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角度看历史:看蜀的龙在哪里?

1,成语“王龙蜀”的由来

成语“龙观蜀”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封信。陇指今甘肃省东部的陇西,蜀指今巴蜀、四川、重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板块。

东汉初年平定陇西的战争非常艰难,遇到了陇西和巴蜀割据势力的联合抵抗。刘秀写了一封信给岑彭将军,信中写道:“如果西城被攻陷,你会看到士兵在南方攻击陆淑。人们不满足于他们的苦难。无论是还是舒。每次发兵,头都是白的。”后来演变成成语“在龙望蜀”。

这封信的本意是鞭策和鼓励岑彭。人最怕自满,最怕缺乏上进心。这其实和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一样的。刘秀被称为中兴之主,但他实际上是在创业。创业的艰辛,让他觉得“每次发兵,头都白了”。可以说,刘秀在不断的“王龙术”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然而后人却把这个成语变成了贬义词,意思是贪婪,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跟人开玩笑的。

刘秀是一个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战神皇帝,他绝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一流的战略眼光,看到了陇西、蜀地对统一全国的重要性。这封信的另一层含义实际上是刘秀的战略部署。先平甘肃再伐蜀国,一定要拿下甘肃和蜀国。这是“王龙术”一词的正确解法。所以我们来谈谈为什么陇西对今天的刘秀东汉政权如此重要。

2.陇西是贯穿西北和西域的重要场所。

先介绍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块体:河西(甘肃西部)、陇西(甘肃东部)、河湟(青海东部)、朔方(宁夏和西河套)和西域(新疆和中亚)。

在这些重要的区域板块中,如果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那就是陇西。陇西更特别的是,陇西不仅能与西北地区沟通,还能与关中、巴蜀、青藏等中国重要地区沟通。可以说龙溪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上属于棋眼级别。

西北史书中出现最多的地名是凉州,分为河西和陇西两部分。河西是凉州北部,也叫西凉。它在黄河以西,敦煌以东,再往西就是西域。陇西是南凉州,黄河以东,龙山以西,又称陇西,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德隆王书》中的“龙”。

陇西地区是今天甘肃省的东部,黄河以东。是被龙山、秦岭、青藏高原东缘、黄河环绕的高原地区。

在西北的区域区块中,陇西是枢纽,连接东部的关中,东北的和硕,西北的河西,西南的河湟和青藏,东南的蜀地。它不仅与中国的核心地区关中紧密相连,也是西北所有地区的核心板块,所以过了西北必须先拿下陇西。

作为汉朝刘邦皇族的后代,刘秀自然举起了汉朝的大旗。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已经是一片废墟。站稳脚跟后,自然要恢复所有先人的荣耀,让伟人重获荣耀。这是刘秀必须做的,也是他必须做的。曾经西汉军事无比强大,匈奴找不到北,还控制了西域一百多年。只因王莽新政不得人心,天下大乱。刘秀重组世界后,必然要为重新治理西域做准备。我们穿越西域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后方,所以这个后方一定是河西、陇西。

此时,天下还有三大势力尚未加入:河西的都荣、陇西的肖伟和巴蜀的公孙述。河西的都荣作为西汉的后裔,早就加入了,其余的陇西和巴蜀,当然与关中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最为迫切。如果他们不赢,关中就会不安。

无论是穿越西北,稳定边疆,平定巴蜀,统一全国,首先要牢牢抓住陇西。有了陇西这个战略要地,可以进可退,可以掌握战略主动权和战略灵活性。

3.陇西是西北交通要道的交汇点。

当然,古代西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西域,从敦煌开始,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两条路线。在腹地,从陇西地区出发,也有两条路线,北线是河西路,走河西走廊,南线是青海路,走河湟谷地,南线和北线最后在敦煌汇合。无论是众所周知的河西之路,还是鲜为人知的青海之路,包括唐蕃古道,通往吐蕃、尼泊尔、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都需要经过陇西。

交通方面,陇西简直就是西北九省通衢,通达东南西北所有。历代经过陇西的著名交通要道有:

通往关中:关陇古道(周代秦人开发,经久不衰)

通往西域:丝绸之路-河西之路(发展于西汉,经久不衰)

通往西域:丝绸之路——青海路(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发展兴盛于当时,北宋时期)

通往吐蕃:唐蕃古道(发展于唐代,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和唐蕃的沧桑)

通往蜀:尹平古道(魏灭蜀之战,邓艾行军路线)

通往汉中:岐山古道(诸葛亮北伐的主要行军路线)

关陇古道:关山草原,龙山的一个缺口,自然形成。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平原与陇西地区的交通大道,是秦人从陇西发源地进入关中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历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河西路:汉武帝年间,状元等霍去病打败匈奴右王。征服河西走廊后,开始在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修筑长城至玉门关,并设置驿站。河西走廊在完成了河西汉塞尔的防御体系后,紧紧地嵌在西北大地上,默默守护了两千年的华夏文明,见证了多少沧桑巨变。就连河西四城的名字也没变。丝绸之路要道河西路的发展,使中西贸易生生不息,使中华文明走出中原,走向西域,走向世界。可以说,河西走廊是中华文明繁荣和中西民族交流融合的见证。

青海路:作为丝绸之路主线河西线的辅助线,需要经过大面积的荒地和无人区,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只有在河西线受阻时才会大规模使用。南北朝和两宋时期的南方政权和河西都被地方割据政权占据,所以青海路被用来沟通中原和西域的贸易。

