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文化成就有哪些?最突出的是什么?

公元前2000年左右,拉丁部落定居在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地区,随后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和高卢人相继移居意大利,形成了早期意大利的主要居民。

罗马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皇家时期(公元前753-510),拉丁村落结成联盟,与其他地区合并,建立罗马城邦。当时罗马还处于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奴隶开始出现。居民分为两类:贵族和平民。第二个时期是共和时期(公元前510-27年),君主制被推翻,建立了奴隶贵族共和国。共和国初期(公元前510-264年),古典奴隶制初步形成。平民与贵族激烈斗争,反对债务奴隶制,争取政治权利。在此期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到了共和国中期(公元前264-133年),社会进一步分化,富有的贵族和从事商业、金融的富裕平民(称为“骑士”)控制了政权,形成了新贵族的寡头政治。为了这两个阶层的利益,罗马开始向地中海地区扩张。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西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一个巨大的强国。到了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33-27),由于战争,奴隶数量激增,太田田庄制度出现。对奴隶剥削的加剧导致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如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大农庄制度使小农经济破产,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失业。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城市和农村的下层阶级联合起来成为民主人士。骑士阶层为了争取政治权利,利用无地农民和城市贫民来反对长辈和贵族。在错综复杂的国内阶级矛盾、军事力量的壮大和领土的扩张下,城邦共和国无法维持,让位给独裁和帝制。第三个时期是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屋大维统治时期至1993年,是帝国繁荣时期,又称“罗马和平”,生产发达,帝国疆域扩张最大。皇帝通过加强军事独裁和官僚制度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并与反对帝制、坚持共和主义的元老院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自由人的民主运动复兴了,皇帝经常用残酷恐怖的手段镇压反对派。罗马的外省在经济上受到官僚体系的挤压,在政治上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镇压人民的反抗。但随着各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罗马大陆逐渐失去了在帝国中的主导作用。奴隶来源减少,越来越多地采用奴隶耕作制。帝国后期,经济衰落,奴隶、移民农民、贫农起义,外省人民运动不断发展,蛮族屡屡入侵,腐朽的奴隶帝国在这些势力的冲击下终于崩溃。

罗马文学的语言是拉丁语。包含了特鲁里亚语、希腊语、高卢语等语言因素。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大不相同。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简洁有力,语法结构严谨。拉丁语原本有轻重音,在希腊诗歌的影响下,罗马诗歌也采用了以长短音为主的“音量体系”。随着帝国的扩张,到了4世纪,拉丁语取代了西部省份的地方方言,最终发展成为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罗马人”语言。希腊语仍然是东部省份的主要语言。

罗马神话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最早的意大利神与宗教迷信密不可分。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地方或地方都有它的神,比如家庭神、厨神、囤积者和门神。罗马人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所以他们认为田野、山川、泉水和河流也有神灵居住,比如庄稼和羊群之神福努斯和森林之神狄安娜。为了寻求和平和保护,人们必须向这些神献祭。

在与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原始的罗马神与希腊神融合在一起,它们具有希腊神的特征(即人格化)和属性。罗马人所信仰的天空之神朱庇特在希腊等同于宙斯,他的妻子尤诺等同于赫拉,海王星等同于波塞冬,德斯等同于普路托(又名哈迪斯),罗马人所崇拜的春天女神维纳斯,酒神巴克斯等同于狄俄尼索斯,火神等同于赫菲斯托斯,森林之神狄安娜,神的使者赫尔墨斯。

这些希腊和罗马的神被流传到后代,其中一些是以希腊名字流传下来的。这是因为罗马人没有类似的神,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希腊传统,比如阿波罗和缪斯。恐怕有些是偶然的,比如Prouteau,希腊鬼神,传播和不传播。其中有些是以罗马名字流传下来的,或者是罗马特有的,比如佩纳托斯神的窖藏,或者是历代诗人和艺术家广泛使用的,比如战神马尔斯(希腊的阿瑞斯),小爱神的丘比特(希腊的伊洛斯)。

罗马最早的文学作品包括在劳动和宗教仪式上演唱的诗歌,以及原创的喜剧对话,但很少保留下来。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戏剧。共和国中期,罗马国家大规模扩张,武力掠夺。奴隶主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日益奢华。贵族、骑士和他们的大批食客需要娱乐。这样,在早期节日歌舞、民间戏剧和希腊戏剧传统的影响下,罗马戏剧获得了一定的繁荣。由于长辈贵族的强大权力和民主的压制,戏剧很少直接涉及当时的重大政治问题。

