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清朝魏源廉政的真实故事?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者和进步思想家,19世纪40年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道光二十五年(1845),魏源前三派第九十三号进士。秋,任扬州府东台县令。他的任期虽不到一年,却留下了许多功绩,为当时的东台人民所称道,为后人所景仰。
魏源上任后,看到东台水患严重,亲自走访勘测主要河流,各有轻重缓急,疏通水道入海。他看到与邦彦河相连的谢峰港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他利用冬天的闲暇时间,招募农民工进行培训。魏源亲自指挥现场,关心民工生活,纪律严明,分工合理。民工的积极性很高,清淤任务很快完成。次年夏天,洪水从上游而来,通过谢峰港排入大海,避开了洪水,受到东台人民的称赞。
魏源爱惜人才。他在从政之余,走访县里有真才实学的人,推荐给国家。冯道礼,石岩镇人,学过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尤其在水利方面,造诣颇深,著作甚多。魏源闻其名,亲自拜访冯道礼,多次咨询东台水利建设。冯道礼认为,东台水利建设必须固堤,疏水道入海。“尾巴排出去了,腹胀消失了,下游的路多了,上游的不那么离谱了,受益的不仅仅是东台县。”魏源称赞冯道里的治水理论,于是为冯道里写了一副对联:
我一直饿着肚子,沉浸在一卷画《莽图》中。
千熏羊城将无诉转型。
魏源认为,地方官员不向上级推荐这样的人才是失职,所以在会见两江总督刘建营时,他高度赞扬了冯道里。陆剑英推荐冯道里参加部会,并封他为诚德郎。后来,冯道里不负魏源的期望,多次参与苏北水利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清代水务弊端甚多,除了“浮折”之外,还有离任前“先交值后断弦”的坏规矩,有的知县提前收好,中饱私囊,留给继任者一笔糊涂账。魏源接手后,就遇到了这么棘手的事。前任知县征收了曹寅四千二百元,但他接任后,欠款被暂停。上级追征时,魏源宁愿自己筹集补偿垫,也不愿把这额外的负担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魏源母亲病逝。按照清朝的规定,她的父母必须走官职制度。此时的他,窘迫得连把母亲的棺材运回老家安葬的钱都没有,只能住在朋友家,向亲戚朋友借钱。魏源在今年8月写给好友春云志(林一饰)的一封信中说:“哥哥东泰出事半年了,光是因为前任的事,就赔了四千块钱.....................................................................................................................他的贫穷和贫困可想而知。他的诚实和对人民的热爱可以被视为后人的榜样。
多亏了亲戚朋友的帮助,魏源终于把母亲的棺材带回来了。当我离开东台时,台城人民对这位英明的县令的离去深感失望。再次看到他认识东台真的很感动,因为空巷人多,泪流满面,路都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