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豪斯的信息。地位影响等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立在科学严谨的理论基础之上。1923年8月和9月期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从而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派兹·乌斯发表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送上了他的著作《包豪斯的想象与组织》。后来他对教学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更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包豪斯于1925年3月迁至德绍,开始了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在学校名称上增加了“设计学院”的附属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画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能工巧匠辅助教授。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倡导和实践的实用、理性、简洁的工业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包豪斯的教育启蒙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继承了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包豪斯在德国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验证,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以来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用。近年来,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倡导素质教育,开始意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当今的学生群体,不仅要实施三位一体的模式,更要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相对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达到社会或市场需求的标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但实际上却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来完成,而不是学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库。然而,市场经济的规则让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存在已久,而且还在持续升温,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用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中逐步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既满足了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的教育原则。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开启了工业时代设计教育的新纪元。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魏玛时期。
总裁格罗皮乌斯(1883-1969)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着培养20世纪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纳贤才,聘请艺术家和工匠授课,形成了艺术教育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教育体系。
第二阶段(1925-1932)是地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时期是它的高峰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学院院长一职,由建筑系系主任汉尼斯迈尔(1889-1954)继任。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主义扩大为政治激进主义,使包豪斯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辞职,由密斯·凡·德罗(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力维持学校的运转。最后,1932+00年6月纳粹党占领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
密斯·范·德洛把学校搬到了柏林一栋废弃的办公楼里,试图重组。由于包豪斯精神不为德国纳粹所容忍,密斯最终在1933年刚刚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面前无能为力,并于当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01年6月包豪斯关闭,14年6月不得不结束发展。柏林时期只持续了六个月。
包豪斯新校舍
1925 4月1日,新包豪斯学院在小工业城市德索开幕。格罗皮乌斯认为新学校的建筑和规划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以包豪斯的原则亲自设计了迪索的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是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设计的。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不同使用功能自由组合,形成类似风车的平面。每个不同的部分在外观上也不一样,高低错落。整个车身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街的实习车间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带有机械开窗装置,深灰色的山墙,上面写着七个竖着的字母“包豪斯”。剩下的都是白色粉墙,黑色钢架窗户。建筑内部用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家具装饰。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建筑都是立方体形状,表面白色,没有多余的装饰,依靠简单的块状空间形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因为简单,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最低的建筑成本,20美分/平方英尺。
与传统建筑的比较:
传统的建筑理念是先考虑外观,再把不同功能的要求放进外壳,“先外后内”。而格罗皮乌斯则是“由内而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决定的空间,这些空间形成合理的整体外观,功能决定形状。
传统建筑采用对称原则,而现代设计则采用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多渠道的方法,形成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多端、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将墙体与承重部位分开,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征。
包豪斯教学: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中“技术与艺术对立”的局面,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学生综合创造能力和设计素质的培养。
在包豪斯之前,设计学院侧重于传授艺术技巧。比如皇家艺术学院的前身设计学院,有形式、色彩、装饰三门课,大部分是艺术家,极少数是艺术设计师。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包豪斯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了与建筑相关的基础课、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兼具艺术技能和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都是在攻击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持续了三年半。前半年为预科,学习三门课程,分别是《基础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践》。然后根据学生特长分别进入最近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考试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经过实际工作训练(实习),成绩优秀者进入“研究部”,从研究部毕业获得包豪斯文凭。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并不互相称呼,而是叫“师傅”、“技工”、“徒弟”。所做的既符合功能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它的教学强调直接体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在变化和发展。
包豪斯课程
实用指南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对自然和材料的研究
绘画类:几何研究、结构练习、素描、模型制作。
构图课程:体积与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个课程最初都是由一个造型老师和一个技术老师来教,教美术和设计,也教技巧和方法。
