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
造纸发明的历史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造纸。他用树皮、麻头、布、渔网等原料,经过粉碎、捣打、抄造、烘烤等工序,制成了纸,这就是现代纸的起源。这种纸好找,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所以逐渐被广泛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呢?。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纸是一种片状纤维产品,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一般由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经过打浆、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压缩、干燥制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纸的国家。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就已经有了麻纤维纸。质地粗糙,数量少,成本高,知名度低。
自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和缫丝。秦汉时期,以蚕茧为丝绵的手工业非常盛行。这种处理二次茧的方法叫牙线,操作的基本点包括反复打浆捣碎蚕衣。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我国古代常采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对丝麻进行脱胶,这也给了造纸中植物纤维脱胶的启示。纸是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造纸技术的文献很少,很难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但只能作为参考。一般来说,造纸技术有很多环节,必然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绝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造纸术早期,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以麻纤维为主,品种以苎麻、大麻为主。据说中国的棉花是东汉初与佛教同时从印度传入的,后来用于纺织。当时使用的树皮主要是檀香和构树皮(也就是构树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年,中国就已经有了纸。最初的纸是用大麻纤维或大麻织物制成的。由于造纸尚处于初级阶段,工艺简单,制成的纸张质地粗糙,纤维束松散多,表面不光滑,不适合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汉武帝时期,经过蔡伦的改良,形成了一套比较定型的造纸工艺。首先是原料的分离,即原料在碱性溶液中通过沤制或蒸煮进行脱胶。第二种是打浆,即通过切割和捶打将纤维切断,纤维呈扫帚状。第三种是造纸,就是把纸浆通过渗水制成浆,然后用纸来捕鱼。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成熟,但这四步基本保持不变。即使到了现代,在湿法造纸的生产中,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的造纸方法仍然没有根本的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桑皮、藤皮用于造纸。到了隋代五代,竹子、檀皮、麦秸、稻秸也已作为造纸的原料,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其中,唐代用竹子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的重大突破。竹子的纤维质硬、脆、易断,技术上很难处理。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到了唐代,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各种技术论文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除了普通纸,还有蜡纸、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画、砑光纸等各种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发明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05年造纸术发明后,造纸术从河南传到其他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蔡伦在陕西洋县封龙亭侯,造纸术传到汉中地区,逐渐传到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还向家乡传授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的造纸也比较发达,是左博东莱县(今叶县)的造纸能手。二世纪造纸术在中国各地普及后,纸成为帛书和竹简的有力竞争者。
到了第三、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书、竹简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三至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上,除了原来的麻和纸,还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造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框架上放置一个可移动的竹帘,可以反复捞出上千张湿纸,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打浆,提高了纸张质量,出现了彩色纸、铜版纸、填充纸等加工纸。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琪所出土的这一时期制作的古纸来看,纸纤维均匀打结,外观洁白,表面光滑。妙言辉光?。公元6世纪,贾思勰还在《齐·姚敏书》中专门写了两篇文章,记载了造纸原料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与此同时,造纸术传到了中国的邻国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传播的开端。
公元60世纪隋唐五代时期,中国除了出现麻纸、竹纸、桑纸、藤纸之外,还出现了檀香纸、瑞香纸、稻草纸、新竹纸等。在南方产竹地区,竹子资源丰富,所以竹纸发展迅速。关于竹纸的起源,有人认为始于晋代,但没有足够的文献和物证。从技术角度来说,竹纸应该是在皮纸技术发展之后出现的,因为竹料是茎纤维,比较硬,不好处理,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本应起源于唐代以后,但在唐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直到十八世纪,欧洲才出现竹纸。
这一时期的造纸区遍布南北。因为雕版印刷的发明,书籍印刷业兴起,促进了造纸工业的发展,纸张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有价值的唐朝的纸吗?硬黄?五代?诚信堂纸业?等等,还有水印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绘画艺术作品很多,反映了造纸技术的提高。
10-18世纪的宋元明清时期,纸、桑纸等纸、竹纸特别流行,消耗量很大。造纸用的竹帘多采用细竹条,这就要求纸张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生产出来的纸张必须非常精细对称。淀粉糊在前唐时期用作上浆剂,具有填充和减少池底纤维下沉的作用。宋代以后,多以植物粘液制成?纸药?,使果肉均匀,常用?纸药?是杨桃和黄蜀葵的浸提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就已采用,但宋代以后开始流行,以至于淀粉糊不再使用。
这时加工纸的种类很多,纸的用途也越来越广。除了绘画、印刷和日常使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这种纸币在宋代被称为?性?元明以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陆续发行纸币。壁纸、纸花、剪纸等。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也非常漂亮,远销海内外。各种彩色蜡纸,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画,贴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成本高,质量在普通纸之上。
