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演进的双重逻辑
一、早期批判理论:从?启蒙辩证法?消极进入系统倒置和乌托邦。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立场和政治主张强调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深刻危机:晚期资本主义的统治越来越依赖?运营意识?然后呢。文化产业?,无产阶级也是富裕的社会吗?消费控制?同化,?异化?“长城”的普遍存在导致批判意识的消失,一切意识形态都服务于神秘化和普遍性,于是将意识形态批判延伸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精神文化现象。所以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自由为目标,主张?批判现有的东西?,致力于?发展批判的辩证思维?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能够唤起人们解放意识的社会批判理论。
霍克·哈莫试图改变格律恩堡的研究思路,将社会哲学确定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与马尔库塞一起确立了批判理论的基本纲领,强调?批判理论?这个概念不是用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而是用在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批判中。《工具理性批判》和《启蒙辩证法》是理解霍克·哈莫理性批判的重要著作。他指出,批判理论与经验相联系,但又不同于传统理论。批判理论从作为人类活动目标的历史分析中得出一些观点,特别是从将满足全体需要的合理社会组织的概念中得出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是人类劳动所固有的,没有被个人和公共精神正确把握。他的批判理论集中于批判工具理性和启蒙运动。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哈莫和阿多诺断言,启蒙精神的实现是一个进步与倒退交织、文明与野蛮相伴的过程,最终启蒙精神走向自我毁灭。启蒙运动以来,由于反对神性,崇尚人性,理性在反对宗教神学的过程中,偏离了客观性,走向了强调目的性和有用性的主观理性。启蒙的初衷是反对迷信,结果是走向反面,走向集权和政治统治。启蒙运动的表现及其后果已经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广为接受的观点。
阿多诺强调,否定辩证法的关键是改变概念形成的方向,使之从同一性变为非同一性。这样,否定辩证法就是以非同一性原则为基础,以反概念、反制度、反传统为特征,以绝对否定为核心和?解体的逻辑?前往最终目的地。阿多诺的美学体现了他的否定辩证法思想,因为艺术最能体现?否定辩证法?因此,阿多诺不认同贝尔通过纯粹的形式封闭自己,然后逃避现实的艺术观,也不认同萨特的艺术介入现实,然后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工具主义艺术观。
马尔库塞还试图把握辩证法的否定性,更为激进地批判发达工业文明的单向性,致力于非压抑性文明的重建。但是,他所设想的摆脱文明危机的方式和走向未来文明的道路,多少有点乌托邦的味道。否定的立场意味着革命,否定代表着解放的梦想。就连他早期的杂文也是以否定为主题发表的,这是马尔库塞的乌托邦式追求。大拒绝?(大拒绝)意味着否定的完成。解放应该是建立在另一种激进的意识(一种真正的对抗)之上的,所以这种运动的意识应该是能够打破消费社会的崇拜的,它必须具有一种知识,一种感性。现有的秩序禁止大多数人通过阶级教育的制度获得这种感性?。这种新的感性解放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拯救的理想。
瓦尔梅指出,批判理论属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德国可以想象的与法西斯主义彻底决裂而不与德国文化传统即自身文化传统决裂的唯一理论立场,因为批判理论基于普遍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而非民族因素,不仅揭示了同一传统的反动性、敌对性和压迫性,而且具有颠覆性、启蒙性和普遍主义的特征。
第二,哈贝马斯与卢曼的争论:普遍交往的困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1981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出版,基本确立了第二代批判理论家的倾向和立场。哈格里夫斯认为早期批判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局限于工具理性批判,陷入抽象的文化哲学批判,从而使批判理论缺乏规范基础;二是未能扬弃黑格尔的合理性概念,不能真正把握合理性的含义;第三,未能认真对待资产阶级民主,客观评价后期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的成就。总之,早期的批判理论是一种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文化批判,仍然建立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基础上,始终没有跳出主观哲学的模子。主体性原则是一个统治原则,它使现代世界的进步和异化得以存在。
哈贝马斯接受了韦伯的合理化概念,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社会合理化。不同的是,他把社会合理化分为制度合理化和生活世界合理化两个层次:前者指工具理性合理化,后者指交往行为合理化。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哈格里夫斯把解释语言理解规则的社会过程描述为交往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过程。
哈特曼假设人类历史的逻辑应该是工具理性和交往行为的合理化,还是系统合理化与生活世界合理化的日益对立导致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和控制,从而出现?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是现代文明危机的根源。从整体上看,他并没有逃离规范性规制行为与非规范性规制行为的二元对立图式,即制度与生活世界的二元对立图式。借助这一图式,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历史唯物主义,扩展了社会行为理论的概念。然后,从这个对立的结构中,我终于得到了试图解释时代诊断的框架,也就是说,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该现象被确定为现代病理诊断。
马克思的生产者自由联合体概念被哈格里夫斯重新解释为一个充满合理社会世界的概念。生活世界的再生产是由个人的交流和解释引起的,而交流本身日益成为保证知识和协调的决定性因素?机制?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和卢曼在1971的争论。哈贝马斯和卢曼在改造社会还是分析社会几个方面存在根本分歧,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还是根本不同的?是从观念上,还是从社会发展的机制上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些差异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唯物史观的内在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期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哈格里夫斯看来,马克思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础已经消失,许多基本原则已经过时。历史唯物主义要想成为具有普遍生命力的社会进化论,就必须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非反思性的历史客观主义;第二,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规范基础从一开始就不明确;第三,只重视生产力而忽视学习机制,尤其是道德规范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
