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历史数据
编辑|李曙光
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半年报同日崩盘后,市场发现格力电器主营空调业务“双线失守”。
一方面,其上半年空调业务收入为4654.38+0.3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7.89%。另一方面,老对手美的集团空调业务收入达640.3亿元,格力电器被甩在后面,为227亿元。
今年上半年,国内空调零售量同比下降14.3%,零售额同比下降26.9%,但格力电器空调销售同比下降47.8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并不是美的集团第一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越格力电器。2015年,在空调行业库存高企、夏季气温偏低的背景下,美的集团上半年强劲出货带来空调业务收入42817亿元,略领先格力电器的41982万元。
只是那年下半年情况发生了逆转。2015年全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收入达837.18亿元,大幅超过美的集团的644.92亿元。
五年后,历史重现。但这一次,格力电器要想最终实现全年超车的目标,面临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一位家电行业分析师表示,2020年最后4个月,空调价格将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即将爆发。
市场预期过高?
8月30日,2020年半年报公布,格力主力位置告急。
上半年,格力电器营收706.02亿元,同比下降28.25438+0%;归母净利润63.62亿元,同比下滑53.73%。其中,空调业务收入4654.38+0.333亿元,同比下降47.89%。
这是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
反差最明显的自然是老对手的美貌。
疫情之下,美的集团产品多元化,线上布局自保。2020年上半年,其收入为654.38+0390.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4.38+039.28亿元,分别下降9.56%和8.29%,比在格力电器时少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美的集团在空调业务收入上很少超越格力电器。2020年上半年,他们的空调业务收入分别为640.3亿元和4654.38+0.33亿元,格力电器仅为美的集团的64.55%,前所未有。
毛利率方面,2020年上半年两者均采用大幅降价的方式拉动销售,毛利率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均回到2012左右的水平。从结果来看,美的集团更大幅度的降价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此外,格力电器上半年的数据也倒向了押宝对象小米。
2018年,雷军与董明珠的五年赌注以格力电器的微弱领先告终,但2020年上半年,小米以2058.39亿元的营收超越格力电器,再次以66.62亿元的净利润微弱优势超越格力电器。这是比收入更有说服力的超越。
但格力电器的财报数据,即使完全落后,还是有值得追问的地方。
从格力电器2015之后的收入结构来看,除了空调、家用电器、智能装备等主要制造业带来的收入外,一项叫做“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11%-15%之间。但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收入分别增长了48.21%和39.19%,目前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至29.59%。
所谓“其他业务”,其实就是大宗原材料的集中购销业务。具体来说,格力电器为其上游供应商统一采购原材料,发挥规模优势,控制采购成本。这种做法消除了被上游供应商扼杀的隐患,与供应商形成了互利的协作。
与之相对应的是,格力电器上半年出货受阻,存货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8.39%至25.91.81.0亿元。
这意味着格力电器面临库存压力,同时也在为上游供应商大量采购。
格力电器上半年整体业绩不尽如人意。董明珠认为,这只是长跑中的一站,市场对其期望过高。
为什么长期位居国内空调行业第一的格力电器会在这个时间点落败?