早期罗马戏剧主要有两种类型:悲剧和喜剧,有些模仿希腊,有些取材于罗马历史和现实生活。悲剧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喜剧主要有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他们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后来的戏剧有很大的影响。

拉图斯?侯爵?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年?-184)出生于意大利中北部的平民阶层,早年前往罗马从事戏剧工作。后来,他经商失败,在磨坊工作,写剧本。他写了一百多部喜剧,其中二十部已经流传。这些戏剧都采用了希腊新喜剧,尤其是米南德的喜剧的主题和背景,来反映罗马的社会生活。主要作品有《孪生兄弟》,通过童年失散的一对兄弟被误认为对方的情节,反映了罗马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这部喜剧的男主角欺骗了他的妻子,偷了她的衣服和珠宝,送给妓女。作者通过一个帮助富人的食客形象,说明这种人是真正的奴隶。奴隶可以断链,食客却永远被牢牢锁在吃喝的链条里。《吹牛的士兵》写了一个雅典青年认识的妓女被一个军官占有,青年的奴隶设计让青年重新得到了妓女,军官受到了嘲笑。奴隶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一坛黄金》讲述了一位名叫欧几里德的老人发现了隐藏的黄金并将其追回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守财奴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的心理。最后,他放弃了金子,在内心找到了平静。普劳图斯的喜剧从普通人的角度讽刺了社会习俗,尤其批判了当时的淫乱、贪婪和寄生现象。他嘲笑富人和贵族,对奴隶表示同情。他塑造的人物都是罗马社会的人物。他生动地刻画了军官、士兵、水手、大大小小的商人、高利贷者、奴隶、女仆、食客、庸医、皮条客、妓女、游手好闲者、父亲、家庭主妇、吝啬鬼、战俘、厨师等。,还刻画了神、家神等神话人物。他擅长创造漫画情节,但有时其中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他还善于用叙述和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比如欧几里得丢了金子之后,他哭着说:“我完了?我死了,我被谋杀了...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是谁?.....你笑什么?.....我受不了了!”作者语言诙谐,风格粗犷。

Pu Bryus?特伦斯。阿弗尔,俗称泰伦斯(公元前190?-159),生于北非的奴隶,随主人到罗马接受贵族教育,不久被释放。他写了六部喜剧,其中大部分由米南德改编或翻译。他的喜剧大多通过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来反映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老一辈试图维护古老的贵族道德,而年轻一代过着放荡的生活。作者为年轻一代的不当行为辩护,提倡宽恕和宽容。

特伦斯的代表是岳母和两个兄弟。《岳母大人》是一部关于年轻的潘妃·卢斯荒谬生活的戏剧,他在父亲的命令下勉强娶了一个女人。婚后不久就有了一个儿子,夫妻俩都不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最终查明父亲是潘妃·卢斯本人。在剧中,双方父母都表达了对年轻人妻子的爱和同情。作者认为,为了维护正常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即使年轻人行为恶劣,也可以原谅。《两兄弟》讲的是米秋和迪米亚两兄弟。哥哥无子女,收养弟弟。哥哥教儿子宽,哥哥教儿子严。哥哥和儿子行为不羁,抢劫了一个奴隶商人的女奴。原来他是替弟弟抢的。最后,迪米亚后悔了。作者认为宽容可以防止孩子欺骗父母。他站在贵族的立场,认为穷人不做荒唐事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富人有钱,难免会做出荒唐事,应该被原谅。特伦斯的喜剧结构良好,完整。他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例如,在《岳母大人》中,潘妃·卢斯孝顺母亲,爱妻子,也爱妓女。他擅长叙事,语言流畅。

