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史

在把握上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将中国古代史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横向归纳和概括,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到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重大变革。1.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从宏观上看,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原始经济→夏商周奴隶经济→春秋战国过渡经济→秦至清中叶封建经济→萌芽资本主义。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了解经济史领域的基础知识。如两部税法和一部鞭笞法。(2)对一些基本历史现象的思考。如:中国古代经济为什么取得辉煌成就?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明朝中后期以后,为什么落后了?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3)掌握一些历史的基本原理。比如,经济发展决定政治文化发展,同时又受政治文化发展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等。(4)注意一些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如:①在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发达的农耕经济使手工业和商业成为其附属,其发展也依赖于农耕经济的影响。②在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碰撞中,代表先进文明的农耕经济往往表现为游牧经济的转型与融合。(3)土地制度和税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第二,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一直围绕着盛衰、统一和分裂的混乱展开。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现象和特点时,应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政权、政治制度和措施的演变。严格的政权不仅包括奴隶制、封建王朝的更替,还包括在农民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政权。在了解中国古代政权演变的基础上,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朝代的政治制度,是拓宽研究范围、加深历史认识的主要保证。因为政治制度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其核心是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它的建立和变化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专制集权、官制及其重要历史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同时,要注意培养对相关历史事实进行概括和总结、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注意培养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有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三、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在思想领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况和成就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中国文化史首先要明确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将文化与政治、经济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些现象,找出一些规律。比如中国的古代文化曾经多次兴盛,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原因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共性?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从先进与落后的比较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经常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找到规律,提高认识。第四,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军事,以及历史上战争的特点、影响、性质和重要性,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在私有财产和阶级出现以后才产生的,是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中国古代的战争按其性质可分为:(1)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2)奴隶主和贵族争夺政权的战争;(3)奴隶主争霸战争;(4)封建统治者争取统一;(5)反封建的农民战争;(6)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争(7)封建统治者平息叛乱的战争;(8)反对分裂势力的战争运动;(九)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掠夺的战争运动;(10)抗击外来侵略战争;(11)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等形式。注意严格区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中国各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作为战争具体表现的战役,其性质与该战役所属的战争性质是一致的。此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必然也有一系列涉及军事领域的措施,包括官制、机构和几项制度,在研究时也要进行总结和梳理。五、学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习民族关系史主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3)少数政权如何逐渐归中华民族中央政府管辖。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同时,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思想的中国人,也乐于与各国人民交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重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友好交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主要包括友好交往、反对侵略和闭关锁国三个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友好交往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