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引擎涌动浪潮“新三农”
镜头一刷脸,就弹出一页数据:种了多少亩地,买了哪些药,用了多少药;打开手机浙农优品APP,清晰看到农业记录和果蔬生长情况;走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车间,可以看到自动化管理,实现订单生产的养殖,不受季节影响;在蔬菜大棚里,各种传感器成了“电子管家”...在“数字浙江”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级、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城市,平湖市持续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平湖,数字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聪明的“仆人”
走进平湖数字村体验馆,可以看到一张云观体验区的平湖数字村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平湖的产业分布、区域规划、农机作业轨迹、植保病虫害智能监控等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张地图可以为他们的政府部门实现精准监管和优质服务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支持。平湖市的农民也通过“浙农补贴”获得了种粮农民的一次性补贴。往年这种补贴都是线下发放几个月。
平湖市把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城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了金平湖“1+1+N”数字乡村“大脑”。即建设“1”数字农村大数据平台、“1”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和“n”个应用场景,实现平台渗透、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赋能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
为了更好地用数字技术服务农民,平湖市还开发了多个应用场景:创新“浙农补贴”,梳理48个政策清单,打通8个跨部门系统,大幅缩短补贴到账时间,简化补贴申请程序,累计发放8467.09万元,涉及农民4.8万人;“善政宝”数字化依托“股份分红+善政积分”的模式,推动乡村自治的精准化、智能化。行政村全覆盖,登记人口6.9万人,4594子栏目“善治贷款”,平均贷款11.5万元,最低利率3.85%。“浙江样本应用”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农业投入品闭环管理,订单28万单,总金额4200万元。
精细控制的“生产部门”
当我来到戴林尹达数字农业工厂时,我看到温室里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生机勃勃。工厂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电脑自动控制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工厂满负荷运转,可实现蔬菜年产量65438+万斤。尹达数字农业工厂今年也被推荐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候选工厂。然而,平湖市像尹达数字农业工厂这样“农忙”动动手指的情况并不少见。
平湖市建设数字乡村让传统农业、养殖业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数字农业平台实现数据互联,让生产管理者精准掌控全局,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平湖市正在大力建设“数字农村体系”,通过建“云”、绘“图”、织“网”,有力推动平湖市农业农村数字化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同时,在“双强”数字化赋能下,平湖市不断推进农业数字科技,培育6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8个数字农业工厂,完成48个种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建成2个省级优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同时,还积极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耕作”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个,高标准农机集成示范基地2个,安装北斗农机管家464台,联网植保无人机285架;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率为90.8%。
活泼的“先锋”
“桑葚1.6斤,番茄4斤,黄瓜4斤……”在九龙生态农场,农产品通过手机小程序按需求打包。包装袋上贴着写有收货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的小标签,它会在短时间内送到指定的送货点。很多农产品卖不出去,但方便居民买菜的电商平台“家鲜”小程序发挥了很大作用。
有了‘生鲜到家’,居民在家点击手机就能下单。在“本地生鲜”小程序里,以上都是本地基地直接采集的商品,东西多,品种全,就像把线下菜市场搬到线上市场一样。“平湖什么农产品卖得好,哪个农场更吸引人,一目了然。”市农业农村局数字中心主任表示,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增长趋势和基数情况。事实上,平湖市正在通过打造“浙农服务”、“金平湖鲜”、“家鲜”等方式,不断为农民打通渠道,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从田间采摘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自运营以来,“金平湖鲜”和“家鲜”小程序累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数字化赋能拉近了农户与买家的时空距离,也有利于建立从生产到流通到金融的智能区块链体系,从而优化供应链流程。平湖市建设的农产品智能流通(中转仓)+生产仓+消费仓的全智汇仓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农产品的尺寸、形状、重量、甜度等参数,自动删除、包装,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分拣,完整记录“进、存、销”环节,实现一键计数结算,实现动态定位、路线优化、货物感知、智能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