过去几年,格力电器在一路向上的同时,也埋下了多元化进展缓慢、线上布局较晚等隐患。当市场需求可以接受时,这些问题可以忽略。一旦遇到疫情下的冷场,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最显著的收入下降主要是多样化受挫造成的。
更详细的原因是,疫情期间家里没人敢装空调后,格力电器真的没有收入了。
格力电器长期以空调为主业,主业收入贡献90%左右。从2014开始多元化发展,虽然已经覆盖了所有产品,但还不成气候。小家电、智能设备等主营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1.87%。
疫情下,空调业务一旦哑火,没有其他产品支撑,整体收入自然大幅下降。
相反,美的集团在各个品类都取得了成功,包括空调、洗衣机、冰箱,还有很多小家电品类,经历了一个“减法”的过程,在精简产品线的同时,将重心转移到毛利更高的暖通产品上。
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美的暖通产品贡献了约40-50%的营收,其他业务包括消费家电和机器人贡献了约50-60%的营收,成为疫情下分散风险的关键。
除了收入,格力电器空调业务的毛利率或整体水平都在大幅下滑,逐渐向线上转移的渠道调整是最直接的原因。
过去几年,格力电器虽然在整个空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在线上渠道方面一直落后于美的和奥克斯。
在为2019年报做的投资人活动中,董明珠曾坦言,在格力电器的线上渠道确实有点晚,有点“养尊处优、自以为是”,并表示要亲自抓销售,由此带来了从4月开始的7场轰轰烈烈的直播,以及格力电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格力董明珠店”。
按照董明珠的设想,“未来格力要把线下变成体验店,线上可以下单,不仅能做到物尽其用,3万个线下店也能变成3万个仓库。”
为了刺激消费者和经销商以足够低的价格进入直播间,为了线上渠道大面积铺开,降价是必然的。但现阶段渠道调整意味着疫情的负面影响和降价的负面影响需要在财报数据中体现出来。
除了收入和毛利率,这种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库存相关数据上。
在此之前,格力电器依靠强大的线下渠道打开市场,广大经销商的购买节奏成为其业绩的关键因素。目前,渠道改革正在进行中。虽然董明珠表示不会放弃广大的线下经销商,但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必然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
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内库存达到历史最高值。对应的库存周转天数达到82天,接近近十年来的最高值,即2012年的85天。
虽然董明珠曾经回应,很高兴看到经销商在消化库存,但这种“高兴”的背后,却不可避免地存在高库存的隐忧。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2020年半年报的库存数据要健康得多。2020年6月末存货金额265,438+0.765,438+0.5亿元,同比下降9.9%。上半年库存周转天数减少到47天,比在格力电器缩短了43%,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美的此前曾表示“最迟在2021年前赶上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从2020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这个目标似乎已经完成了一半。市场也有强烈的正面预期。目前美的集团市值达到4696.438+08亿元,比格力电器高出40.88+0%。
那么,“空调老大”真的要被颠覆了吗?
虽然2020年上半年战局以美的集团为龙头暂时告一段落,但全年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究其原因,格力电器并没有动用其两大杀手锏,一是降价,二是巨额的累计“销售返利”,可以分别从收入和净利润上全面提振格力电器的年度数据。
降价很好理解。格力空调的毛利率一直比美的空调高5-8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然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促销,但降价后两者的毛利率仍保持近8个百分点的差距。
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时候,这个利润率是格力电器高利润的重要支撑。当市场需求萎缩时,放弃这部分利润会极大地撬动销量的增加。
疫情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了,所以美的更大的促销力度或多或少触动了一部分消费者。一旦格力电器“放低姿态”,下大力气降价,再加上其过硬的口碑和技术,美的空调的价格优势很快就会被格力空调的价格和技术优势碾压,在收入上扳回一城并不难。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下半年空调行业将出现激烈的价格战,空调价格将创下10年来的新低,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将有一场激战。
此外,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年报数据均包含其他名为“销售回款”的流动负债,反映的是经销商未来拿到货时可以抵扣的金额。到2020年6月30日,两者金额分别为287.55亿元和6654.38+0.24亿元,格力电器是美的集团的2.1.3倍。
如果充分利用这笔未支付的返利,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暂时落后的净利润也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为什么这么说?
销售返利是指经销商向格力电器或美的采购商品时,格力电器或美的按照其采购金额和一定比例计提的返利金额。这部分钱可以通过扣除当年到下一个1-2年的缴费来支付,类似于“代金券”的概念。
关键问题是,返利金额会对当期财务数据产生怎样的影响?先说结论,有正面影响。支付的销售回扣越多,净利率就越高。
具体原理有点复杂。给热爱学习的同学看看吧。直接跳过不会影响阅读:
美的集团的销售返利政策虽然在会计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对最终净利润的影响与格力电器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谁的累计未支付销售返利金额更高,谁就更主动。这样算下来,格力电器和美的的未偿还销售返利分别为6654.38+0.24亿元和287.55亿元,一目了然代表着不同的“后劲”。
因此,整体来看,如果格力电器在下半年通过降价夺回上半年失去的市场份额,同时释放销售返利弥补降价带来的利润率下降,那么美的集团很可能失去上半年赢得的领先地位。
9月3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宣布减持2000万股,参考市值6543.8+0.362亿元。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个人资产配置的需要。
同日,格力电器发布股份回购公告,拟以30亿至6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美的集团今年推广“空调无风”概念,格力电器在央视做了一个影射广告“空调必须有风,无风不是空调”。
不是仇人不聚。从资本市场到产品市场,无论是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还是方洪波和董明珠两位职业经理人之间,攻坚战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