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介绍一下随州。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北纬31,东经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东经113度46分。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其中,山区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地530平方公里,河漫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1.3%、30%、7.6%和1.1%。随州北邻河南省南阳、信阳,南接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钟祥,正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界处。可以说,西有万罗,南有吴越,地危人危,扼住了项汉的咽喉。顾祖禹的《读史地纪要》曾这样描述随州的地理情况:“北接乃俄,东接韩冕,引项、应、申、安,确实重要;益阳南阳的锁钥匙,跟真公司的;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就在关隘旁边。使用Mushatokoro几乎是危险的。”
早在远元古代中期以前,随州地区就被原始海洋所覆盖。在吕梁随后的构造运动中(约17亿年前),由于地球构造运动的加剧,岩浆不断生成,地壳强烈褶皱抬升,部分地区海水后退,使得鄂西、湖北大别山首次成为陆地,而随州地区仍沉睡在大海中。寒武纪早期(约6亿年前),包括随州在内的大红山地区成为古岛。晚寒武世(约5亿年前),绥南盆地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志留纪末(距今4亿年左右),随着随州西北部的武当山长成陆地,随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成为陆地。二叠纪(两亿多年前),地壳再次频繁升降,湖北有两次大的海进和海退,随州也处于变动状态。直到三叠纪末(约2亿-1.9亿年前),地壳再次抬升,随州终于和整个湖北省告别了大海。
地球的构造作用造就了随州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貌,形成了良好的地形特征和复杂的地貌景观:山川纵横交错,谷坡相接,丘陵与平地相呼应,素有“千山万泉千洞”之称。随州以北是桐柏山,属于淮扬山西段。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为褶皱断层山大红山,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间有丘陵和斜坡,中间有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狭长的平原,称为绥枣走廊,是古今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平原上,有吗?水流过它。?水是汉水以东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大红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在应城、云梦交界处流向夏嘴。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流入汉水,东支经云梦至孝感至武汉至陈家集至长江。你在线吗?在水的两岸,艾白支流呈脉状分布,其中决水、漂水、贫水、均质水,流量较大,形成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为涞水流域。可以说是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同样,地球的构造作用给随州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大理石、铜、金、铁、硫和石油。
生态环境
随州地处中纬度季风环流区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随州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季冷热时间短。据统计,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865-1070 mm,影楼总时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红山地区,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植物物种,主要有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落叶乔木混交林。茂盛的植物和丰富的果根使随州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可以说,随州自古以来就是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古代,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原始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随州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果根丰富,动物众多,大红山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溶洞发育。因此,随州成为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编钟与随州
编钟与随州
