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器式、晶体管式和集成电路式几个阶段。微机继电保护是指基于数字计算机(包括微型计算机)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微机继电保护发展史

微机继电保护是指基于数字计算机(包括微型计算机)的继电保护。正是在英国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了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由于当时计算机价格昂贵,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在保护方面没有实现实际应用。但是,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开始了,为继电保护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70年代初中期计算机技术有重大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价格的大幅下降和可靠性、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促使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达到高潮。70年代末,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在电力系统中投入试运行。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上日趋成熟,并在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到微机保护时代,这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史上的第四代。

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进步很快。经过10年的奋斗,到80年代末,计算机继电保护特别是输电线路的微机保护已经达到了大量实用化的水平。在我国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过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起着主导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Xi交通大学和国电南京自动化学院先后研制了不同原理和类型的微机保护装置。65438年至0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次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普及铺平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保护也分别在1989和1994通过鉴定并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在1991通过鉴定。天津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向高频保护,Xi交通大学和许昌继电器厂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通过了1993和1996鉴定。迄今为止,不同原理和型号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新一代继电保护装置。因此,在90年代,我国的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和算法方面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