这一时期,关于造纸的书籍也不断出现。如宋代的《纸谱》、元代的《纸注谱》、明代王的《君书》,特别是明代宋的《天工》,对我国古代造纸术都有不少记载。《天工开物十三卷》对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一种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有一张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最详细的造纸记录。经过元明清几百年,到清朝中期,中国的手工造纸已经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和传播的物质条件。
造纸发明的传播过程
造纸术首先传到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和越南,然后传到日本。蔡伦改进造纸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朝鲜半岛所有国家都学会了造纸术。纸浆主要从麻、藤、竹和稻草中提取。公元4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朝鲜和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韩国的造纸技术不断完善。唐宋时期,韩国的皮纸反向出口到中国。西晋时期,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高僧谭政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将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在全国推广,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此后又通过贸易传到了印度。
造纸术在公元751年传入阿拉伯。当年,唐安西率高仙芝、大士(阿拉伯帝国)萨利在中亚重镇罗罗(今哈萨克斯坦占布尔)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由于唐军中西方军队的叛乱,唐军战败,被俘的唐军士兵中有参军的造纸工人。当时阿拉伯人没有屠杀俘虏的习惯,所以被俘的唐军造纸工匠可以为阿拉伯人造纸。莎莉带着这些工匠来到中亚小镇撒马尔罕,向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家生产麻纸的造纸厂。此后,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阿拉伯最早的造纸作坊是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建造的,造纸技术是中国工人自己传授的。造纸技术在10世纪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摩洛哥。在造纸术的传播中,阿拉伯人的传播不可忽视。
欧洲人通过阿拉伯人了解了造纸技术。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西班牙,这个国家曾经被阿拉伯人和摩尔人统治过。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迪瓦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1276年,意大利第一家造纸厂在蒙特法罗建成,生产大麻纸。1348年,法国在巴黎东南部的特鲁瓦特附近建立了造纸厂。此后又建立了几家造纸厂,使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足,还出口到德国。德国直到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厂。由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较晚,15世纪建立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在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在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在奥斯陆建成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造纸厂。到17世纪,所有主要欧洲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工业。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首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1575。独立前,美国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1690。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经遍布五大洲。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差的问题,法国财政部长德棘曾希望利用驻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为清廷效力的法国华人画家、耶稣会教士贝诺依斯特(Michel Benoist)将中国的造纸技术送回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在欧洲广泛传播。1797,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吗?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开始,中国人领先了近2000年,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者、否定中国是造纸术发明者的不正之风,1990年8月65438日至8月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召开的国际纸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承认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者,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者。据《洛阳地方志》编委会史同志考证。位于汉魏古城洛阳市郊,苟氏家族。纸族?工作?于的?马涧河经过勾践河的古代时间是什么时候?造纸河?,原滨海?纸河铭文?借款已经丢失。
简而言之,造纸术是沿着唐朝?阿拉伯?这条路线在欧洲传播开来。
造纸术发明的纸出现了。
很难知道纸是什么时候问世的。根据考古文献,我们可以知道纸是在西汉时期发明的。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火台旧址出土一张麻纸,出土木简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年号;1957年,Xi东郊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纸是黄色的,已经碎成碎片,最大的长宽约10 cm,最小的有3?U65300X厘米。经鉴定,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为原料制成,制作工艺比较原始,质地粗糙,不易书写。1977期间,考古人员在甘肃居延金关西汉塞风遗址发掘时,还发现了两张麻纸。其中一个,出土时是一个球,复原展开,长宽12?U65297X9 cm,白色,细薄,色泽均匀,一面扁平,另一面略蓬松,质地细腻坚韧,含少量细麻线。显微镜观察和化学鉴定表明,它只含有大麻纤维。同一地点出土的竹简的最新年代是汉武帝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这些情况说明,最迟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遥远的边疆就有了高质量的纸,这种纸在内地应该出现得更早,也就是比灞桥纸晚了几十年左右。这些事实表明,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它的技术进步是迅速的。1978年,陕西扶风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的纸张。1901年,在新疆和甘肃敦煌发现了两张东汉时期的纸。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附近的东汉遗址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约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的纸张,即所谓的额济纳纸,上面有六七行残字,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纸件;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也发现了一张东汉纸。1974期间,在甘肃省无为县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的纸张。与西汉文献相比,这些文献有明显的进步。十几张纸上有字迹,其中一些是信件、诗歌和日常文件。可见此时的纸张已被广泛用作写作材料。东汉时期,纸不仅在中原地区使用,还传到了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此外,不仅上层统治者使用,民间也广泛使用。可以说东汉是造纸技术的成熟期。
从出土的实物可以知道,早期的纸是用麻做的。其制作工艺大致如下:沤麻,即将大麻浸泡在水中脱胶;然后将大麻加工成麻条;然后将麻纤维捣碎,也叫打浆,使麻纤维分散;最后捞纸,即把麻纤维均匀地铺在浸过水的席子上,然后把纸捞出来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