从罗马戏剧到帝国时期,虽有奥维德、塞内卡等作家,但由于政治自由减少,缺乏迎合少数贵族利益的群众基础,逐渐衰落。

共和国的终结和屋大维的统治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共和国末期,政治斗争,尤其是optimates与和平人民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随着阶级矛盾的复杂化和帝国的扩张,罗马统治阶级的法律也发展起来了。这些因素促成了口才的发展,西塞罗将古代口才推向了顶峰。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43)是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和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共和国末期罗马动荡的政治生活。在政治上,他基本站在贵族袁旧派的立场,主张贵族的“贤人政治”。他以律师的身份从政,并被选为执政官。后来在“后三侠”与袁老派的斗争中被杀。在哲学上,他折衷了希腊学院派、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伦理学,将这些思想引入罗马,成为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哲学与希腊哲学之间的桥梁。他的主要散文成就是他的演讲和书信。他留下了900封书信,其中《给阿提克斯的信》16卷,《给朋友的信》16卷,反映了共和国末期的社会政治生活,描写了各种政治人物,风格接近英语口语。共有58篇演讲,其中一篇是法庭演讲,另一篇是政治演讲。在后者中,最著名的是狄摩西尼模仿的四篇反民主的卡提林演说和十四篇反安东尼(菲利普·匹克)的演说。他的演讲按照修辞程序组织,词汇丰富,句法优雅。一句话中,从句安排得当,各部分之间要求对称,积累说服力。句末特别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称之为“西塞罗式句法”。他还善用设问、直呼对方、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他认为演讲主要是为了打动听者的感情,而不是诉诸理性的判断,所以不惜诋毁或歪曲事实。他的演讲风格被后世一些作家和演说家奉为楷模。

盖乌斯。尤利马斯?凯撒(公元前102年?-44)是一个军事冒险家,出现在共和国末期复杂的贵族与平民斗争中。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七卷本历史著作《高卢之战》描述了罗马人征服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过程。《内战编年史》分三卷回忆了他与庞贝的战争。凯撒的散文风格与西塞罗不同。他不以修辞见长,以朴实、简单、质朴著称,体现了罗马人实用主义的特点,成为拉丁散文的又一典范。

泰特斯。卢克勒·提乌斯?卡鲁斯,俗称卢克莱修(公元前99?-55?),是共和国后期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民主党人对贵族长辈的反抗。西塞罗等贵族主张“使公民相信上帝是万物的主宰和统治者”,以宗教控制人,卢克莱修则主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唯一的一部作品,哲学诗《物质论》,共六卷,每卷一千多行,提出了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基本的、唯物主义的论点。他说灵魂也是物质的,它随肉体而死,人死后失去感觉,死后的恐怖和惩罚都是迷信。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雷电、地震、瘟疫等最容易引起迷信的现象。他描述了万物和人类的起源,赞美了人类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卢克莱修用生动的比喻解决了表达抽象概念的困难,例如,用在远山中吃草的羊来描述一个静止的物体,但组成这个物体的原子却像单只羊一样在运动。他还用字母和单词的关系来比喻原子和万物的关系。全诗规模宏大,格调崇高。马克思称他为“真正的罗马史诗诗人”。

内战时期,一些年轻贵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沉溺于爱情生活,追求个人幸福。贵族阶级的旧道德和家庭伦理也濒临破产。此外,罗马诗人受到希腊化时期注重内心感受和雕琢文字的诗歌风格的影响。这些因素促成了罗马抒情诗的繁荣。当时诗人辈出,形成一股潮流,其中以卡图卢斯最为杰出。

盖乌斯。瓦柳斯?卡图卢斯(公元前84年?-54?)出生于富有的骑士家庭,与罗马贵族交往,追求出身高贵的已婚女子。在他的诗中她被称为莱斯比亚。卡图卢斯的诗有65,438+065,438+06首,其中有《朋友》、《悼念死去的兄弟》、《讽刺凯撒》、《庆祝别人的婚礼》、《翻译希腊迷你史诗》,莱斯比亚的诗最为著名。这些抒情诗的特点是作者善于捕捉不同的情绪,如喜悦、狂喜、失望、冷静等,并用警句语言表达出来。他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生活中的欢乐,比如六十一首《婚礼歌》。他的诗也反映了罗马贵族的道德堕落。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的外衣实行军事独裁,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实际上是向帝制过渡。屋大维统治了四十多年(公元前31-公元14年)经过漫长的内战,他停止了苛捐杂税和土地没收,让动荡的罗马暂时稳定下来。这一时期,罗马奴隶主意识到了国家的“辉煌”,内战中受害最深的小地主也对新政权抱有幻想。在前期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罗马文化达到了顶峰。为了赢得民心,巩固统治,屋大维重视文化工作,保护那些为其政权服务的文化活动。针对内战后罗马公民颓废和平的倾向,他试图用古老的宗教和道德来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宣传罗马的历史使命。他的亲信麦肯纳斯吸引了他身边最优秀的作家为元首的文化政策服务,但他们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元首的政策。此外,代表贵族元老保守势力、反对元首独裁的梅萨拉身边也聚集了一批人,但他们最终还是向元首妥协了,他们的作品往往让人被动地逃向享乐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学缺少了前一时期哲学探索的精神和激烈政治辩论的热情。以及对现有秩序带来的和平生活和强大国力的更多肯定;文风没有前期那么苍劲大胆,但技巧更加成熟,追求表达的完美,强调内心的感受。

