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文化

封锁留下了无数的古代遗址和建筑。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汤角嘴遗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分别建于唐代的大良宫和明代的太心桥,是古建筑的代表。罗东镇羊池古村,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1、凤川古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凤川居委会凤川街。它成立的日期不得而知。《凤川县志》记载,正统十四年(1450),黄孝起乱,陈顺因旧址而建。古城背靠北山,东、南、西南三面为东山河、西江。北面有护城河,东、西、南各有一条护城河。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墙用青砖砌成,城砖特制,长34㎝,宽16.5㎝,厚6厘米。侧面印有“凤川城砖”或“凤川军造”字样。有超过200个门,塔,炮塔,了望塔,战争窗口,塔,和了望塔。此外,城墙内还有县衙、宗教处、城卫、史志处、武庙、城隍庙、万寿宫、长平仓、监狱等建筑。丰川古城墙东、南、西三个城门,南门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丰州”石碑原嵌于城门之上(现已失传)。丰川古城墙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凤川古城一直是当地政府的驻地。解放初,丰川县人民政府仍设在市区。直到现在,凤川古城墙还保存着基本完好的砖城墙和石门。为我们研究历代建筑技术和衙门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1985 4月12日,封开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165438+10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淳仁巩俐寺:位于广东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一队。坐东坐西。清同治成立于贵由年间(1873)。二合一庭院布局,砖木结构,硬顶。总宽度为11.6m,总深度为23.5m..明代右侧山墙内,绘有壁画,上书“繁花盛开,长春不老”,题词为“同治贵由”。后座三宽三深。主脊是龙舟脊。两边的山墙是钟形密封的火山墙。春仁巩俐祠是我县西江畔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筑之一,对岭南古建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凤川老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凤川村五村。据丰川县志记载,这条街建于明代。街道总长度为191.3m..南北走向。整条街由七排石头铺成。原来,街道两旁都是民居,俗称竹楼,铺前铺后。由于西江大堤的修建,古街原有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西江大堤附近的老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在古城附近,还有一些***29房间。西江附近还有15房间,剩下11房间。丰川老街为研究丰川县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基础。

4.凤川石板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凤川村委会3村、4村。据丰川县志记载,这条街建于明代。大体南北走向。现有部分总长约2000米。由数百条长1.67米、宽0.54米、厚0.2米的大石条和近百条长1.76米、宽0.54米、厚0.2米的小石条组成..丰川石板街为研究丰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基础。

5.顾靖村:位于广东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建造日期不详,根据形制应该属于明朝。它是由一整块红色砂岩切割而成的上圈下方的井圈,井圈高度为0.37米。井口为圆形,外径为0.7米,内径为0.5米..井口边缘高出井口平台0.1m。砖衬。井台呈梯形,面积约为13平方米。井水深约5米,水质清澈,仍可饮用。井底村古井对研究明代古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盘桂坊古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吴村,又名横街。据《丰川县志》记载,古街建于明代。全长246.5米,宽66.75米。街道路面用青砖铺成,两侧有8栋清至近代的房屋,大部分已经损毁。潘桂芳古街路面青砖基本完好。是凤川古城外唯一保存下来的砖街。抗日战争时期,曾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损毁清代建筑数座。残破的墙仍然清晰可见。这条街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实物基础。

7.苏家二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丰沙村委会上沙村。建造日期不详,根据形制属于清朝。坐东北到西南。是两层砖木结构,三间宽室一间深室,火山壁上用铃铛封住。总宽度10.83米,穿透深度10.83米..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主脊是龙舟脊。苏月咏家二楼是晚清县城江口镇的典型民居建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建筑提供了直观的标本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封开县广泛使用粤语,也是粤语的发源地。400年来,古广信一直是岭南的都城。珠江文化汉化而成,发源于古光新。到了唐代,随着唐玄宗初年宰相张九龄打通粤北大豫岭的南北通道,河江交通通道淡化,变得相对封闭。《切韵》认为,唐朝以前,中原地区的汉语有浊音塞音,浊音的清化是汉语方言演变的规律之一。现代粤语和普通话缺少浊音塞音。但封开封川-罗东一带保存了全套浊音,可以推定是汉代古汉语的产物,是古粤语的活化石。

封开北部的南丰话和广西的新都话很接近,甚至可以互通。两者都源于同一种语言。从汉代到唐代,广西南丰地区(原名开建县)和贺州的字母都属于凤阳县,直到唐初才把开建县分离出来,划归凤州管辖,由此可以推断,南丰方言也起源于汉代。现在有大量的人说南丰话和新都话。光说南丰话的就有20万人左右,说新都话的也有10万到20万人左右,一共30万到40万。人多有利于语言的稳定,不容易被“西化”或“本土化”。至于南丰话、罗东话、新都话、丰川话,应该首选人口最多的南丰话。

马王堆出土古地图上标注的“凤中”应位于谷凤阳附近,河江下游,凤阳离中原较近,人口汉化程度较高;汉代的罗东属于广信,属于县治区。罗东话有古汉语的浊音,但说罗东话的人比较少。从罗东镇保存较多的南越地名来看,这里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中心,罗东方言可能严重“地方化”。丰川方言位于江口县,受现代广州话影响较大,已失去古韵。新都话受壮语影响较大,“卖-”字是一切说完之后加上的。从南丰话和广州话的差异比较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南雄珠玑巷以南的人口接受了广府文化的第二次汉化或者说是对移民人口的粤语式接受。可以说,宋代以后,移民人口对广府文化粤式的接受更加强烈,广州话也没有偏离南丰话太远。县里还在广信的时候,粤语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