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文学、历史论文有什么区别,写作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词源,哲学意味着“爱和智慧”。在学术界,哲学一词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也无法预见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性。就西方学术史而言,哲学是对一些问题及其所涉及的概念的研究。
历史论文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主要是对史学某一专门问题有独立见解的历史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而完成。所以我觉得它的写作技巧应该和其他论文差不多。首先,阅读大量的最新文章,筛选自己感兴趣的热门关键词,然后挑出自己能看懂的,进行对比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然后确定题目,把文章写好一半就差不多了。这个环节可以多花点时间,取长补短,融合创新,顺利结合。总之,新鲜的东西一目了然。那么,要论证充分性,就要多用数据和史实说话,多用理论分析案例,要有问题导向的宏观逻辑。然后,就是重复率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再强调技术的使用。毕竟会涉及到更多的引用,就看我们自己的把握了。
文学、哲学、历史已经是三大学科,每一个学科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层,每一层又有无数的亚类、亚类、亚类...被分成无数个家庭。同时写这三篇论文是跨学科的,跨度非常大。
你想写的三个东西是中国哲学,近代史,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文学第一。“文学”这个词很模糊,很有欺骗性。让我帮你缩小范围。文学的核心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三样东西。所以你只需要总结现当代的诗歌,小说,戏剧。这个话题不仅限于“中国”,那么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范围。以诗歌为例,我随便提一个思路。五四以来,中国诗歌的意境发展如何?比如有一个节点,从传统的“节奏”变成了“抑扬顿挫”,本质没有变。都是诗歌的节奏,但是语言变了,新的汉语需要新的节奏。简单来说,这个东西,你主要关注的是诗歌、小说、剧本等艺术形式,内容是其次的。
近代史,首先是历史。只说“历史”通常强调经济史和政治史。也就是说,只有“历史”不包括“诗史”、“小说史”、“数学史”、“音乐史”、“绘画史”。简而言之,你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例如,从19世纪开始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
中国的哲学,首先是哲学。这个题目没有时间限制,太可怕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细分的领域。古代哲学很好处理。我能想到两本书,胡适的《中国哲学概论》和钱穆的《中国思想史》。你可以参考他们的目录。但胡适的书终结于公元前三世纪,钱穆的书终结于民国,但思想史并不是哲学史,很少有能当作哲学的。但现代哲学确实存在,而且比古代的那些更能称之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