Pu Bryus?维尔吉利斯?马罗,俗称维吉尔(公元前70-19),是罗马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在罗马学习法律,后来又学习哲学和文学。在内战期间,他的土地被没收以奖励退伍军人,他向屋大维申诉收回土地。他遇到了麦肯纳斯,并成为了麦肯纳斯文学小组的成员。他一生写了三部作品:田园诗、农事诗和埃涅阿斯。

《田园诗》(约公元前42-37年)是在希腊田园诗的影响下写成的。它由十首短歌组成,以牧羊人二重唱或独唱的形式出现。十首诗中有爱情诗、哀歌、哲理诗、酬友诗,但也有描写农村贫困现实的,反映小地主厌恶内战、消极抗议大奴隶主的感情。在第九首歌中,诗人借牧羊人之口说:

我们经历了这辈子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一个陌生人成为我们土地的居住者,

他居然说:“这是我的地,你们这些老农民,搬出去。”

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我们认输,我们难过。

我们现在把这些羔羊送给他。愿他倒霉!

作者感谢元首收复国土(宋1),赞美黄金时代的回归,庆祝邪恶与恐怖的终结,希望毒蛇野草不再伤害羊群(宋4)。但诗人也怀疑黄金时代能否实现,目前的和平能否持久。这赋予了作品感伤的基调,成为作者的风格特色。由于内容和形式的新颖,《田园》出版后被阅读了一段时间,引起了有实力人士的关注。

《农事诗》共四卷(约公元前37-30年),每卷500多行,内容涉及种粮、种植橄榄和葡萄、畜牧、养蜂等农事。,属于好时的教学诗类型。维吉尔的这首诗是应麦肯纳斯的要求而写的,为屋大维吸引农民回到农村的政策服务。诗人虽然没有描写太田田庄制度下奴隶的劳动生活,但他同情和肯定劳动,认为“劳动战胜一切”;对比战乱的生活和和平宁静的乡村生活,他赞美了意大利丰富的自然资源,表达了奴隶主的爱国情怀。他描写了自然风光和动植物一年四季的习性(如蜜蜂的劳动和争斗),保存了当时的一些农业知识。诗中还有一些神话情节(如俄耳甫斯地下寻妻)。他与卢克莱修的自然观不同,他仍然相信上帝的主宰力量。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是诗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敏感,赋予了生产劳动以诗意,表达了独立小农的兴趣。

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是史诗《埃涅阿斯纪》,共十二卷,近万行。它是在诗人生命的最后11年写的,直到他去世都没有修改过。诗人的遗嘱烧毁了手稿,但屋大维下令保存。前六卷模仿奥德修斯,写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陷落后与妻子失散,与父亲、孩子、随从和家族神灵一起在海上漂泊了七年。历尽千辛万苦,他到达迦太基,狄多女王热情款待了他。他向她回忆了特洛伊陷落和流浪的悲惨经历,并和她结了婚。但由于上帝的指示,他不得不抛弃狄多,前往意大利重建国家,导致狄多自杀。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后,参观了神庙,在巫师的指引下前往冥界,见到了死去的父亲的灵魂,父亲向他预言了罗马的未来。最后六卷模仿《伊利昂纪》,主角到达拉丁美洲,受到拉丁国王的款待。上帝希望他娶国王的女儿,这激怒了她早先的追求者,卢图里亚国王图尔诺斯,并因此导致双方的战争。全诗以图尔诺斯被埃涅阿斯杀死而告终。

这部史诗的主题是关于帝国的命运。诗人赞美了罗马先人的建国成就和罗马的荣耀,说明罗马霸权的使命是上帝决定的。他写道,埃涅阿斯的儿子尤鲁斯是凯撒和屋大维的祖先,从而肯定了屋大维的“神制”。主人公埃涅阿斯的一切艰辛表明,建立一个帝国并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帝国的和平,表现出奴隶主的爱国精神。全诗歌颂屋大维,为他的政策服务。

