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五张历史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册1。
夏商周的兴衰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王朝的继承,对各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和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得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国家存亡的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制作对照表、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价值程度]
通过对夏、商、西周历史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最终人民有权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树立了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中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的对比,分析奴隶制的进步性。
[班级]1班级
[课程类型]新教学
[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学前教育
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们分组查阅书籍、杂志和网站,收集有关夏商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更替表。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做相关手抄报和课件。
二,教学渗透
1.网上查询、收集、编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可以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学形式加深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结知识要点,如剪辑和表演历史短剧,加深我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文史结合。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新的课程。前面我研究了原始社会的相关内容。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从那时起,我们国家就建立了奴隶制。
2.学习新课
通过预习,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通过填写历史再现表,就可以在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一、夏朝
1.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2.首都:羊城
3.创始人:于
4.禹死后,把皇位传给了齐国,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第二,商汤灭夏,武王伐唐。
1.公元前1600年,唐率领部落商人灭夏。
2.商朝末代王:周(暴君),严刑拷打,烙印。
3.周武王继承了王位。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木叶交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第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晚期,政局混乱,中国人民——赶走了周厉王,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夏杰和商周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关于夏杰和商周的残暴统治和人民的反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先分组讨论。学生还可以画漫画、讲故事、写诗,一切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他们可以大胆探索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
中国文化的繁荣(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和他的仁学。孔子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军事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百家思想,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与百家争鸣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提问,老师进行指导。
[班级]1班级
[课程类型]新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介绍,人物地图。
[教学步骤]
首先,导入文本:
山东以山、水、圣著称。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个圣人指的是谁?(学生答孔子,从而引入正文)
1,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心想:
回答: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理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提出了仁学。
2)教育:
(引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段)提问:孔子对教育有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a设立私塾,招收弟子。b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c .教育学生诚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不时的复习学过的东西,通过复习旧的来学习新的东西。
3)文化: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答哪些书是孔子编的?孔子的言行录被他的弟子编成了哪些书?(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诗经》、《尚书》、《春秋》与《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与孔子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学生答: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老子的插图和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的生平)
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记载于《道德经》。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两面可以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读这本书来回答表中的内容。也可以问学生各派代表是什么,要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来总结。)
(之后请大家想一想,哪个学派的理论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家庭作业:填写课本第57页的表格。
附:黑板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写下了《道德经》朴素的辩证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了仁学。
2.对教育的贡献:
答:设立私塾,招收弟子。
乙:温故而知新。
c:对待学习的态度要诚实。
3.他编辑了《春秋》。
4.孔子弟子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不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反对战争的孟子,提出春秋战争无谓,实行仁政。
5.法家——战国代表人物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书是韩非子。
6.军事家——春秋时期的创始人孙武写了《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
三国立场坚定
[知识和能力]
把课本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暗示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的只需要大致了解。
[过程和方法]
1.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2.阅读、听力和记忆材料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独创性和敏感性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和诸葛亮的道德和精神;
2,了解国家兴亡,个人成就,个人成败。
[答案]
赤壁之战与三国风云。
[困难]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的关系的历史观。
[课时]
1课时
[类别类型]
新教学
[方式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集,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地图。
[教学过程]
1.回顾上一部分并提出问题。
2.引入新的课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1课,三国像三脚架一样分成三条腿。
分布在中国的三个国家。今天我们要讨论这节课的内容。
3、关于新课:
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同学们都知道,但不一定清楚。请查一下。
找课本上关于三国建立的那段,找个同学给你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了吴国,建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浪花淘尽英雄。对错,成败;青山依旧存在,太阳依旧升起,夕阳依旧落下。转动你的脑袋,转动你的脑袋
你可能在他们之间得到或失去。这个道理突出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曹操是这两大战役的主角,大概同学们也对曹操很感兴趣。我们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场战役的日期。(官渡之战200年,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少输多。为什么?请评论,先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准备,然后学生发言,讲故事。)
2008年,孙与刘联手,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峙。请先说说这个。
战争中占优的曹操有哪些弱点?赤壁之战之后发生了什么?
(先看多媒体诗《不归之河》,然后同学们发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魏、蜀、吴的经济发展情况。
4.总结。展示课件的知识点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的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讨论。
最后老师总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曹操生平的评价,1000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愿教我负天下,也不愿教天下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中选拔,从敌人中争取。他也重视文化,他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对统一北方的贡献不可低估。有些人把他说成是叛徒和卖国贼是不对的。谁有本事就该称帝。罗贯中以汉为正统,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曹操成了舞台上的白脸汉奸,有失公允。)
6.家庭作业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4
汉朝管理西域和丝绸之路。
[知识和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和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
1.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2.阅读、听力和记忆材料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独创性和敏感性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焦点]汉朝治理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的关系的历史观。
[班级]1班级
[课程类型]新教学
[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上一节并提问。
二、介绍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西域与汉代的丝绸之路。
第三,教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称西域为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边。
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这是中央政府正式拥有西域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经过河西走廊,现在的新疆,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管理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去大秦;
3.166年,大秦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各国与中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
第四,总结。展示课件的知识点
动词 (verb的缩写)家庭作业
附:黑板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这是中央政府正式拥有西域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向西,经过河西走廊,就是现在的新疆,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运到欧洲。
第三,班超管理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去大秦;
3.166年,大秦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各国与中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元谋存在的年代,发现的地点,发现的历史意义。
(2)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体貌特征、发现意义及其生产生活状况。
(3)认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了解中国其他古人类遗址的主要证据。
2.过程和方法
(1)阅读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地图,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摇篮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他们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了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理念]
1.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中国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第三部分相关,中国早期人类包括北京人。递进关系第二、三部分,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点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目前中国有三四百处旧石器时代遗迹,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事实证明,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古人类遗址,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确认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万年。在中国早期人类遗址中,北京猿人遗址是最重要的。北京猿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迹、石器和火的遗存证明了直立人在古代确实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学习情境分析
(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解释法、地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
介绍新课H,展示女娲、亚当、上帝和南方古猿的图片。
1.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2.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回答问题。r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新知识
(教新课)g1。中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和元谋人劳动复原图,并提问。
(1)袁某住哪儿?
(2)元谋的体质有什么特点?
(3)袁某知道哪些技术?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先观察再回答:
(1)云南省元谋县。
(2)牙齿巨大而厚,唇面相对平坦,舌面花纹十分复杂。
(3)制作工具,用火。
(4)会做工具吗?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和调查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锻炼大脑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图片)
(2)北京人的特点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头地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同学们,互相看看。你和北京人有什么区别?
(2)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地图,并提问: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哪些用途?
(3)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的图片,讲述北京人劳动的场景。
④讨论北京人群居的原因。
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基本知识。现在在《中国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中标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地点和年代,播放《中国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动画。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册相关文章五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完整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选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教案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范文选五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
★初中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有5篇优质范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古代传说,优秀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合集。
★初一历史教案5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