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介绍

芦苇荡景区是沙家浜景区的精华,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以辽阔无边的芦苇荡为主要景色,充分体现了“春天,碧水绿苇迎蓝天,鱼鸣鸟鸣;秋来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香稻”诗情画意。“整个景区追求自然生态赋予的野趣,努力营造回归自然、淳朴的氛围。

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及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沼泽水上活动区、水产品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旅游区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建过程为主线,突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鹿尾荡景区性质的人文景观区。主要有展颜广场、雕塑墙、沙家浜亭、靳东桥、玉水亭、纪念碑廊,以及象征18位伤病员的18块造型各异的天然石头。雕塑是主要的表现手段,其中展颜广场中心的主雕塑高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位于沙家浜镇。创办时是“横泾地区抗日斗争陈列室”;后于6月1988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展厅分为五个部分,有600多张照片,48件革命文物和23件高级官员的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一个生动的德育基地。

65438年至0969年,正是芦花伴稻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的费杰成,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他是当年在这里休养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是沪剧《芦荡火》、京剧《沙家浜》情节的见证者。费杰成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他和战友们洒过血的地方立一座纪念碑,记录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这里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不顾年老体弱,走遍阳澄湖畔的老战场,寻找知情者。

在北四京,他会见了抗日活动家苏益民。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正是这位老母亲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孩子,她的家成了新四军战士的家。我不知道有多少好战友在她的掩护下从敌人的魔掌中安全转移。为了抗日,她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她自己也被敌人抓走折磨。这些情况很难解释。如果你不告诉他们,当地没人会知道。

在龚家浜,费杰对老余曼音声有偏见。俞银生说:当时新四军的印刷所经常在龚家浜附近活动。有一次报社要转让,20箱铅字委托给银盛保管。为了保证安全,于银生在黑暗中把活字运到了荒野的一个坟地,堆成一口棺材,盖上砖头,伪装成这一带农村常见的瓦卢棺材。就这样,日本鬼子几次下乡搜寻都一无所获。

在双浜村,费杰成指着村南的独木桥对村领导说:抗战时期,这座桥好像要往南移10米左右。桥东的这座房子曾经是新“姜康”的总部,桥西有一个茶馆。店主是沈。说到这里,他问周围的人:“是这样吗?”当时的村(大队)革委会主任卢兴说:“你说的完全正确!”

在罗家草荡和黄桥村,费杰成找到了当年大后方医院的小地主孙。费杰成在阴沟里?我在战斗中右腿受了伤。我在孙家受了伤,用孙家的扁担当夹板治好了腿。

包家河湾是新四军非常活跃的地方。在这里,费杰成找到了报社的房东宋。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宋家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941二月下旬,日本鬼子赶到包家河湾,直奔保家,抢劫宋家,把抢不走的东西都扔到河里。日本鬼子还搜查了新四军的一些《大众报》和《江南》双周刊。

费杰成也去了阳沟?、张家浜、小井、鲁巷等村,丰富了他的原始资料,为建立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奠定了基础。二、1970 165438+10月16小说《飞虎队》中刘虹上尉的生活原型,时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金山来到横泾公社。他召集一些支部书记开座谈会,讲了发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临行前,他对横泾公社革委会主任曹兴福说:“把沙家浜建设好。”

仅仅7天后,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广利也来了。恰巧老地下党员根元赠送了一个刻有“春”字的茶壶,引起了杨广利的极大兴趣。当时有人建议把这个茶壶拿回去,交给许司令员。

据后来的调查,这个茶壶的真正产地是陆家村,是《老党员》中艮元年轻时从陆父亲家里带回来的。“春天茶壶”确实有,但“春天茶馆”没找到。这件事也说明,剧中沙家浜的“春天茶馆”并不是编剧虚构的,而是有一定依据的。后来在曹家浜发现,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东来茶馆”和一个“春海茶馆”,曾是新四军的联络站。

在上级领导相继视察的同时,公社于10月25日举行了“建设今天的沙家浜”誓师大会,165438,在当时影响深远。

5月26日,1971,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成立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七人筹备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下设数据组。

1971年11月,在广泛招聘、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展室正式开放,主要展示部分革命文物,包括老兵捐赠的手枪、通俗报纸、双月刊《江南》、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来的铁网、铁锤、铁墩、风箱等原始修枪工具;有老百姓捐的蚊帐,藤椅,棉胎。其中一些东西是新四军从胡小老婆家里缴获的,分发给划船的农民。还有新四军后方医院使用的医疗工具,还有护送过新四军伤病员的交通艇,等等。