1978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一条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出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质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许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当时因为“文革”刚结束,军队还在参与一些地方工作。而且我军是随州唯一的建制师,所以应当地邀请,我军参与了古墓的发掘和保护。当时我刚调到总部政治部新闻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项工作。所以我亲自参与了一些古墓的发掘工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一些场景。“擂鼓墩”在发掘前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北面是桐柏,南面是卧山(大红山)。群山连绵,古墓密布。相传,公元前605年(九年),幽尹(相当宰相)杜月姣起兵造反,并与之狼狈为奸。楚庄王率军追击,亲自击鼓督战,终于消灭了叛军,因此得名于此。两千多年后的某一天,随着解放军战略建设时的一声炮响,这个沉寂多年的地方又出名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考古发现呈现在世人面前。
曾侯乙墓建在红砂岩坡上,石头凿成洞穴状。墓主人是战国初期曾国(春秋时期隋国的疆域)一位名叫B的君主。墓口东西长21m,南北宽16.5m,墓深11m,墓面积约220m。它的形状很像我们今天的三室一厅,分为东、中、西、北四个房间,都是用巨型优质楸树隔开的小房间。其中中室最大,南北长9.75米,东西宽4.75米。它主要存放钟等青铜礼器,而其他三个房间存放棺材和其他随葬品。主棺分两层,外棺高3.5米,内外棺均彩绘;棺材有21口,大部分都是彩绘的。大多数受害者是13-25岁的年轻女性。从尸骨中是否存在利器或挣扎的痕迹来分析,这些殉道者可能是被活埋,也可能是被杀害后被装进棺材,可见奴隶社会实行的殉难制度极其残酷。
古代帝王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和陪葬品被破坏和盗窃,往往不遗余力地投入物力,把陵墓造得非常坚固,保护措施也相当严格。曾侯乙墓也是。从整个墓室结构来看,上部和墓室周围填充了厚厚的木炭,总重量约6万公斤,用于防潮。木炭上覆盖一层半米厚的梓木方,梓木方内填充厚度超过10米的绿糊黄褐土,具有很强的密封作用。重达数吨的石条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褐土上,被称为盖石。再往上是厚厚的一堆土。
然而,如此严密的防范措施未能阻止盗墓贼的光顾。发掘中,在墓上方西端发现了一个深十余米的盗洞,在盗洞底部的泥土中发现了一具骨架和几件古代盗墓工具。据考古专家分析,盗墓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战乱频仍,百姓水深火热。几个盗墓贼在月黑风高的时候来盗墓。经过几个晚上,他们尽了最大努力,终于穿过了那个洞。但不知道是墓中深度缺氧,还是墓中有什么,隐藏的武器。一个盗墓贼在腰间绑了一根绳子,一进墓就死了。上面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天天逃。幸运的是,墓中的文物并没有丢失。
不知道是因为千百年来的自然渗漏还是山洞被盗。墓穴打开后,发现里面全是死水。水是深棕色的,就像从煤矿里流出来的一样。所有的文物都泡在水里,无一幸免。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污水中流失了两千多年的各类文物却丝毫没有受损。出土后,它们会一如既往的明亮,耀眼,迷人。
古墓的挖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绿色的石膏泥、沉重的石条、方形的子木、黑炭、重达数千吨的覆盖物、珍贵的文物,都需要从地下运到地上。所以我军专门派了一个连配合考古队,铲挖,日夜奋战,还专门派了一辆吊车(吊车司机马树祥同志,现就职于徐水县公安局)负责较重的。随着墓中的水被抽干,墓中大量文物暴露出来。经考古工作指挥部和部队首长协商,所有出土文物由军车运至部队营房,放在我师礼堂宽敞的舞台上逐一清点、擦拭、整理、检验。
经过初步清理,曾侯乙墓已出土青铜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漆木器、竹简等15000余件,为中型博物馆。墓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是精品,都令人叹为观止。我记得有一个两尺多长的金弹簧,是用直径不到一毫米的金丝做的。它在我手里非常有弹性,闪闪发光,很难想象当时的条件下工匠是如何锻造出来的。在众多文物中,数十件木制漆器也非常引人注目。有碗、碗、盒等。漆器中,内有一码砖红色,外绘黑红漆器。表演的主题一般是游鱼、鸳鸯等。,色彩鲜艳,图案生动。这些漆器埋在泥土里久了,不仅没有变形腐蚀,连一点褪色的漆也没有消失。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一件后来被专家命名为“六合”的青铜器,在迄今为止国内外出土的文物中绝无仅有。它的形状非常独特:一只细长的鹤头上长着两只鹿角,大声鸣叫,展开翅膀。看着这只超凡脱俗、栩栩如生的“鹿鹤”,人们不禁赞叹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后来“六合”也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一进城,就看到高傲的“六合”站在街中心的花坛里,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古代随州的灿烂文明(六合在这里已经不存在了)。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吉祥物“楚楚”以鹿鹤为原型。