为了实施包豪斯教学体系,学院设立了相关工厂用于各种课程的实践,工厂既是教室又是车间:
编织厂:主要专注于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
陶瓷厂:距魏玛20公里的唐宝陶瓷厂,是实践工厂。
木工厂:该厂产品追求严格的几何结构。
金工厂:1925搬到地所成立。
纺织厂:1925迁至地所成立。
教师
在包豪斯的老师中,Wa-ssily Kandinsky和教授纺织设计的Paul klee是老师。
Klee)和法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Mo-laszlo Mo-holyNagy大使,成员。
包豪斯的教学从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此外,画家约翰·伊顿、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汉内兹·迈耶、家具设计师马塞尔·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中坚力量。
基础课程:
康定斯基课程: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2)分析和绘图
保罗·克利课程:1)自然现象分析;2)造型、空间、运动、透视的研究。
约翰·伊顿课程:1)自然物练习;2)不同材料的结构练习;3)古代名画分析
Laszlo moholy nagy的课程:1)悬浮练习;2)体积空间练习;3)结合不同材料的平衡练习
4)结构练习;5)纹理练习;6)铁丝与木头结合的做法;7)构图和绘画
艾伯斯课程:1)组合练习;2)纸张建模练习;3)剪纸造型练习;4)铁板造型练习;
5)线材建模练习;6)错觉练习;7)玻璃造型练习
其他基础课: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基础工艺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彩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其他专业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课是工科和各种专题的专项选修课。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中包含的造型、设计、技能等知识。
这一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师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课程。他们为德索工人住宅区和柏林附近的百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高度赞扬。
鉴于上述包豪斯老师,包豪斯把现代艺术流派发展的基本原则纳入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而且还使得当时的各种造型思想汇聚起来,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终促成了视觉语言的出现。正如当时人们评论的那样,“包豪斯的作品让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背后的新思想。包豪斯的研究基于对新空间的探索。这种探索首先是从综合立体主义开始的。20世纪初的俄国至上主义和荷兰的de stijl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正是包豪斯将这种本土的视觉语言安排提升为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征的包豪斯造型理论。包豪斯的理论著作——拉兹洛·莫-霍林纳吉(laszlo 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建造》和《动态视觉》等系列作品。拉斯洛·莫霍利·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的包豪斯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20世纪造型教材的基础。包豪斯能把视觉语言系统化,是因为所有的人都被周围有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所包围,不断地被这些形状和色彩所刺激,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这些从人们心中产生的感觉必须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共有的根本体验。这是一个更广泛、更重要的生活设计理念。
包豪斯原则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崇高目标可以在《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一个完整的建筑是视觉艺术的终极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如今,他们生活在孤立之中,只有通过自我意识和与所有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才能拯救自己。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到,一个建筑是各种美感的结合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能被注入建筑的精神,才不会迷失在沙龙的艺术中...
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技术人员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自鸣得意的工匠。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宝贵时刻,上帝的恩赐让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之花。但是,熟练的技术是每个艺术家不可或缺的。真正的创造性想象的根源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师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不存在足以在技术人员和艺术家之间设置壁垒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一个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新未来神庙,与百万艺术家的手一起矗立在天空,成为一种新信仰的鲜明标志。"
宣言是由36岁的格罗佩斯写的。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画家法宁格的《星光下的大教堂》。威廉·莫里斯和范德·王尔德的思想影响在宣言中可见一斑。
包豪斯对建筑思想的影响
19年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国和法国成为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主张全面建筑改革的最重要代表。1919格罗皮乌斯创立了一个新的设计学校“包豪斯”,成为20世纪20年代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了《走向新建筑》,提出了建筑设计激进改革的思想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的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了一场建筑展,展示新的住宅设计。从65438年到092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建筑师成立了“现代建筑国际会议”的组织。到了20世纪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种旨在满足工业化社会需要和条件的建筑理论,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许多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独特的创作。但从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言论和著作中,可以看出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强调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要适应工业时代。
二是强调建筑师要研究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三、倡导积极使用新材料、新结构,推动建筑技术创新。
第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束缚,创造新的建筑。
第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众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在机器生产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创造潜力,对机器有热情”。强调功能决定形式,忽视民族特色和个性,追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和规范,最终导致现代主义走向极端。后来,植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对立原则的论点和创作理念不断兴起。此起彼伏,如:后现代主义,单纯的反对现代主义;复古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暴露结构,展现各种机电设备原形的高技派;结合了理性、情感、抽象和历史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反建构主义等建筑思潮。
建筑革命也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产品形态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审美设计没有极端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总体建筑观》中指出的那样:“历史表明,美的概念是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任何认为自己发现了‘永恒之美’的人,必将陷入模仿和停滞。真正的传统是不断进步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形态与审美的关系,以“美”为尺度设计制造出一件富有形式美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包豪斯”20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