4月,1972,新上任的公社党委书记Xi军对展厅的建设非常重视。在他的询问下,他确定了一些要参观的地方,主要是胡浜、公浜、芦荡、草浜四个旅,包括一个报纸印刷站、一个枪械修理站、一个后方医院、一个弹孔、一条杀敌巷、一个擒敌处、一个庆祝场。Xi君为这些景点命名并撰写解说词,还在杀敌巷、擒敌处、庆典场三处建碑纪念。正是这些直观的教育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吸引了干部群众、部队战士、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

这个不起眼的展厅,从1971+01年6月建成,到1974年5月正式关闭,不到三年。停办后,革命文物移交给县文管委。虽然陈列室关门了,但是已经形成的教育点依然存在,来这里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1981 5月10日,经省政府批准,横泾公社更名为芦荡公社。后来公社撤销重建,芦荡公社改名芦荡乡。

65438年6月至0988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师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芦荡乡位于昆城湖畔,与玉山隔湖相望,是一处风景优美、极具发展前景的风景区。于是他们提出了与芦荡乡合作开发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鲁当实业公司的重视,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开始在昆城湖边修建“沙家浜游泳池”。与此同时,展厅的筹备工作也开始了。利用原有的成人教育室,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博物馆的全部装修工作。7月22日,1988,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和沙家浜游泳馆同时对外开放。

关于沙家浜被封10多年的消息,通过同济大学率先在上海各大报纸披露,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兴趣,在上海引起轰动。上海人蜂拥而入,引起了常熟一些部门的注意。他们还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大大加重了芦荡乡的接待任务。第二年,在同济大学和上海芦荡乡的共同努力下,将原有的展厅重新布置,扩大到48平方米。展览内容有:鲁当的今天,农民暴动,江抵抗东进,鲁当的平反,重建武装,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迎接解放,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从65438到0989,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推动了沙家浜游泳馆的发展。游泳池增加了划船、钓鱼、野餐和烧烤、品茶、飞艇环湖游泳等活动。它还配备了三艘客船和一艘消防船,以组织阳澄湖和芦苇的游览。上海人民广场竖起了“沙家浜三日游”的大型广告牌,《新民晚报》刊登了关于沙家浜的新闻。上海各大旅行社络绎不绝,旅游旺季日客流量过万,最高一天1.73万人次。5月5日,1990,77岁的叶飞副主席夫妇专程来到芦荡乡。下午2点,在市、乡党政领导的陪同下,他仔细参观了展厅。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新四军东进是有争议的。因为陈老师当机立断,力推民意,一人铤而走险,派我带八百多兵去东路……”他建议,“姜康”的东进在新四军建设史上具有特殊作用,应增加“姜康”的内容。他还题词“沙家浜的意义……”并题写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的名称。自此,“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馆”正式更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叶飞视察后,芦荡乡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重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1991年,为了建设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在镇党委的号召下,全镇党员掀起了集资热潮。不到一个月,捐款总额达到126000元,弥补了建设费用的不足。今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正式落成。副省长高德正、省委宣传部发来贺电,苏州市市长章新胜、常熟市委领导出席成立仪式。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位于沙家浜镇汽车站附近,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共三层:底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中层为展厅。展出照片、图片300余幅,文物51件,还有叶飞、江、周文载、、杨、包厚昌、朱民等革命老战士的题词。展览内容分为“峥嵘岁月”、“水乡篝火”、“今日沙家浜”三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北桥伏击,阳沟?杀敌、八字桥激战、张家浜血战等抗战军民团结的感人事迹。教育厅三楼有一个大教室,用来放一些视频,参观后做专题报告。

教育馆也接待过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同济大学的留学生。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他们展示了日本军人的暴行和沙家浜军民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日本客人参观展览后表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发展一衣带水的日中友好关系。3月1992,12经省政府批准,撤芦荡乡建沙家浜镇。1996年,在乡镇的共同关心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进行了改版,进一步丰富了抗战内容,增加了一些日军暴行的珍贵照片。它详细反映了新四军与日伪顽固派之间的复杂斗争。每一部分的最后一页,都加了沙家浜镇的大事记。还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内容。经过修改重新展出的博物馆新馆于今年7月1日前夕正式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