但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24件古代乐器,其中以编钟这种体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打击乐器最为壮观。这套铃铛***65块,总重量2500多斤,大的没有水桶大,大的有五六百斤。它们设计精美,非常壮观。出土时挂在铜钟架上三层。只要敲击刻在铃底的音标,就能发出或浑厚或清脆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经湖北省专家用精密仪器测试,其准确发音用现代标准乐器一点都不差!我记得,测试结束后,在场的专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无法理解2500年前人类如何在非常简单的冶炼条件下锻造出如此精美的乐器。这套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它被誉为“世界奇迹中的瑰宝”和“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湖北纪实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冲进来,全面反映发掘工作,重点表现编钟。于是,在我军礼堂,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师宣传队的几名女兵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编钟音乐会:《东方红》《太阳升起来了》《中国出现了一个毛泽东》...钟声美丽而震撼。后来是编钟奏响了《东方红》这首歌,在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反复播放,古韵新声传遍世界,传入太空。前段时间,我有幸再次踏上随州。卧山脚下,河边,如今的“擂鼓墩”已被打造成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景区。
二、颜地神农和随州骊山
因为神农和颜地有时差,所以在讨论他们的出生地时把他们分开是合适的。至于炎帝神农统一后的出生地,那就另当别论了。
(1)神农的出生地
根据大量文献记载,神农出生在烈山。“普通话?鲁豫说:“过去烈山氏得天下,其子为栋梁,可耕百种庄稼蔬菜。“《左传》?召公二十九年也说:“有一个烈山氏的儿子,叫朱越,从夏天就开始拜了。”礼记?《祭法》的表述基本一致:“李善家有天下,子为农夫,可耕百谷;夏之衰,周弃之,故我以为是粟。”已经充分证明、烈山、骊山实际上是一个人,他们的儿子朱或农就是神农。烈山很可能是神农的祖先,也可以说是第一代神农放火烧荒地,或者人给山命名,或者山以人命名。总之,毫无疑问,神农始于烈山。
唐代萧德言编《扩志志》记载:“历山在随州睢县北,山东有石洞。昔神农生于李湘,所谓骊山氏,春秋时为郭利。”?晚唐李继孚编撰的《元和郡志》记载:“隋县,汉代旧郡,属南阳郡。也就是跟国家城市,过去没变过。.....骊山,又名烈山,在县城以北一百里。”《礼记》说:李善氏,颜地也;始于骊山,故称骊山氏。”
北宋王存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寺,在李村。”
南宋米罗《道史》记载:“神农井在莱山(即历山),古语一井取之,八井皆动,人不敢动。如今唯一的山洞是大树旁的树荫,也就是建立俱乐部的地方。”
章学诚主持了清代《湖北通志》的编纂。《地理志》记载:“李湘,在本州北部,今名骊山店。.....亦云赖乡,故赖也。有神农社。”
以上记载均表明神农出生于历山,历山位于今随州北部。神农生于随州历山,几代同堂是真的。
(2)炎帝神农统一后的出生地。
炎帝神农合一的历史事实虽然在古代就形成了,但大一统的观念直到秦汉才形成。
最早指出炎帝神农氏出生地的学者是东汉著名儒生郑玄。郑玄根据“国语?鲁语与《左传》中的展鸟?蔡邕《召公二十九年》关于烈山氏及其后裔的论述,依据的是秦汉时期炎帝神农合一说。《祭法》中类似记载注释时,将李善家或烈山氏、颜地视为一人:“李善家,颜地也。从历山,或烈山氏”。由于郑玄认为烈山氏(神农)与颜地是一人,所以他的出生地自然是在一个地方。不久之后,吴率先响应了三国时期的郑。他在为国语写作?鲁豫在评论鸟的话时说:“烈山氏也是炎帝的名字。来自烈山。仪式(记得吗)?祭祀法以烈山为历山。“由于先秦典籍只记载了神农(烈山氏)的诞生地,而没有炎帝的诞生地,所以郑玄和赵薇认定炎帝和神农结合的诞生地是烈山。
那么炎帝神农统一后,出生地是“烈山”还是“华阳”?我们认为,神农和颜地是先秦典籍中两个部落及其首领的称谓,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炎帝神农统一后有“烈山”和“华阳”两种学说。前者可能因神农出生地而沾炎帝,后者可能因颜地出生地而沾神农。因为五行学说把颜地学派设定在南方,这就让“华阳说”走到了谷底,让“烈山说”更是锦上添花。两者结合后,华阳被炎帝神农感动,烈山被炎帝感动。但由于颜地位于南方,所以烈山说比华阳说更有道理。而且,曾的故国,定都随州骊山(烈山)的姜氏,无疑是地道的苗。所以,如果一定要找出炎帝和神农的出生地,“骊山论”的理由是最充分的。更何况炎帝神农氏的遗迹在长江支流汉水中游最为常见,随州历山最为集中。相传谷城县因颜地神农尝五谷而得名,神农架因颜地神农尝百草而得名。至于随州历山,有神农洞、神农府、神农井、神农会等遗迹:湖北省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随州志?风景,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8。因此,可以说历山是颜地神农的故乡。
随州旅游
