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博物馆

北京的传统文化不仅展示在故宫博物院的玻璃橱窗里,还展示在纵横交错的胡同深处,以及一个名为潘家园的二手商品市场,在那里交易手送的古董和手工艺品。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一个经营古董、工艺品、收藏品和装饰品的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潘家园桥西南,占地面积48500平方米。

市场分为工艺品棚摊区、古建筑区、古典家具区、现代收藏区、石雕区、餐饮服务区六大经营区域。* * *经营户4000多人,其中店铺每天营业,棚摊区周六日全天营业。

市场的主要商品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代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石、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皮影戏、佛教信物、民族服饰、服饰、文革遗物、生活用品等。

“极其丰富的古玩物品,传统的古玩交易方式,巨大的客流和人气,独特的民俗环境...这些都是潘家园成为中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的重要原因。”潘家园旧货市场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丽梅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里有近万名商界人士,他们来自全国28个省市,涉及十几个民族。高峰期客流量达5-6万人次,其中外宾近万人,包括多国政要和各界名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希腊总理西米蒂斯、泰国诗琳通公主等数十位外国政要都曾到访这里购物。

今天,潘家园已成为许多外国客人游览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作为北京朝阳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潘家园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地域文化的载体。

“皮影戏、花窗、古董、服饰...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物质缩影。很多人就算什么都不买也能逛潘家园半天,因为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回忆,或者满足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想象。”王丽梅说,潘家园相当于一个文化和历史博物馆。

很多喜欢逛潘家园的人都是收藏家和古董商。收藏古书画和鸡血石十几年的唐先生告诉记者,他来潘家园已经很多年了,每年都会花几万元在这里购买藏品。"潘家园的古董培养了他的鉴赏力."

潘家园买卖旧货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很多没落贵族都把自己的古董拿到这条街上卖。到90年代初,潘家园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一些当地居民在路边摆摊,出售他们家的瓷器、旧家具和其他东西。后来外地的商贩也来了。

到了1995,路边摊有上千个,当地政府开始介入管理。不久,它实现了“退街进市”,开发了现址,命名为“潘家园旧货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古玩二手市场,年交易额数亿元。

据王丽梅介绍,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潘家园最近新建了一座三层停车楼和一个200多个车位的平面停车场。另外,为了在奥运会期间服务大量游客,西餐、咖啡厅、刷卡机等。也进入了市场。

市场在西区新建了集餐饮、茶室、酒吧、户外休闲于一体的服务区,为客人提供用餐和休息场所。市场上还有液晶屏,不仅可以直播奥运会,还可以播放信息,及时疏导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