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学宿舍条件内部图,贵阳大学的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
贵阳学院位于贵阳市龙洞堡新城,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贵阳师范学院和朱槿大学有机整合的基础上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实行省市以贵阳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 12作为全国本科教学评估10试点学校之一,接受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
一.历史演变
贵阳学院主要由原贵阳师范学院和贵阳朱槿大学合并而成。
贵阳师范学院成立于1978,原址在贵阳市马王庙。原1982命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93经教育部批准命名为“贵阳师范学院”。贵阳朱槿大学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创建于1984。其原址为贵阳市文化路,于1995迁至龙洞堡贵阳高级技工学校(学院现址)。随后,贵阳高级技工学校和贵阳红星机床厂并入朱槿大学。2009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具有百年历史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大学。
第二,文化认同
贵阳学院高度重视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徽、校训确定为学院精神的重要标志和载体。
贵阳学院校徽蕴含着“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宣示文明理性,展现青春活力”的寓意。图案中央的图形是“贵阳”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贵阳的变化
形式。y就像一本打开的书,象征着人类文化、知识、智慧和美好的传承。图案外围的橄榄枝代表理性、人性、青春和活力,黄色的牙形象征万里长城,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
贵阳学院的校训是“博学、创新、优雅、守信”。其含义是:胸怀宽广,胸怀宽广,仁者;新——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新;优雅——优雅的气质,高贵的行为,高贵的品格;信仰——诚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贵阳学院的校徽、校训体现了一所现代化城市大学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展现了“敏而好学、知行合一”的校风,“诚信教书、厚德育人”的教学精神和“立志勤学、思虑周到、持之以恒”的学风,引领广大师生为振兴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而努力工作、专心办学、甘于奉献、自强不息。
第三,校园环境
贵阳大学位于有“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美誉的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毗邻吐云关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和在用面积810亩,规划面积1200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各种建筑如王阳明文化广场、明德路、李明路、张祥大道、九思大厦、博雅大厦、逸夫楼、图书馆、梨园水体、何玉良大桥等清澈深邃的何玉良蜿蜒穿过校园的东角,环境优美、幽静整洁,功能分区清晰。2008年,在环境教育方面走在贵州高校前列,享有“临城大学、绿色书店”的美誉。
四、学科和专业
贵阳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加强建设,学院的本科专业从建校之初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44个,扩展到9个学科。学院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目前,全国高校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专业2个。
贵阳学院现有15个教学学院,包括经济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注重实用、服务地方”的办学要求,贵阳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适应贵州省特别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大学科技产业园、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贵阳大学大学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与台湾省立大学、贵州农科院共同成立了台大贵阳生物与农业交流中心。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28项。主持贵阳市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9项,地厅级奖励30项,专利33项。
贵阳学院注重教学、科研、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已建成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批。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启动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获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教育厅特色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动词 (verb的缩写)办学方向
(1)类型为“教学主导型”,即以教学为主导,形成相关的价值评价体系,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2)层次界定为“本科教育”,即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开展国际本科学历互认课程、师范生免费招生教育、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和职教师资,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丰富办学内涵;
(3)学科定位“多学科”,即所办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9个学科,重点是促进一般学科和多学科的协调发展;
(4)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为目标,为贵州省特别是贵阳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5)服务定位“本土”,即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我们坚持服务贵州省特别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贵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
(六)发展目标“有特色”,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贵州省部分学科和科研领域具有学科特色,进而具有学科优势的普通本科院校,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师资队伍
贵阳学院确立了“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出台了一系列引进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具有企业背景、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学院专任教师人数达到651人,其中教授75人(含二级教授2人),研究馆员1人,副教授275人;博士78人,硕士394人。现有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管理专家5人,省属高校名师4人,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7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7人,省级教学团队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市级管理专家6人,贵阳市专业技术带头人65438人。
七。基础设施
贵阳学院拥有宽敞明亮、条件优越的主教学楼,第一、二教学楼,逸夫外语教学楼,以及理工科实验楼、实训中心、艺术楼、音乐楼、体育馆等。拥有教学行政用房654.38+06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4.59万平方米。
贵阳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21.700平方米。截至3月1,纸质书超过90万本,新增纸质书35288本,电子书1.7万本。电子资源数据库26个,包括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学术搜索、EBSCO全文数据库等。
贵阳学院校园网覆盖主校区,安装了17000多个信息点。骨干网带宽千兆,总出口带宽500兆,形成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在校园网运行中实现主动管理和实时监控,在用户服务中实施统一的IP注册管理,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可靠、良好运行。
八、招生与就业
建院以来,报考贵阳学院的考生人数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上升,招生竞争力不断增强。
贵阳学院规范执行国家“奖、贷、勤、减、免、补”政策和学费标准。本科学生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贵阳学院坚持质量立校,重视实践教学。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定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鼓励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 *获批14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优秀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省级精品课程。校外实践基地111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训基地5个。2012年以来,学校组织600余名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气及其自动化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获奖2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批省级项目14个,其中5个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
九、成人教育
贵阳学院在全省有20个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和教学点,成人学生1.2万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要考试机构,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试点学校,下属继续教育学院三次荣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贵州省承担“国培”工程的机构、贵州省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贵州省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定点单位、贵阳市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X.通过国际交流办学
近年来,贵阳学院加大了国际学校的办学力度。学院是国内承担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历互认课程(ISEC)项目的高校之一。与魁北克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贵阳大学选派优秀学生赴魁北克大学学习,双方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与微软达成协议,成为公司授权的微软课程教育基地,为贵阳培养IT人才;与泰国加拉辛皇家大学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两校同意开展师生交流、学术文化交流等校际合作;与美国伯克利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就学校提出的“全球教育联盟”开展国际教育和科研合作;与印度Xplora设计学院合作,培养动画国际实用人才;与轩创大学、朝阳工业大学等台湾省内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校级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与台湾省立大学生物资源与农业学院、省农科院签署学术交流合作意向书,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