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方舱医院的历史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军区255医院建立了解放军第一个应急保障旅卫生营。为使这支新型战役卫勤力量形成快速机动保障能力,迈出了自主研发建设野战方舱医院的步伐。1996,解放军第一代方舱医院研制成功,改变了野战医院依靠帐篷的传统模式,实现了解放军大型综合现代化野战卫生装备从无到有的转变。2003年,解放军第二代方舱医院配属部队,包括手术方舱、急救方舱、远程医疗方舱等14野战医疗方舱。
两代方舱医院的问世,推动了解放军医疗装备由单一向多种、由机动装备向机动装备、由独立分散向综合保障的历史性转变,有力促进了综合卫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野战方舱医院先后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救治伤病员近9万人,实施手术近5000台无一人死亡,接生新生儿100余名,被灾区人民誉为“生命的方舟”。
截至2011年6月,解放军70%的主要战区已装备野战方舱,预计2011年内将在解放军所有战区装备,从而实现解放军重大非战争应急行动医疗救治方舱。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第三代野战方舱医院建设将在第二代方舱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拓展应用功能,提高技术性能和信息化水平,发展远程医疗系统,增加远程诊断和远程手术功能,实现全球通信、全时通信、移动通信和高清化,突出机动力量的全球部署、立体医疗的有效性、多任务组合和野外独立生存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