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能给我们讲哪些节俭的故事?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上待你,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真甜;洋葱豆腐,寓意深刻,明明白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祝寿时,只用了两碗胡萝卜、韭菜、青菜和小葱豆腐汤招待百官。而且,盟约中有三章:以后无论谁办酒席,只准四菜一汤,谁违反就下地狱交钱。朱元璋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率先垂范,崇尚清廉之风。
2.苏轼花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时进士,为官40年。他做官的时候,一直讲究节俭,经常过得很小心。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因为他的工资减少了很多,他穷得活不下去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块土地,自己耕种。
为了不浪费一分钱,他还打算花:先把所有的钱都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个月用一份;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都付完了,按数额挂在梁上,每天早上拿一袋,作为一整天的生活费。拿到少量的钱后,他要仔细权衡,买不到的肯定不会买,只允许有剩余,不允许超支。苏轼把钱存在竹筒里,以防不测。在困境和逆境中,以勤俭持家来维持生活,渡过难关,是苏轼的良策。
3.子涵拒绝接受玉石。
子涵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贤明的大臣。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美丽的玉,送给子涵,他拒绝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觉得是个宝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涵说,“我视贪婪为珍宝,而你视珠宝为珍宝。如果你把玉给我,那么我们两个都会失去我们的宝贝。我们每个人最好保留自己的财富。”献玉的人磕头,然后对小寒说:“我怀里藏着个宝贝,去哪都不安全。我最好把它给你。所以你可以避免被谋杀。
于是子涵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让玉匠雕刻,然后卖掉,把钱给了玉匠,使他成为一个富人,然后送他回家。
4.林则徐
1838 165438+10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肩负禁烟重任,离京赴粤。
为防止沿途地方官员按老习惯办事,出发前,他们已明确告知当地州县知事,必须做到“四不”:即不准大办宴席;不允许送礼;不扰民;不允许给随行人员送钱。
后来在路上,他发现有些地方为了迎接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房子重新装修,于是他又加了一条:不要住豪宅。
5.司马光
司马光在洛阳编辑《资同治鉴》时,住处十分简陋,于是另设地下室进行研究。当时,大臣王也住在洛阳,他的豪宅非常豪华。中堂建了三层,顶层叫朝天阁。洛阳人戏言:“王家钻入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可怜的司马光没有想到安葬,也没钱给妻子办丧事。他要典当仅有的三顷瘠地,放灵柩服丧,尽丈夫之责。司马光做了近40年的官,官大到连妻子都是典型的陪葬。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寒窗苦读,进入仕途,都是为了炫耀家世,荣华富贵,得到后人的宠爱,影子,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是难能可贵。嘉庆八年三月,宋仁宗送给司马光一百多万元和数不清的丝绸珍宝,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的时候,他的朋友刘贤亮打算花50万买一个侍女给他用。司马光婉言拒绝。他说:“几十年来,我不敢常吃肉,不敢穿真丝粗布。我怎么敢花50万请一个女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