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
2005.07.28 11:27:08
照相机从1839年法国人发明至今,已经发展了近200年。在这200年里,相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单纯的光学机械结构到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的银盐胶片到今天作为记录介质的数字存储器。笑看浮云遮望眼,沧海桑田突变。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码时代,人们的影像生活被彻底改变。
自从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于1969,10年6月7日宣布发明“CCD”以来,这种光敏元件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在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新的改进版本,如4色CCD、超级CCD等不断涌现,像素数量早已突破千万像素,但成像效果也达到了完美。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已经走出了起步阶段,设计更加成熟,运营功能日益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开发已经呈现出无限发展的迹象。
总的来说,DC工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着“更高、更快、更强、更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有了厂商们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美好。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走过的坎坷之路。一些对这个行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经典车型,至今难忘。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突然出现了很多生命,一夜之间整个地球变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考古学家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20世纪80年代与数码相机行业的寒武纪没有什么不同。不到十年的时间,数码相机迅速摆脱了婴儿期,逐渐学会了跌跌撞撞。虽然当时分辨率还很低,但是众多厂商的加入让这个行业充满了活力。
索尼ma bika-世界上第一台没有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6月,1973,11,索尼正式开始“电子眼”CCD的研究。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于438+0981年6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摄像机——静止影像“马皮卡”。相机采用10 mm×12 mm CCD芯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输。
紧接着,松下、科帕、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发,并在1984-1986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生活的爆炸开始了。
索尼MYC-A7AF——数码相机第一次有了纯物理的操作方式。
第二台照相机也是索尼公司制造的,它是DC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见,公司今天取得的市场地位绝不是“一波成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让数码相机第一次有了纯物理的操作方式。它可以在2英寸的光盘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已扩展到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款CMOS传感器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次在市场上销售使用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虽然分辨率只能达到28万像素,但对DC行业来说意义重大。
就今天而言,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的CMOS和CCD之争早已尘埃落定。除了今天在佳能的高端相机中广泛使用,其他厂商都把CCD作为产品的主导方向。诚然,CMOS具有全格式、低能耗的优点,确实很吸引人,但低动态范围的缺点也不禁让人“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款60万像素机型
要想获得接近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高CCD像素分辨率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然而,在数码相机诞生的早期,很难用像素来谈论上一层楼。近几年厂商一直在30万像素的水平上挣扎。直到1988,佳能才推出60万像素的RC-760。
这款电子相机采用2/3英寸60万像素CCD,在今天看起来有些平淡,但却是那个时代像素最高的机器,价格比今天的一辆车还贵。
白垩纪-恐龙凶猛
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命终于在白垩纪诞生了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世界顿时热闹起来。80年代不断的技术积累,终于迎来了90年代数码相机行业的真正繁荣。从此,数码相机确立了它的基本生存模式。
柯达DCS 100——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数码相机的通用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数码相机的通用模型。此后,这种模式成为了行业标准。
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新机如果有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方式,无疑会变得更容易上手。为了迎合这种消费心理,柯达将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应用到了DCS100上。除了对焦屏和卷片电机,内部功能都和F3一样,而且兼容大部分尼康镜头,真的很贴心。
这款数码单反采用的是20.5 x 16.4mm的CCD,1.4万像素,光学放大倍数为1.8倍,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没有配备内置存储器,所以只能搭配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一起使用。DSU类似于今天的相机底座,以电池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内存,可存储150张未压缩的RAW照片。
相比现在的机器,取景方式也很原始。摄影师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液晶显示屏。虽然不方便,但在当时已经很高端了。这款机器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的很离谱。
DCS100成功后,柯达在192年推出了DCS100的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了DSU的包袱,内存放在机身内部,拿出来拍摄变得非常舒服。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和富士联合开发的数码单反
无论是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是采用了原装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虽然这样可以让专业摄影师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是产品多了难免让人觉得无趣。1995年,尼康和富士联合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不再照搬老款传统机身,采用一体化设计风格,轻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款数码单反的分辨率只有654.38+0.3万像素,与柯达DCS460同时拥有的600万像素相差甚远。E2/E2s最特别的地方是采用了尼康最新研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此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极大影响成像质量。
一体化的设计让机器的外观更加简洁,但内部结构的复杂必然导致外部体积的膨胀,总重量也有失控的迹象。该机为尼康的数码单反研发积累了不少经验。上市四年后,尼康推出了划时代的D1,数码相机行业的白垩纪时代彻底终结。
侏罗纪-危险的丛林
侏罗纪有非常完整的生物门类,这里有温柔柔顺的食草恐龙,有活泼好动的白脸猴,还有非常凶残的霸王龙。如果每个动物都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它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变得更强。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里轻松自在。
尼康D1——尼康首款自主研发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数码单反——d 1,以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价格开启了数码单反商业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的基础上改装的,依然保持着迷人的专业气质。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它使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TIFF、RAW三种文件格式。售价5580美元,至今仍很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拍神话
长期以来,在比拼像素分辨率的同时,厂商之间在拍摄速度上的竞争也是如火如荼。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创造的神话,佳能在2006年9月推出了EOS 1D,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超越尼康D1,成就了DC业界的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为400万像素,ISO感光度为100-1600,同样使用CF卡/IBM微型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价格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的代表作
就像早期的笔记本厂商一样,为了给竞争对手制造最大的追赶麻烦,数码单反厂商在设计产品时要刻意避免兼容竞争对手的产品。这样一来,任何品牌的数码相机部件都不可能通用,用户只能在部件损坏后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进行更换,厂商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今的笔记本早已兼容,可以说是电脑厂商越来越开明的表现,而数码相机行业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5438年6月+2003年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柯达和富士联合开发的“4/3系统”E-1。
4/3系统规定了CCD光敏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所以任何使用该系统的数码单反都可以轻松实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E-1采用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文件格式。发布之初价格高达16000人民币。
佳能EOS 300d——平民一代数码单反王者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质量优美,但高昂的价格是其无法贴近普通人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厂商总是在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批价格实惠的数码单反终于浮出水面,佳能E0S 300D无疑是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塑料机身的EOS 300D,集成了前辈EOS-10D使用的CMOS传感器,价格首次低于1000美元,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为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采用了银灰黑三种颜色,整体感觉还不错。
写在最后
生命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但DC工业的发展永远不会结束。随着像素分辨率的不断攀升,如今的数码相机厂商不再把这个指标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唯一手段,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人性化、人性化、友好化,早已成为他们产品设计的最新共识。
明天的数码相机市场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