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居民自发娱乐队是否归属?

促进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1)本研究的分析框架1。基本概念的界定大多数国际研究在分析社区非营利组织时,一般使用“社区组织”的概念。社区组织一般被视为关注社区需求和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成员需求,实现社会公正,开展活动实现社区目标的各类非营利组织。我国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王明较早使用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他在《中国社区改革》一书中认为“社区层面的各种中介组织随着社区建设迅速成长起来”。从他的描述来看,“社区中介组织”指的是社区非营利组织;在《论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中,张明认为,“社区中的第三部门既不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也不是营利性企业单位,而是主动承担社会事务和福利事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张明使用了“社区中的第三部门”的概念,并指出了社区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一些领域和基本特征,但没有准确描述社区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和其他特征;于艳艳在《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中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是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与西方社区组织的概念相似,并没有进一步描述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特征;有研究者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是“在街道、居委会范围内,由组织和个人单独或联合募集的各类民间组织”,比较笼统,不能体现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也有人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是指社区内居民自发组成的开展各种娱乐、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各种团队或团体。如秧歌队、舞蹈队、邻里互助组、综合户队、学雷锋组等。这种描述指出了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和内容,但没有概括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在实际工作部门,一般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内具有社会团体或者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组织,因此定义可以符合现阶段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体制,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我们认为,以上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在本研究中,社区非营利组织概念的使用主要考虑研究的需要,同时参考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并根据国内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特点,将其定义为: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内以社区成员为主,以社区区域为主要活动场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区居民组成的各类组织。这一概念定义宽泛,只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征,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为主要活动,就被纳入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框架。其中,突出了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地域性特征,强调了社区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的非营利性和民间性。2.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社区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特定的内涵和公共服务职能,也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不同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特征,因此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1)非盈利。非营利意味着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收入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非营利组织与其他民间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非营利组织的根本特征。(2)组织性。组织就是有内部规章制度(可以不成文),有负责人,有规律的活动。非正式的、临时性的、随意性的团体不能算作非营利组织,不以是否有常设机构、固定活动场所或活动经费作为判断组织化程度的标准;(3)民间。民间是指组织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受制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必须是民间的。(4)自主权。自治是指每个组织自己管理自己,不受政府、企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支配。(5)自愿。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只要参与者愿意参加。不同的城市和社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社区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经济发达、政府效率高、管理机制灵活的地区,社区居民意识开放,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相对成熟。在经济不发达、政府管理机制僵化的地区,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先进,社区非营利组织成熟且数量众多。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较差,社区居民观念落后,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相对落后。3.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社区非营利组织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理论界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1)遵循民政部门对民间组织的分类标准,社区非营利组织分为两类:具有社会团体性质的和具有非企业单位性质的。(2)根据组织创立时期资源提供者的不同,社区非营利组织大致分为政府提供型、非政府提供型和合作提供型三类。(3)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社区非营利组织分为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和互助性组织三类。(4)按照组织形成的方式,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指民间自发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自上而下是指政府相关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将职能延伸到社区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发起或批准。(5)根据组织的法律地位,可分为正式登记(法人)、在街道和居委会登记、完全自发三类。(6)根据组织职能的表现,可分为好、中、差三类。以上分类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分类方法沿用了民政部门的分类,有利于政府管理。第二种分类是根据组织创立时期组织资源的不同提供者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麻烦在于,它必须确定组织的资源有多少来自会费、捐赠或其他收入,才有资格纳入非营利组织的范畴,而如果采用这种分类,居民委员会将被排除在社区非营利组织之外;第三种分类可以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清楚地显示受益者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但不足以清楚地显示组织活动的领域和组织的结构;第四种分类根据组织构成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助于分析组织的组织模式,但这种分类过于粗糙,缺乏对组织其他方面的特征和活动的关注;第五种分类是基于组织的法律地位。目前机构登记还只是在试点阶段,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城市。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区分组织的功能,但组织的发展程度、活动领域和组织目标并不明确。没有一个分类体系是完美的,一种分类方法一般能突出一个方面的功能和特点。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往往会层层运用几种分类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根据国内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和发展水平,特别是石家庄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本研究的具体需要,根据非营利组织的职能及其与政府的密切关系,我们将社区非营利组织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社区法定组织、居民议事组织、公益组织和文化体育组织。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从社区类型、组织发展程度、组织规模等角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4.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区的不断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中一种新的群众组织形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和我们对石家庄市非营利组织的实际调查来看,社区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以下功能。首先是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扩大社区建设资金来源,补充政府财力物力。第二是通讯功能。作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纽带,沟通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三是促进和制约功能。影响政府决策,推动政府改革,制约政府违法或不合理的行政行为。第四是社会整合和促进社会团结的功能。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维护社会的一致性和凝聚力。第五,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功能。动员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第六,带动居民增强社区意识的功能。加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共同利益意识。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变迁源远流长。建国以来,它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同时也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第一个时期是单位制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街道和居委会已经存在,但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单位,单位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这一时期,非营利组织主要是以单位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实这个时候,非营利组织还不是完全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没有独立的章程和发展空间,其活动和规则由下属单位制定。第二个时期是街居制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不断弱化,一些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逐渐与企事业单位分离,街道居委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社区开始出现非营利组织,依托的是社区而不是单位,但现阶段社区非营利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管理和规则还不完善,规模和数量都比较小。第三个时期是社区制度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市社区有了很大发展,社区开始承担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一些城市将管理名称由“街道办事处”改为“社区”,其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在许多城市,社区制度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虽然社区的功能趋于完善,但社区作为一个自治的独立单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街道、居委会与政府的内在关系仍然是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因素。虽然社区制度正在兴起,但它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生存空间已经显现。随着社区功能的完善,社区中的政治(事务)、经济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被称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多万个社会组织,80多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组织大多分布在社区,属于为当地居民服务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在管理社区事务、丰富居民生活和调节群体纠纷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非营利组织是随着社区功能的逐步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社区功能的完善和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源于以下原因。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过渡,政府职能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的结果是,政府不仅退出了微观经济领域,而且逐渐将许多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会管理上。社会管理向基层的转移就是在这种变化中实现的。这样,社区就成为了我们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层次,大量的中介组织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承担起原来政府管理的职能。第二,作为市场经济的补充,追求公平的组织开始出现。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社会成员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差异很大,所以一部分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一些类似慈善机构的社会保障组织应运而生。比如志愿者组织、老人互助组织、街道福利组织等。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开始注重娱乐和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已突破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6000元,省会石家庄7000元。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带来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中一些以娱乐、健康为特征的团体和组织应运而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娱自乐,比如腰鼓队、秧歌队、合唱团、健身中心等。这些组织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老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非营利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有的企业规定四十多岁就可以退休,平均寿命70多岁。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接近80岁。这样,工人退休后的寿命有20多年,甚至30年。除了部分劳动者退休后仍在从事一些经济活动外,大部分处于休闲状态,安享晚年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近年来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