史诗的主人公虔诚、勇敢、克制、慷慨、善良、公正。作者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埃涅阿斯和奥德修斯都是流浪者,但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是上帝意志的执行者。他也是一名将军。与阿喀琉斯不同,他没有放弃对一个女囚私事的责任,而是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自己的使命。从埃涅阿斯开始,欧洲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所谓责任与爱情冲突的主题。

虽然史诗写的是罗马的辉煌,但作者也不时流露出悲伤。比如主角看到刻在迦太基乌诺神庙上的特洛伊故事,感叹“地球上的一切都让我哭泣”。诗中比较形象的人物是失败者狄多和图尔努斯,作者对他们抱有极大的同情,这让读者感到作者对“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辉煌能否维持有些怀疑。

这部史诗的风格并不像荷马那样生动活泼,而是严肃、悲凉、朦胧的。作者描写了狄多和图尔诺斯的死,主人公和大嫂的告别,以及在冥界与死者的相遇。他喜欢使用幻觉、梦境、预言、暗示和寓言。他还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

史诗故事是强大的。比喻往往采用自然现象,符合人物性格或情节。比如杀死特洛伊老国王的皮拉斯,就被比作春天蜕皮的毒蛇,在阳光下出现,清新幼嫩,却闪烁着三叉戟的舌头。

维吉尔的史诗没有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它在人物、结构、诗格等方面进一步塑造了古代史诗。

维吉尔的严肃性和宗教思想使他成为中世纪末期为数不多的被拒绝的古典作家之一。但丁认为自己最聪明,最懂人类,在《神曲》中被用作通往地狱和炼狱的向导。此后,他对文艺复兴和古典文学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沈煜伦?霍拉修斯?弗莱克斯,俗称贺拉斯(公元前65-8),奥古斯都时期最重要的讽刺诗人、抒情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由的奴隶。霍勒斯在内战期间加入了共和党军队,共和党失去了权力。他向元首的统治妥协,得到了麦肯纳斯的庇护。

早期作品有一卷十七首的《长短句》和两卷十八首六行的《聊天集》(又称《讽刺诗》)。其中,最早的诗歌表现出共和主义倾向,但很快诗人转而赞美屋大维。和维吉尔一样,他反对内战,要求平静祥和的生活。他的基本思想是亚里士多德的适度小康生活和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体现了奴隶主中的小地主理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主要是讽刺罗马社会的习俗,这些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比如暴发户的炫耀,寄生阶级对遗产和金钱的追求,社会的淫荡,投机勒索,生活的颓废等等。作者自称向公元前二世纪的罗马讽刺作家卢修斯学习,但缺乏卢修斯的政治热情和敏锐。

使贺拉斯闻名于世的是他后来的《歌集》,又称《颂集》,四卷100多首,两卷23首。宋集以抒情诗为主,其中心主题是酒、爱情、诗歌、友情,都可以归结为个人享受。根据他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享乐不应过度。他怕穷,反对暴食;既要依附于权力之门,又要有一定的独立性。理想的生活是田园生活,知足常乐。

其中一部分颂歌被称为“罗马颂歌”,歌颂帝国统治者倡导的道德,如简朴、坚毅、正直、尚武、虔诚,宣传奴隶主的爱国精神,歌颂屋大维。他的这类代表作是《世纪之歌》,这是典型的庙堂文学,是为满足屋大维的需要而写的。

贺拉斯诗歌的内容很复杂,最重要的是文学艺术部分,诗歌就是其中之一。

贺拉斯重申了亚里士多德之后文学模仿自然的理论。他肯定了文学的教育功能,即寓教于乐。针对当时贵族奴隶主对财富的追逐和道德的败坏,以及以华丽的布景和热闹的场面致力于取胜的舞台,他提出戏剧要弘扬公民道德,歌颂英雄业绩,书写爱国主题。这都符合屋大维的政策。

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作家要有生活感,要努力。创作要符合“感”,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创新不能超出“习惯”允许的范围。他重视节目,主张使用现成的主题,强调判断、形式、语言都要经过仔细推敲。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作者总的倾向是保守的;他不忽视内容,更注重形式的完美。贺拉斯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对文艺复兴,尤其是古典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贺拉斯的诗以准确和恰当而闻名。他说:“如果你巧妙地安排它,家庭词汇会有新的含义。”

