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战争的历史背景

1656年瑞典和波兰军队之间的华沙战役的背景是著名的“大洪水”战争。这场战争是东欧历史上最大的混战。先是乌克兰的哥萨克起义让波兰不知所措,然后是1654年沙皇俄国对波兰宣战让局势变得复杂,最后甚至是1655年30年战争胜利后国力鼎盛的瑞典对波兰发动了突袭,使得波兰无法同时与俄国、乌克兰、瑞典以及与瑞典结盟的勃兰登堡选帝侯作战。

波兰是一个以骑兵为基础的国家。波兰骑兵战斗力有名,但步兵较弱,军队以贵族为主,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此战伊始,只有5万人的波兰军队,要面对15万余敌军(俄军6万,哥萨克军4万,瑞典军4万)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形势迅速惨烈,大片土地沦陷,尤其是瑞典军队。但是到了1656,情况就变了。著名的波兰士兵车尔尼茨基用游击战术给了瑞典军队很大的打击,波兰人民不断骚扰他(当时有一句名言:“只要活着,就要骑马(与敌人作战)”,使瑞典军队陷入了极大的麻烦。与此同时,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主力在别处的同时,夺回了被占领的首都华沙。卡尔国王在听说波兰军队已经夺回华沙后,立即率领主力返回华沙,旨在再次拿下华沙,并借此机会消灭波兰军队的主力。当然,他并不知道此时波兰军队的主力比自己强大(不断的损失和大量的占领军消耗了大量的瑞典军队)。然而,车尔尼茨基看到瑞士军队实力强大,建议波兰国王约翰二世不要与之硬拼。但约翰二世不听这个建议,决定在华沙与瑞典军队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