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发展概况
农业昆虫学是从昆虫学发展而来的应用学科,历史不到200年。但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农业害虫的观察和防治的记载。此后,古籍中对害虫生活习性和生态状况的记载越来越详细,但大多局限于零散的现象描述。
在古希腊,荷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记载了对害虫的防治。但由于封建神权的压制和宗教迷信的束缚,对害虫的观察和研究长期得不到发展,有些害虫仍被视为“神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农业害虫及其防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17世纪显微镜的应用和18世纪中期林奈的动植物分类二项式方法的建立,奠定了昆虫分类学的基础,促进了昆虫生物学的研究,包括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为农业昆虫学的出现准备了条件。1841年,哈里斯出版了《植物害虫》一书,介绍了当时各种害虫的防治措施。
1869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对应用生态学和应用昆虫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农业昆虫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生态学基础。
20世纪,昆虫学的一些基础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的应用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昆虫行为、内在机理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形成了昆虫行为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和昆虫毒理学等分支学科。同时,农业昆虫学在现有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20世纪初,系统的农业昆虫学专著相继问世。如E.O. Sanderson在1915年撰写的《农田、菜地、果园害虫》一书中,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强调正确识别害虫种类,分析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此后,害虫控制科学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20世纪40年代,由于DDT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出现,农业昆虫学的研究达到了顶峰。然后,随着集成控制的发展,它进入了一个以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为特征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