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靖远县历史沿革。
靖远县——历史沿革靖远县始建于北宋干德二年(公元964年),当时定名为安化县,从华亭县分出。此后,县名和隶属关系多次变更。1950年9月,改名为泾河发源地。春秋时期为武氏戎的驻地,战国秦时属北地县武氏郡。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武氏郡,安定郡。西晋属永州安定县都禄县,东晋属永州陇东县泾阳县。隋代,泾河属安定县华亭县。宋代设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金大定七年(1167),安化县改为华坪县,隶属平凉府。元初,平县废,归华亭县,属陕西省平凉地区。明属陕西省平凉府。清初,明制受到打击。同治十年(1871),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置平川直隶厅,属平清境固道。民国二年(1913),平知礼堂改为华坪县,恢复了900多年前的县名。属于甘肃靖远路,后来属于陇东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于1950年将华坪县改为靖远县,隶属平凉地区。1953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靖远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改称靖远回族自治县。1958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靖远划归宁夏,属固原地区,改称靖远县。1970,固原地区改为固原地区,靖远县属固原地区。现在属于固原市。清末平川设立直隶厅时,辖华林(今响水镇、紫苑乡)、响水(今回台乡、黄花乡)、余省(今盛兴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个村。民国二年(1913),道士拜月将平川直隶会馆改为华坪县,但仍有4里。民国三年(1914),设东、西、南、北、中五区。民国九年(1920)恢复为4里。1927,原4里改为同名4区。1936,原4区改为1镇(华林镇)和3乡(香水、靖远、白面)。后改为黄骅、京北、京南。1939,三区合并为两区,原临澧、响水里区合并为一区,原圣裕里、白面里区合并为二区。1941年,二区改为六个乡,分别是绵泉(今响水镇)、崇义(今黄花乡)、家辉(今灰台乡)、余省(今盛兴乡)、白面(今白面镇)、靖远(今东峡乡)。1942,6乡改为白泉、京南2乡和京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A。1949年8月,靖远县解放。全县分京南、京北、白泉、黄骅四个区,下辖16个乡镇。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下辖乡镇划归京北、黄骅二区。1955年冬,撤销三个区,撤销双颖、金家、夏虹、西峡四个乡。1957,华亭县山寨区新民、石咀乡划归靖远县。此时,全县辖新民、老池、盛兴、城关、沙塘、石咀、白面、花园、黄花、惠台、东夏、河北、乔官、宏图等14个乡镇。1958,人民公社。将原来的白面、河北、老池、东夏、新民、石咀六个乡设立为泾河源公社,设在白面;原城关、桥关、紫苑、盛兴镇成立红旗公社,后改为京北公社,驻城关。原来的沙塘、黄花、惠台、宏图四个乡,成立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在中国蓬勃发展。老龙潭1961年4月,新民(在包杨)、盛兴、惠台新增。1967年,泾河源、泾北、盛兴、黄骅、惠台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霍星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永宁县郊区芦草洼定为靖远县移民基地。65438+2月,靖远县在此设置铁东、铁西乡(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1984,公社体制改革,公社全部改为乡镇。1990,撤销京北乡,分别设立响水镇和紫苑乡;撤销泾河河源乡,划分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下辖香水、白面2个乡镇和新民、东夏、花园、黄花、惠台5个乡镇。(*资料来源:宁夏近代行政区划沿革,毛峰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第9版,银川)2000年,靖远县辖2镇6乡。总人口81310,各乡镇人口为:响水镇15269白面镇13313新民乡15135东峡乡6746盛兴乡8672紫苑乡5183黄花乡683。单位:人)2003年,固原市原州区大湾乡、郝店乡、十字路镇划归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