随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闻名中外的“颜地神农之乡、编钟古乐之乡”,拥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随州是中国的祖先颜地神农的出生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颜地神农皇帝的生日,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城西墩鼓楼出土的战国早期文物大型成套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的历史,被列为世界八大古代奇迹之一。
随州曾是隋文帝的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得名。随州山川秀美,大红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峰江等景区享誉省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美轮美奂东华,明月川藏”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被誉为“北楚天空第一峰”的大红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群峰雄伟,山清水秀,林幽草幽,泉醇湖美。丰江、徐家河水库两岸,杨柳依依。数百个岛屿竞相展示,渔船游弋,被誉为“水上乐园”。平井黄土、武胜三大古隘口,地处险要,巍然屹立,气势非凡;吴山鸡鸣山,相传以道教发源地张三丰命名;高尚三滩景区等。一切都令人着迷。
随州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古代的颜地神农。春秋时期有季梁、隋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唐朝有胡子扬,李白与胡子扬交往频繁,写了不少诗。至今有《随州紫阳先生壁题》、《冬送香烟随州紫阳先生定夏楼序》等。现在随州计划重建定夏楼,保护贤光寺等文物,并将其扩建为贤光山旅游景区。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在随州任刺史,《刘随州集》代代相传。宋代有欧阳修。他4岁随母亲来到随州投靠叔叔,24岁离开随州北上求学,留下了五眼桥、八角楼等遗迹。在元朝,有明于震,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和大夏的创始人。原名于敏真,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柳林古城是个迷。元末农民起义攻打重庆,攻陷成都,定居四川,自称甘川王。郑智二十二年(1362),皇帝设于重庆,国号大夏(史称“明夏”),建立元朝。明军大举入川,依附于明朝。到南京后,封为归义侯。第二年,朱元璋怀疑旌鸣有外遇,把家人送到朝鲜。
地理位置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邻四川、陕西,北临中原,南接江汉。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荆楚与中原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版图。随州南有大红山,北有桐柏山环绕。它是中国著名的南北界河淮河的发源地。地貌包括山脉、丘陵和冲积平原。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随州市,地级市,辖曾都区、广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红山风景区,幅员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历史和文化
随州历史悠久。据《礼记》、《左氏》等多种文献记载,随州古为烈山氏,中华民族的始祖颜地神农始于烈山。五千年前,颜地神农在这里“耕读五谷,尝百草”,开启了史前农耕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这里就制作了印章。《左传》中有“汉华东之国与之共长”之说。每年农历4月26日,随州都会举行隆重热烈的“中国湖北烈山颜地神农节”,纪念华夏始祖的诞生。这一天,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等海外华人组织都会派团参加节庆活动。
说到随州的文化背景,不能不提到青铜编钟。1978年夏,在随州城西一公里的擂鼓墩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各种珍贵文物l5000余件,其中一套大型青铜编钟被称为稀世珍宝。这枯萎的损失有65块,军队有三层,气势磅礴,神奇无比。宏伟的规模,精美的铸造,珍贵的金铭文和完整的音阶不仅让世界惊叹,也让全世界的人对随州刮目相看。这套编钟出土于2400多年前的随州,是“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乐器和礼器之王”,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将中国古代音乐史提前了500年。
基础设施
彰显历史文化名区的魅力与优雅,追求现代开放城市的豪放与胸怀——随州人用这种形象定位改造和装饰自己的家园。市政广场、神农大道、白云大道、飞鸟路等市政工程全面开工并陆续竣工;实施沿河大道、316烈山大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高标准包装改造,立交桥维护,明珠广场、白云山公园商业旅游街、88街巷道路绿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白云湖水库即将建成,届时白云湖将成为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市湖泊。城南新区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12现代住宅小区和商业步行街,市区街道形成五纵六横的大格局。市区43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武汉至安康复线、西宁铁路及与武康铁路唯一的连接线312国道、316国道、l07国道贯穿全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韩石高速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均在随州市郊交汇,即将开工的马竹高速公路将经过随州开发区西河镇。