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也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想法。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莫里斯的“人性化”,崇尚创造精神。包豪斯开创的新视觉语言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统一体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达,实现文化的重新整合。“这种态度是基于以人为尺度的整体观念。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我们应该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本来地位,用科学家和企业家来引导自然,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美好的形式和意义。艺术家对生活的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将有益于并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师流亡法国、瑞士和英国,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已经转移到美国。比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生活了三年后,于1937去了美国,做了哈佛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此后,Brouilhet去了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开展建筑业务。密斯·凡·德洛(Mies Van Derlow)暂时居住在德国,于1937年赴美任教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希尔伯特·西蒙和彼得·汉斯也去学校教书。克利去了瑞士,康定斯基去了巴黎。贝耶是纽约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65438年至0937年,包豪斯的老师拉斯洛·莫-霍林纳吉(laszlo Mo-holyNagy)在芝加哥建立了“新包豪斯”,继续发扬德意志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改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 Institute of Design Chicago)”。后来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此后,欧洲设计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形成高潮。
虽然包豪斯的校史在2004年只有65438+3个月,毕业生只有520人,但它为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仅能认识到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趋势和需要,而且能充分利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主人。”正如纳吉布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造环境”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19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出现是现代工业与艺术结合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分析如下:
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完全割裂开来的陈腐过时的教育观念。
进而提出“集体创造”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艺术”与“工业”之间的桥梁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
获得新的统一。
3.包豪斯接受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并发展了大规模生产方法。
4.包豪斯认识到“技术知识”是可以教授的,“创造能力”只能激发。
为现代设计教育树立良好的标准。
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包豪斯的设计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当时被斥为野蛮傲慢,是对古典文明的反叛。虽然人们已经用“包豪斯风格”来表示对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罗皮乌斯本人坚决反对这种提法。他指出,包豪斯的目的是反对把风格变成僵化的教条。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是工艺美术教育。如东南大学艺术系博士生导师张教授,最早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在田子兵的《工艺美术概论》1991版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豪斯影响的痕迹,虽然当时的理解和认识与现在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还以外国现代工艺思想为例来说明。对这种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偏颇理解19世纪,英国工匠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因为当时的工业革命,机器制造的日用品取代了古代传统的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和简单不如手工产品有艺术感。所以提倡恢复手工业生产,亲自设计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饰等等。这种工艺思想不注重工艺美术与时代的结合,不适应新的生产条件,不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需求,注重艺术性,忽视生产力,背离时代步伐,违背历史规律。所以只有感性认识才显示出它的偏颇。与莫里斯相对的,是20世纪初包豪斯的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是1919年成立于德国的一所综合性造型学校。早期成立于魏玛,受纳粹迫害于1925年迁至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学派主要成员流亡美国,美国包豪斯于1938在芝加哥成立。包豪斯的主要代表是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他主张艺术与工业相结合。认为在工业非常发达的时代,应该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功能性的新工艺美。虽然机器产品单调乏味,但机器只是工具。要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有机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和现代结构的应用,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审美价值,对于工艺美术的创作,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生活的需要,开拓工艺美术的新领域,启迪工艺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包豪斯的工艺思想强调工艺之美是体现功能和使用结构的必然结果,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所以他认为功能就是美,忽视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也显示了它的偏颇。所以后来出现了新的技术思潮,强调人性的接近性和个性的多样性。”
田子兵当时提到的工艺美术,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过分坚持这种过时的观念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障碍。如果无法克服,就无法创新发展。
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即“以人为本”和“均衡全面发展”,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约翰·伊顿教授作为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创造者,将东方的传统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非常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倾向于精神表达的,倾向于理性结构的和倾向于真实再现的,并给予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套体系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与东方“以意为本”的表演体系非常吻合。
中国的设计专业名称设置类似于70多年前的包豪斯。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分类为例:
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程服装表演艺术
本科:以工业建模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的课程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