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有几千年的历史。

白鹤梁碑刻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前。现存碑文165,三万余字,其中石鱼18,观音造像2尊,白鹤1。其中涉及水文值的铭文为108,为世界唯一石鱼。比1865年中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个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早了1100多年,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一古水文站”。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以北。它是一个天然的巨型石梁,长约1.6米,宽1.6米。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在65438年6月+次年2月至3月长江枯水时露出水面。相传唐代朱真人曾在此修行,后得道由鹤仙而去,故名“白鹤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其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文站”。

据有关部门观察,唐代白鹤梁石鱼的肚皮高度大致相当于涪陵地区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水位的平均值,而清代康熙二十四年雕刻的石鱼的鱼眼高度大致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在近40米的河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白鹤梁题刻的保护工作。白鹤梁题词的保护,直接关系到向世界展示三峡工程是否属于文明工程的关键。白鹤梁保护工程先后产生了7个保护方案,超过10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参与了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评审。经过十年的反复论证,根据“威尼斯宪章”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应就地保护的原则,2002年,国家采用工程院院士葛秀润提出的“无压容器”保护方式,创造性地建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座水深40米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是三峡工程四大文物保护工程之首。白鹤梁保护工程于2003年开工建设,2009年5月18日正式竣工。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科技创新一等奖,总投资约2亿元。

2010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期间正式投入试运营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