工业概况
随州坚持“对外开放、工业兴市、项目兴市”,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于中原腹地。
波导公司催生信息产业城。波导随州公司是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以外的唯一生产企业。目前,已有德力电子科技公司、陆发特效公司、韩国A&B公司、新加坡Melody公司、日本东芝松下三井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落户随州。根据波导公司的市场规划,随州公司三年内年销售收入超过6543.8+00亿元。
东风公司诞生了改装汽车城。随州改沛汽车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4年,东风汽车公司在原湖北汽车厂的基础上重组了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制造公司。随州有53家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去年实现总产值29亿元,已成为湖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重要的改装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07年,随州获得“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多家中外知名汽车企业落户随州。
武汉建民催生医药化工城。2000年,武汉健民集团先后兼并随州制药厂、楚天制药厂、楚天外药公司,拥有颗粒剂、冲剂、口服液等18个品种,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以武汉健民为代表,随州医药化工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59家,资产超过6543.8亿元。
武汉大学科技园诞生新材料城。2004年初,武汉大学在随州正式建设了集R&D、成果孵化、产业化、风险投资、园区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王业园区,拥有10产业化项目的生产技术。这些项目都是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目前,工业园区已启动生产改性纳米硅胶康氧基硅坑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材料项目,年销售额12亿元,利税4亿元。
苏铁集团催生纺织服装城。2003年,集佳与刘颖共同收购苏铁公司,成立随州苏铁纺织有限公司..一个以苏铁、靖康为龙头,集纺纱、印染、服装加工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正在随州展现出勃勃生机。今年,随州市将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积极培育品牌,在316国道沿线建立纺织服装产业走廊。
香江集团孕育了一座商务旅游城市。香江集团是以家居流通和物流市场为主业,以房地产和金融为两翼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2003年,湘江集团计划在365、438+06国道沿线收购1万亩土地,投资8亿元建设湘江随州商务中心。目前,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批发市场已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以编钟和颜地神农为特色的旅游业继续巩固和发展。2004年,随州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亿元。
随州人文环境优雅,自然风光秀丽。“峰陡、林幽、洞奇、湖美、泉醇”,既是随州西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楚天空第一峰”大红山的典型写照,也是随州绝佳风光的浓缩。在这片土地上,古老国度的遗风、颜地神农文化的内涵、编钟文化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淳朴的人文氛围。随州将成为一个旅游城市。颜地神农骊山景区和大红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紧张建设中,环城公路将连接擂鼓墩和骊山景区。新的随州博物馆将于2008年6月5438+10月开放,以庆祝出土编钟30周年。
随州行政区划
随州行政区划
随州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土地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下辖一市一区:广水市、曾都区。
广水市有18个乡镇。
曾都区有29个镇、办事处、市场。
广水市有18个乡镇,即:
武胜关镇、城郊乡、郝店镇、林平镇、马坪镇
杨寨镇吴店镇李店镇太平镇广水办事处
陈翔镇罗店镇长岭镇十里办事处
关余店镇蔡河镇营山办事处
曾都区有29个镇、办事处和市场,即:
三里岗镇、柳林镇、双河镇、红山镇
均川镇覃桢安居镇万福店农场
新街镇罗阳镇何典镇府河镇
西河镇万店镇高塍镇尹店镇东城办事处
曹甸镇小林镇淮河镇新城镇西城办事处
万和镇上市镇唐县镇五山镇南郊办事处
历山镇北郊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