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合结构体系?

目前我国一般建筑采用的混合结构形式多为砖或石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这种类型的结构,受梁板经济跨度的制约,在平面布局上往往形成矩形网格承重墙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房间小、楼层低、标准一般的建筑,如小学、办公楼、医院等,是比较适合的结构类型。在这三个例子的平面布局中,内外墙的划分体现了砖混结构的特点,即内外墙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和支撑上层建筑重量的双重作用。另外,承重墙的布局可以分为竖墙和横墙,要根据布局的需要来选择。由于混合结构中的承重墙需要承受上部屋面或楼板的荷载,因此应充分考虑屋面或楼板的合理布置,梁板或屋面的结构构件应规格整齐,模数统一,为方便施工创造有利条件。针对这一结构特点,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为保证墙体有足够的刚度,承重墙的布置应均匀重叠,并应符合《砌体结构规范》(GB 50003—2001)的规定。

(2)为了使墙体传力合理,在有楼层的建筑中,应尽量使上下承重墙对齐,并限制门窗尺寸。另外,要尽量避免小房间压大房间,承重墙失效的弊端。

(3)墙体的厚度和高度(即自由高度与厚度的比值)应在合理的允许范围内。混合结构的建筑,除了承重墙,还有非承重墙,也叫隔墙。因为不承重,只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一般选用轻质材料,如空心砖、轻质砌块、石膏板、加气混凝土墙板等。

在混合结构类型中,还有一种砖木结构体系,即采用砖墙和木质地板或屋顶建造的建筑,但由于木材消耗量大,目前在国内很少使用。此外,还有石墙混合结构体系的建筑和其他类型承重墙混合结构体系的建筑。由于材料的不同,建筑的空间组合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理念上要权衡利弊,综合取舍利弊后慎重解决。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空间和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区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功能,使二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使整个建筑在适用性、牢固性、经济性和美观性上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这样,建筑空间组合才能与结构体系紧密结合。当然,墙体承重结构体系在就地取材、节约三材方面有其可取之处。但由于墙体是承重构件,在刚度、胀缩、抗震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门、窗或洞口的开启,在功能和空间的处理上有很多制约因素,这应该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致命缺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混合结构中的砖都是土做的,对农田影响特别严重,砖砌体不利于抗震,施工工艺也比较落后。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小砖材料将被先进材料所取代,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