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从《木兰词》中知道木兰从军的历史和历史背景?
以上名句出自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词》。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木兰词》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诗的双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著名篇章背后的历史故事。
木兰词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南北朝中后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动乱,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自公元307年起,中国北方陷入激烈的战役和动乱,先后建立了匈奴、鲜卑、羌、羯、狄等几个游牧民族为主的胡政权。
这一时期北方人民损失巨大,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忍饥挨饿。
但随着北方政权的统一,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中国北方逐渐完成民族整合,走向稳定。
国家征兵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木兰从军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征兵的产物。
当时的兵役制度要求每家每户至少有一名成年男性。木兰家唯一的成年男子是她父亲,她父亲500多岁,身体残疾。如果按照当时政权的规定,半个世纪的残疾老人还要上战场,无疑无异于死亡。
花木兰为父从军,蒙骗众人耳目,最后甚至立功,当上了将军。
这个传奇故事被视为民间传说,虽然广为流传,但相信的人并不多。
那么,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情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南北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比汉代有所提高的,因为当时的胡政权刚刚进入封建,防止男女低人一等的秩序还不够深入,女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其次,由于连年战乱和胡民族的融合,当时的北方政权大多实行军管,在这种背景下出现木兰这样的女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木兰在为父从军的过程中是如何骗人的。这些细节值得后人探究,但就这件事的真相而言,确实有其合理的成分。
《木兰辞》表现了那个时代老百姓的艰难困苦,苛捐杂税,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女性的包容。
时至今日,花木兰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成就斐然的女性人才的褒义词。这种文化现象已经遍布全球,无论是之前在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动画片,还是最近上映的花木兰真人电影,都是这种文化的产物。
相信在未来,隐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热门IP,依然会是全世界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