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村的发展历史
黄台村位于黄河平原,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公里。全村总面积300公顷,其中企事业用地106公顷,交通用地33公顷,水域10公顷,耕地20公顷,其余为住宅和非耕地。适合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和玉米。2000年有987户,总人口35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有魏、李、刘、王、孙、赵、周、高、尧、姬、丐、梁、荆、韩等138个姓氏,其中以魏、李为最多。村里99.9%的常住人口是汉族,有少量回族。
建国初期,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万元,1.97878万元,2000年为1.2亿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一、二、三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比例为0: 30: 70。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建国初期,粮食亩产量不到60公斤。1951年进行土地改革。1953村里成立了三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从1956到1958,先后投入工人近万人,整治盐碱涝洼地160公顷,粮食亩产提高到150公斤,蔬菜亩产达到4000公斤。
1958年主要种植大豆、高粱、小麦,1964年完成水稻改革。到1978,小麦和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占90%以上。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92万公斤,亩产1000多公斤。全村基本实现了耕作、灌溉、播种、脱粒、运输机械化,调整了粮食品种结构。
从1978到1994,黄台村实现了从农业到工商企业、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性转变。(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78年的近100公顷减少到1994年的40公顷。(2)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3)畜牧业商业化,奶牛饲养量达到28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家禽养殖由家庭养殖向集体养殖转变。(4)粮食亩产量提高,总产量明显下降。1978亩产620公斤,198亩产721公斤。1978年粮食总产量92万斤;1979年是104000斤;1991年减为20万斤;1994之后都在25万斤以下,粮食产量还不到全村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农业生产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二三产业成为黄台村经济的主体。建国初期,黄台村没有生意。1983村里只有一个代办处。1984年,黄台村成立了第一个村办商业——黄台商业公司。黄台综合商店建于1985,同年建成济南农村第一座大型加油站。1986年3月,济南黄台物资供应站成立。1991年,黄台村进行异地开发,在黄河北大桥镇购买了1.3公顷土地,投资500万元发展商业和服务业,从而建成了黄台企业集团第一家公司。1992年,皇台商厦建成,五层现代化建筑,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营业面积12000平方米。1985,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黄河宾馆。主楼五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客房床位500多张。1994年,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涉外三星级酒店皇台酒店,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共22层,客房300多间,床位600多张。从1998开始,黄台村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近65438+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仓库,成立了济南最大的仓储企业黄台仓储中心。到2000年,中心占地面积654.38+0.8万平方米,仓库面积654.38+0.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规格仓库80余座,固定资产超亿元,实现收入2000万元,上缴利税654.38+0.00万元。截至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万人,总收入8.5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亿元,利税0.5亿元。黄台建筑队成立于1985,现有员工70余人,固定资产10000余元,年产值115000元,利税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