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镇的历史特色
丹巴镇在清代是丹巴里,民国是丹巴区。民国初年,当地绅士率先在洛河西岸樊川关口修建寨子,寨子由区民兵驻守。土地革命时期,当地反动民兵首领曹占领寨子,依靠武装力量反对民主革命。多次与红军和地方游击队作战,1936年2月被红军俘虏,是该县最近一次解放。
这个地方。陕甘宁边区时期和建国初期,是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丹巴人民公社成立。1984改建为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附近有德静斋、石窟寺、丹巴寨、丹巴革命烈士陵园,为研究古今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建国以来,丹巴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经济建设,旧貌换新颜。南北街道1条,东西街道65438条,形成“D”字形布局,有3条公路对外连接,东至县城,北至吴堡、金顶,西南至吴起县城。有银行营业所、信用社、供销社、收购站、木材经销站、粮站、农机站、邮电支局、变电站、工商行政管理所、财政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法院、司法服务所、区医院、畜牧站等20多个县级派出单位,以及联营或个体商店、修理部、加工车间、食堂、宾馆、理发店等商业和服务业。总人口1424,其中农业人口1096,非农业人口328。占地面积654.38+0.5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654.38+0.5万平方米。第四、九两天,各种百货、蔬菜、干鲜果品、粮食、编织、铁制木制品、小农具、畜禽、风味小吃遍布大街小巷,四五十里左右的农民都来这里参加交易。一般每天的业务营业额在654.38+0万元以上。1995年,工商和服务业营业总额1.8万元,税收总额1.6万元。
也是县城西部的文化教育中心,有文化站、广播扩音站、电视转播站、影剧院、露天舞台等。初中1,中心小学65438,在校生1100余人,都是本县重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