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历史或童谣资料及童谣选段。

在我国历史上,伴随着神话传说,还有一首童谣。是孩子们唱的,但很多都与孩子们的生活和认识无关,几乎是纯粹政治斗争的反映和产物。从性质上来说,应该列入“少年读物”,但实际上内容深奥难懂,几乎超过了所有的“成人文学”。也许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很少,资料也很少;仅有的记载中夹杂着许多奇怪的传说和荒诞的附言,增加了考证的难度。童谣是一种应该被重视和研究的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根本的改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应该结束了。

什么是童谣?古人云:“小子,小子。”只是唱歌和说话。”(《国语·于今》赵薇注)“男孩子唱童谣,因为童谣是从胸中来的,不是别人教的。“一般来说,童谣是指孩子们唱的没有乐谱的歌。它有许多名字。如朝人杜在《古谚·平常例》中将“童谣、女谣、童谣、婴谣”归为“童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古书叫《孺子歌》《儿歌》《儿歌》《儒歌》《童语》《少女歌谣》。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

童谣的历史真的可以说是“久远”了。《列子》中记载的《抗屈》童谣,据说是中国传说中的圣人石尧的童谣。考证古今事说:“列子曰:‘姚鼐隐姓埋名游康渠,闻童谣……’既然一开始就有传言,那自然是因为姚。“有人认为《列子》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于正》中记载的周宣王童谣是最早的童谣。即便如此,童谣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可以与之相比。

纵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明朝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都不同程度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与孩子的生活无关;明代以来,在继续发展政治童谣的同时,出现了一批真实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的童谣。我觉得大概明朝以前就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因为没人收集记录而湮灭了。即使写下来,也往往是依附于政治的。明朝是中国大量产生资本主义因素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了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相对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展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领域,并且随着当时印刷业的繁荣,童谣的创作或收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现存最早的儿歌专辑是明代吕坤于1593年编撰的《弹儿语》。此后,这一领域的专辑逐渐增多。

从现有材料来看,我国古代童谣总体呈现“两多两少”的局面:乱世多,盛世少;末代多,初代少。像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政治黑暗,内外战争频繁,民族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比较多。每一个朝代,一般都是后期多于早中期,如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童谣广为流传的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努力表达自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制造舆论。所以有童谣的沃土。另一方面,此时统治者的抑制力相对减弱,使得所有产生的童谣不会被扼杀。当然,新的统治者愿意保留为自己制造舆论的童谣,即使是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是宽容的,甚至愿意记录下来作为“顺天意、顺民意”的证明。另一方面,在各个朝代的初中,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和平的东西外,不容易创作和保存真正的战斗童谣。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没有文字的民族也有童谣。传统童谣属于民间文学。

一,应该收录在民谣里。基本上童谣没有明确的类别和界限,所有的民谣都适合孩子听。

唱和唱都可以归为童谣

童谣的定义是什么?

《诗经·序》曰:“情动于中,行于言,不足,故慨叹:慨叹不足,故咏。”

民谣是人类试图加强情感如情绪的表达的美化语言,如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情绪、情绪、情绪、情绪、情绪、情绪、情绪、情绪、情绪等。这种人性往往因民族、年龄、地位、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但是,基于语言,它是普遍适用的。

但是,语言的自然节奏进化成有音乐结构的歌曲,不是孩子能决定的。所以不管是自发的还是模仿的,孩子的能力都停留在“歌谣”的阶段,被称为“童谣”。至于成人制作,音乐是“童谣”(或童谣)。当然,童谣的创作者不一定是儿童,无论是成人为儿童制作的还是

简单通俗,但不一定科学:

“童谣要代代相传,在孩子嘴里唱,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要幽默,音节要和谐,形式要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

/Article/xdwm/xdwm 200811/xdwm 20081179 . html

童谣选段,149。

/content/10/0925/15/3149900 _ 56261654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