所以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1976)中,哈格里夫斯把交往行为和工具行为的区分描述为道德?实用理性和技术?工具理性的逐步实现过程。虽然他探讨了社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目的合理性调节能力的提高、道德体系的结构性转型和个体自我发挥空间的拓展,但在强调交往维度时并没有放弃工具理性维度,这与早期的批判理论不同。他指出普通语用学的任务是重构交际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于是他区分了四种言语行为及其有效性要求:认知言语行为与客观世界相关,要求真实性;规范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世界相关,要求公平;表达的言语行为与主观世界有关,需要真诚;交际的言语行为通过语言间接涉及三个世界,要求真实性、公平性、真诚性,即可理解性。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服务于交际行为的深层结构,开辟了交际理论的语言分析方向,旨在为具有普遍语用学的批评理论奠定规范基础。
哈贝马斯把批判理论的概念框架从意识哲学的主客体认知和行动模式?转换?成语言语的概念框架与交际行为理论。他认为现代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有能力再次消除危机。这种能力体现在对个人和* * *的重新认同上。这种认同本质上是一个道德问题,因为它的重建必须依靠普遍的交流。危机的重现是因为合法性的问题,身份的重建有赖于对普遍传播的反思。哲学作为反思工具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他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工作是以普遍交往原则(交往理性)为中心的
第三,《大黄蜂》的政治伦理转向:对吗?承认?道德哲学的转变
就像经历过现代社会和思想运动洗礼的理论家一样,大黄蜂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学派的危机。因为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西方消费社会的到来以及阶级结构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变化,第三代理论家面临着更多的理论挑战。社会批判理论?它不再具有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意义。在其代表作《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从米德的社会理论中寻求实证支持,改造了黑格尔早期的法哲学,将主体间性理论转化为后形而上学语言,从而导致了规范社会哲学的建构。
当代社会的各种社会斗争,比如工人阶级的斗争,少数民族争取权利的斗争,都可以看作?承认挣扎?表现形式不同,主体之间的认同关系是朝着自由化、平等化、普遍性的方向发展的,这也是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大黄蜂认为:历史进程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事件,而是一个冲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承认扩大关系的渐进发展。?正如大黄蜂在题目中指出的:他的?承认?这个概念继承并改造了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道德成为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他对古希腊城邦充满热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互动是建立* * *身份的核心,而这种互动形式是?承认?。
在黑格尔看来,?承认?欲望驱使人们造成这一切。黑格尔?承认?关系被视为建立主体间关系的自然纽带,也是主体脱离自然状态成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除了直接借鉴黑格尔早期的争取承认理论,霍耐特还借助福柯的权力理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开辟了权力批判的新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承认关系的结构,阐述了承认与蔑视、蔑视与反抗的关系,阐述了?蔑视?是社会冲突的道德动机,实现了吗?承认理论转向?,表达了对伦理生活的无限向往,伦理生活或德性的首要内容是通过他人认同自己,即在冲突中建立伦理规范,在差异中寻求相同的价值。霍总结出主体间相互认同的三种形式,分别对应自信、自尊、自重。因此,争取承认的斗争实际上是一种冲突的道德和承认的伦理,它为今天的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参考。主体间交往的三种形式都归于伦理生活的价值理想。
霍指出,工人怎么了?社会尊严分配不均?由什么引起的?隐性伤害?。他们缺乏一致的政治认可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伤害,但他们随时可能采取社会抗议和阶级斗争的形式来寻求他们意志的表达。因此,批判理论不是建立在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反抗的根源上。在公认的规范冲突的封闭界限下?,?但愿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唯一途径不是在理性逻辑的参照下解释社会发展,而是在社会斗争动力学的参照下解释社会发展,这在结构上处于一个互动的道德空间?。⑥在大黄蜂模型中,社会整合的过程被视为社会成员之间为获得认同而进行的斗争。
承认理论代表了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政治伦理转向。大黄蜂演示?打架?是所有道德冲突的内在动机,讲究对吗?社会性?对物质剥削和支配、财产分配不公、身体伤害等问题的描述,从关注对人的荣誉感、自尊和尊严的伤害,转移到了关注。他来自对吗?物质财产分配不公?描述,转?文化心理生活机会分配不公?构成工人斗争基础的不是物质资源分配不公,而是?文化、教育、社会荣誉、工作机会分配不公?主体间的道德体验并不局限于直觉对所掌握的语言规则,而是对主体在社会过程中所获得的身份认同的破坏。
如果说第一代和第二代批判理论家过于关注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异化统治,那么大黄蜂的问题就在于低估了社会制度?损害?主体间性的能力并不把批判理论建立在个人克服社会系统他律的斗争之上。通过关注社会冲突的文化根源,他主张?道德?用什么?实质性?分离,却让这种分离成为永恒。是啊,所谓的抽象?语法?这种担心还导致忽视社会成员决定自己道德原则的能力,取消他们自己的文化、关怀和价值。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承认挣扎?不一定是民主的。就像大黄蜂自己也承认的那样,认可在民主团体里可能得不到认可,被鄙视的感觉其实是缺乏的?规范方向?。
如果呢?争取认可?这一概念必须被解释为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关键框架,那么承认的政治就应该成为当代文化多元化的一面旗帜,为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带来理论支持。霍似乎对后现代主义有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他徘徊在批判理论与后批判理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元论与多元论之间,最终从批判理论走向后批判理论。
极权主义的政治经验是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背景,自由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是其思想的参照系,而德国唯心主义、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是三代理论家的重要思想资源。对理性、启蒙、交流和承认的思考导致了伦理学与社会理论之间关系的变化。然而,三代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都无法摆脱关注特定社会存在领域与批判普遍规范之间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