗称“度”。那一天,主人会为婴儿“一醉方休”,祭拜神灵和祖先,设宴款待宾客,并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粽子分发给亲朋好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长寿。外婆家一般会送一顶虎耳帽、虎耳鞋、银如意锁、寿星锁、天仙锁或者绣有红线的手镯、脚镯,祝宝宝好运健康。
成人礼:男孩十六岁被称为“大人”,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所以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隆重。家里要准备“三祭”和寿面,最后一次感谢床母、檐母、妻母,给亲朋好友分发糕点、饺子、粽子、面条等物,设宴招待。这时,外婆家会送上大人的衣服、帽子、鞋袜或布匹表示祝贺。
郭帆:闽南靠近东南沿海。从唐代开始,泉州人漂洋过海,迁居南洋群岛。随着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泉州华侨乘船到东南亚各国经商的人数急剧增加。当地人习惯把去南洋谋生称为“樊凡”,而生活在南洋的华侨则称为“柯凡”。
送别风草鞋:泉州人即将出国谋生或华侨回国探亲后将返回居住国时,亲朋好友前来献上土特产或中成药送别,俗称“送别风”。如果设宴为他们送行,就叫“送别风表”。华侨从海外归来,亲友闻讯赶来送鸡、蛋、面、酒等物或设宴迎客,俗称“草鞋”(因旧社会远行,常穿草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