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慈寺典故

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座北朝南,前有浮石街北门,后有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被传世为“震旦纪第一丛林”。大慈寺的创建日期,根据宋代印度高僧张苞“魏晋东游此地,赴蜀祭奠普贤,驻大慈寺”的记载,应该在公元3-4世纪之间,到现在已经1600多年了。唐朝武德元年(618),三藏大师玄奘从长安到成都,跟随宝暹、道济、至真等大师学习佛经。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法会受戒,坐地夏学。玄奘在成都的四五年间,学习各部,经常在大慈寺、空慧寺等寺庙讲学,为蜀人所景仰。玄奘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泛舟三峡,取道荆州到长安,实现自己上西天取经的壮举。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在成都避难。玄宗看到大慈寺的和尚甘英在成都街头发放粥,帮助穷人,为国家祈祷。他深受感动,给甘英“大圣寺”写了一封信,赠田1000亩。次年,无相大师重修大圣寺,96个院落,8542间。贞元十七年(801),魏高镇蜀,扩建大慈寺普贤阁,并在寺前凿玉玺,使大慈寺环境更加完善,成为唐代久负盛名的讲学胜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高僧芷玄为普贤阁下讲学,每天听众达一万多人。唐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因为唐玄宗的题字,大慈寺不是被破坏的例子。是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当时四川最大的佛寺。随着唐玄宗和唐僖宗在蜀中的相继兴盛,许多著名的画家也聚集在成都,使得成都的画风兴盛起来。仅在大慈寺,就有千余幅壁画,全国知名画家留下作品的多达六七十位。据宋代李之纯《大圣寺书记》记载:“唐代画家多如成都;就成都而言,与大圣寺一样繁华。”宋代范成大的《成都古寺笔记》和黄休复的《宜州名画录》也记载了大慈寺壁画的作者和内容。宋嘉佑元年(1056),苏轼和弟弟苏辙游览大慈寺,对唐代佛教绘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大加赞赏,称大慈寺的壁画“精美绝伦”。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朝、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唐朝新罗国(今韩国)的五象禅师,原是新罗太子。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受唐玄宗召见。后来去蜀中拜谒禅师,禅师沉默不语,声名大噪。玄宗在蜀中运气好,再次被召见,受命重修成都大慈寺,广讲学。宋人认为他是第455罗汉转世,是仲晶和唐宝禅宗的创始人。到了宋代,道隆禅师十三岁就在大慈寺出家了。他在寺内完成学业后,在淳祐六年(1246),率部出使日本,先传播禅宗,后被皇帝召谒见,迁居仁思寺。道隆在日本生活了三十二年,弟子众多。他的名气可以和唐朝的鉴真和尚相提并论。道隆沉默后,献上“大觉禅师”,这是谥号的开始,日本禅师。唐宋鼎盛时期,大慈寺占成都东城不到一半,是当时成都著名的旅游区。每次庙会都更加热闹。大慈寺周边商业繁荣,庙前形成了灯笼市场、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场等季节性市场。同时,玉溪两边还有夜市。从《方兰》、《大慈寺前楼关锦江夜市》、《田匡诗登大慈寺亭关夜市》的描写,说明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夜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明朝宣德十年(1435),大慈寺毁于火,明末又毁。清顺治重建时,知府熊题写“大慈寺”一书。同治六年(1867)再次重修。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达摩殿和藏经楼、戒音寺(东风路1958拆除)。两侧的建筑有客厅、斋堂、禅堂和唐杰等。,占地40多亩。在每个大厅的石柱上,都有对联,上面镌刻着清代名人顾复写的书。1981年,大慈寺被申报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大慈寺改建为成都博物馆。2003年底,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慈寺重新开放筹备组成立。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6月25日,大恩在成都大慈寺被授予中兴首任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