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的历史是人为捏造的吗?

对于我们这些学文学的孩子来说,《史记》无疑是史家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到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天人之学,经过古今之变,成说,它详细记录了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它是一部与《子简》齐名的著名史书,它与中国的千年历史联系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史记》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故事。

因为《史记》不是以地理国家和统一年表来书写,而是以各家的传记来呈现,它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为线索。而且它的特点是采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来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意见,用矛盾的方法使不同立场的人得出适合自己立场的自己的意见。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史记》这本书里,作者司马迁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不同人的观点直接呈现在所有读者面前,仿佛身临其境。

起初,《史记》没有固定的称谓,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也有称太史公的。《史记》原是古代史书的总称。三国以来,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共130册,526500余字,其中传记12册(历代帝王政绩记录),世家30册(诸侯国及汉代王公贵族兴衰记录),传记70册(重要人物言行录,主要记叙人物和大臣,最后一册为序), 《十表》(大事年表)和《八书》(各种记录)正是这八本书,而非《史记》的全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的绝唱,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同治鉴》并称为历史的双珍。 正是因为这八本书,司马迁被后佛称为史谦和史圣,他和司马光并称为史学界的二司马,和司马相如一起被称为西汉的二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