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历史文化

传说苗族在古代曾经有文字,可能与汉字同源,后来失传了。这些传说现在很难证实。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了苗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方块字,如湘西石板塘创造的方苗文、石启贵创造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劭华编写的苗文课本等。

苗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由来已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的苗族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在一些苗族地区,由于交通堵塞,苗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湘西的威宁、石门坎、沅陵等地,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在近代皈依了天主教和基督教。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苗族人民仍然信仰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妇女一般上身穿窄袖、大领、双排扣上衣、百褶裙。连衣裙要么长到脚,优雅多彩,要么短到膝盖,婀娜动人。休闲装多是头上包一条手帕,上身一件大罩衫,下身一条裤子,绣花边,一条绣花腰,一点精致的银饰作为衬托。苗族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多为双排扣上衣或右手袍,肩上披着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上裹着蓝色包头,小腿上裹着绑腿。

苗族历法从信风历、斗柄历、连山历、天梭仪历、待虫历、候鸟历、物候历、星象历发展到阳历、阴阳历,一脉相承。但信风历、斗柄历、连山历、天梭仪历、待虫历、候鸟历、物候历是历法的初级形式,星象历、阳历、阴阳历、阴阳历是历法的高级形式。阳历、阴历、阴阳合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占星历法。

苗族有84年的历法,苗语称为“额济纳”、“节居”、“干金”、“嘎欢”、“嘎金”。朱郭《苗族神话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2,1)中说:在古代苗族社会,有一种以84天为计数周期的历法,其中每一天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如水獭、天鹅等。民国时期的《八寨县志稿》称“苗甲子”。

由于独特的迁徙历史,苗族人民在建筑材料选择和房屋建造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苗族人喜欢木结构建筑,一般都是三层建筑。一层一般是半屋,解决斜坡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二楼是一楼,三楼是粮仓。有人专门在三楼搭了一个“美人靠”,供年轻女孩观看,展示自己的美貌,以此与苗的哥哥建立初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