Pu Bryus?奥维迪斯?拿骚,俗称奥维德(公元前43-18),是奥古斯都时期第三位重要的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骑士家庭。早期作品内容轻浮,风格清淡,反映了罗马奴隶主、贵族和富裕阶层的生活现实。《情诗》共三卷,包括四十九首挽歌。它设想各种情境,追求爱情,以享乐主义为主导思想。《古代名人》是用挽歌体写的二十一首诗。大多是古代传说中的女性,如佩内洛普、狄多等,写给丈夫或情人的信,表达自己的仇恨或指责对方的无情。人物关系富有戏剧性,但没有真实的感觉。这部作品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有影响力。爱情的艺术也写在挽歌里,使求爱成为一种学问,反映了罗马奴隶主的精神颓废。奥维德的早期作品违反了屋大维“改革道德”的政策,五十岁时被流放到黑海。

流亡前,奥维德完成了六卷挽歌式的《年谱》,属于甲骨文诗范畴。作者的目的是肯定和赞扬罗马的制度。他从1月到6月,写了这一个月的天象、历史事件以及宗教节日的起源和仪式,对了解罗马风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奥维德的主要作品是《变形记》十五卷,六行文字。这是250篇童话的合集,其中50篇更长。整个故事从天地创世一直写到当代罗马,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古代神话的汇编,后来的欧洲作家和艺术家经常从其中寻找素材。作者根据毕达哥拉斯的唯心主义理论,即所有生物的灵魂在死后都是相互变化的,从思想上把所有的故事联系起来,使故事中的人物都变成了动物、植物甚至顽固的石头。最后作者把凯撒变成天上的星星来赞美帝国。书中著名的故事有太阳神之子辉腾的故事、阿拉克尼变成蜘蛛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腓利门的故事、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等等。作者通过故事、人物轮流讲故事、对话、在器物上描绘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再写一个性质相反的故事等方式,将各种故事串联起来。他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嫉妒和复仇。故事的叙述富有想象力,他的风格受到了当时流行的修辞的影响。这部作品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

在流亡期间,奥维德写了五卷《悲伤集》和四卷《本都诗集》,描写流亡的苦难,恳求释放。奥维德最终在流放中死去。

罗马文学中的上述三位主要诗人都属于麦肯纳斯派,另外还有抒情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和梅萨拉派的抒情诗人提卜鲁斯。他们的诗都表现了软弱和沮丧的感情。

屋大维死后的两百多年间,也就是帝国初期,罗马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白银时代”。宫廷趣味占主导地位,在二世纪上半叶达到高潮。贵族青年当众朗诵空诗成为时尚,文学成了少数人的消遣,颓废倾向更加明显。此时,一些贵族作家仍然向往共和国时代。然而,在言论自由被专制和傲慢扼杀的情况下,他们的思想倾向于内心平静和坚忍的斯多葛派,时而悲观绝望,时而谄媚奉承。正如恩格斯所说,“是与普遍的无能为力的地位和改善现状的可能性相适应的普遍的沮丧和精神的颓废。”在充满勾心斗角、暗杀和恐怖的日子里,赞美帝国或追求“幸福”的抒情诗被打断。这一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反映奴隶主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主义者不满的作品。外省发展的结果,外省作家多了。

鲁齐斯?安奈奥斯。塞内卡(4?-65)是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据说他参加了元老院贵族反对尼禄专制统治的活动,尼禄命令他自杀。作为哲学家,他宣扬斯多葛派的伦理道德,以内心的平静克服生活中的痛苦,表现了这一时期罗马贵族的软弱和悲观。他宣扬同情和仁慈,甚至认为奴隶应该是平等的,以调和阶级矛盾。他被称为“基督教的叔叔”。他的哲学书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有很大影响。他写了九部悲剧,没有一部是为表演而写的。他的代表作《美狄亚》是关于流血和复仇的。菲尔德描述了一种强烈的激情。《特洛伊女人》反映了命运的残酷。他的悲剧素材大多取自希腊悲剧,内容是宣扬作者的斯多葛派伦理观,讨论生死、情欲、自由意志、罪恶、惩罚等问题。有些剧还抨击了暴君。总的来说,塞内卡的悲剧充满了屠杀、恐怖、背叛和复仇。人物的情绪保持高度紧张,作者强调人物内心的痛苦,用鬼怪和巫术的场景渲染悲剧气氛。他的悲剧也以尖锐的对话和冗长的演讲和辩论为特色。

又一个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