唐蕃古道: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地区通往青海、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这条古道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见证了中原与吐蕃的友好交往,见证了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尹平古道:这是一条从陇西通往巴蜀的山路。作为一条相对默默无闻的古道,因为三国而被很多人熟知。魏灭蜀之战中,钟会率领魏国主力被姜维堵在剑阁,邓艾从陇西绕道一千多里,从尹平路入蜀,直入蜀腹地,一举灭蜀。当然,尹平的古道非常陡峭。据三国志记载,有些地方行人根本过不去。魏军滚下厚厚的毛毡,可见这条古道的险恶程度。

岐山古道:这是一条从陇西到汉中,再到巴蜀的通道。作为诸葛亮北伐魏的主要通道,因《三国演义》而闻名天下,几乎人人皆知。但很多人认为应该通向关中平原,实际上却通向陇西,包括“落泪斩马谡”导致的“街亭”失守。其实也是关陇古道陇西侧的一个重要关口。诸葛亮,人才济济,精通地理。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其实是“关陇古道,占陇西”。可惜,同时他遇到了神一样的对手,猪一样的队友

4.陇西险峻的地理形势使刘秀萍在甘肃的战斗非常艰难。

在甘肃刘秀萍战役中,陇西的肖伟并不是一个有名的士兵。陇西一隅,只有陇西、天水两郡,人口仅占天下的0.7%,却挟持了东汉战神刘秀及其麾下名将韩、耿弇、冯异、岑彭、盖严、莱河、马成、尚流四年之久。

先说陇西的地理优势。

从关中到陇西,首先需要经过龙山,龙山是今天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天然界山。它南北方向狭长,足够高,就像一堵天然的高墙。龙山有多高?从平均海拔400米左右的关中平原,一下子上升到2000多米的高度。这在冷兵器时代太可怕了!

龙山可以是关中最好的西北屏障,也可以是关中最大的威胁。陇西高原和陇东高原统称陇上,地处高原,俯瞰关中平原。如果甘肃本土势力自上而下进攻关中平原,将是极大的威胁。

所以,已经征服了关中的刘秀,想要尽快拿下龙山,以保卫关中西北翼的安全。刘秀更担心的是,一旦陇西肖伟被分割,想拿下也很难。

平龙一战,刘秀想的是出其不意地拿下关陇之间唯一的大道:关陇古道。

“六年,派耿弇、盖严等七员大将从甘肃路伐蜀。肖伟害怕了,于是他发兵反击,并让王元砍树挡住去路。将军们互相厮杀,大败而归。”

起初,肖伟并没有和刘秀彻底闹翻。建武六年五月,刘秀琴到长安,命令关中汉军强行通过关陇古道,借天水,西伐蜀。肖伟怕这是刘秀假道断敌之计,就命人封锁甘肃,切断关中与陇西的唯一通道——关陇大道,切断汉军的补给线。汉军猝不及防,又不熟悉龙山地形,只好仓皇撤退。幸好汉军勇猛,否则很可能全军覆没。

第一次平龙之战就是这样结束的,以汉军的失败而告终。

可能有人会疑惑,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不都是从宝鸡沿着渭河直线到达天水吗?为什么北方的关陇古道是唯一的通道?这是现代的东西。陇海铁路天保段是最困难的一段。建成时,仅这154 km隧道就占了全国隧道总数的七分之一。解放后,对其进行了翻修。铁道兵后来断定,宝天线是用生命和鲜血铸造的。连霍高速公路是上世纪90年代才建成的,使用了众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在古代,可以说没有一支军队能从宝鸡沿渭河越过龙山到达天水。

第一次平龙失败了,那么整个军队将再次作战。

但为了新王朝的稳定,刘秀并没有大规模出兵攻克肖伟,只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态势,让冯异率军北上北地郡,以最快的速度夺取了军事重镇,进行突然袭击,成功攻下北地,将肖伟赶回陇西郡。

军事奇袭成功后,刘秀发动政治攻势,多次派遣使节劝说河西将军都荣归顺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次平龙战役中,必须避开龙山危险地区,向北迂回,与都荣河西军会师。还成功巧妙奇袭陇西高地略阳,然后占据制高点,从龙山北部平缓山区迂回,沿宽阔的龙水河谷南下。一路如竹,转眼间确定为陇西之最,围攻最后一个据点: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城)此时可以说形势大好,但即使在这种形势下,平定陇西也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还是以残破的胜利告终。可见陇西地理位置之强,不仅龙山,陇西各城,地势险要,陇西军更是骁勇善战。

5.龙溪是周秦时期西方的天然扇屏。

陇东高原(左龙)是周人的发祥地,陇西高原(陇右)是秦人的发祥地。周公制定的礼,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秦人武功鼎盛,历史上第一次以武力统一全国,彻底实行郡县制,开启了两千年王朝制度的源头。这两个朝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说,整个陇上地区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陇上地区,尤其是陇西,在周秦青春期为中原地区提供了坚实的天然屏障,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陇西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心区域,在古代开发相对较晚。西周时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杂居的地区。直到秦穆公征服了西戎,陇西才相对稳定。

我常想,夏商周的控制区域,西方方向不可能超过陇西,答案自然可以通过分析生产力条件和地理形势来分析。但是,为什么在古代传说中,有那么多关于昆仑、西王母、步州山的元素,是西域独有的呢?神话一般是民族祖先的记忆。经过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按照这个思路,中华民族的祖先应该是从西方来的,一路东进,一路繁衍生息,最终滋养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有些人不愿意离开故土,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仍然留在广袤的西部,比如羌族。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回到祖先的故乡。虽然处处都有陌生感,但他还是能从《山海经》里的线索中找到一些现实中的对应,应该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56个民族是一家人,56个民族的祖先血脉相连,这似乎是一种历史演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