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易镇的历史追溯

构建:

汉代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杜琼设张越县,今蒋易设三江县,西设石背山、雷伊、浜浜、仁和。北至同安、攀枝花、拉拉;东至集义、万德、东坡、何震;南至雷沃、能玉、萨芝、帕朗。《汉书》补注写道:“三江今会理府东南,隔金沙江,江东灵家,江南元谋,禄劝县北洒店。”王莽当政时,岳岗县改组为岳岗县,隶属关系不变。后汉改三丰郡,《华阳国志》注载:“绛为'缝'之误,'绛'与'丰'相连,'丰'读如华盖,故晋人读'三丰'为'三播'”。又称小会议,“路通宁州,路通庆陵县……”,西晋时,治县。粤港县没有县。唐武德七年(624年),三江地以北七郡,江南墨玉县,归西域州管辖。贞观三年(629),西域府改为都督府,两郡仍属之。贞观六年(632),密州及郡划归戎州都督府。《资治通鉴》记载,唐高宗永辉三年(652)废,其地区在林德元年(664)前属朗州都督府,当年归耀州都督府。隆硕中期,密州废耀州,蒋易属之。大理国政权初期,乌曼中牟靠着衣装出身的阿坦江开始在江边地区生活,他的孙子阿罗希就是大理国国王高泰。阿罗仗着高的权势攻打龙纳城,于是以祖名称之为“江”,被调去会川节度使,后调任会川总督署。大理后期,原江部东南地区被江边地区占据。蒙古宪宗五年(1253),河边地区改为万户府,绛区属之。元八年(1271)五月,绯红之地被罗兰土司所坡。太平九年,被调到会川。至元十一年(1274)建立云南省,由路、州、府组成,设有驿站以方便邮政投递,并设有蒋易站。元十六年(1279),蒋易为河曲郡,元二十六年(1289),河曲郡为州,为武定军民府。洪武十五年(1382),武定军民府改为武定府,隶属关系不变。嘉靖四十四年(1565),当地族群在武定起兵反封先祖,当地民众由安至三改姓李,于是成为武定李土司的世袭领地,迁至武定府。康熙三十八年(1699),土司子比人与土司李为齐(7)嘎等19村发生诉讼。过了几年,查了云南历代的记载,李土司败诉,李土司胜诉,以蒋易为依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江北属河曲府,划归武定府,改直隶府三十五年。民国元年,金沙江分县,蒋易属之。民国7年(1918),金沙江分县(又称县),行署由河边迁至江北镇(今蒋易街)。19 (1930)年,该县划为武定县第六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武定县设八乡(11),原第六区分环江(今边江乡)、江北2镇(1950 1),成立江北镇解放委员会。武定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原为环江。1951更名为第五区,原江北镇改为蒋易、贡茶、依都拉乡。1955 165438+10月13原第五区的河边、蒋易、芝麻、卡莫、阿卓、马拉莫、贡茶、依都拉八个乡合并为元谋县,为河边乡。1958年3月,伐区辖蒋易、贡茶两县。5438年6月+10月,晋江人民公社成立(驻江边)。原两乡分金源、白果、依平、金马、新民、华丰、石头村、姜钟、胜利、李安民、马拉、依都拉、海心、新海、太平、贡茶(行政区)10月29日,1961、10,蒋易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下设蒋易、浅谷、画家、马拉、贡茶、依都拉六个行政区。1962,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小)公社。1969,原区重建蒋易公社和(小)公社。1973年,公社队规模调整为八个大队,即阿萨古、羊拉溪、蒋易、水平石、板青、新海、画家、贡茶。原杜拉和马拉两个旅属于新建的兵农公社。1979,并兵农公社。蒋易公社下辖蒋易、水平石、阿萨古、羊拉溪、新海、画家、板青、贡茶、依都拉、马拉、石头村、阿古祖、太平13大队。

1984年体制改革时,蒋易公社改为蒋易区,导致1镇10乡,即蒋易镇、糯拉米乡、水平石乡、板青乡、新海乡、画家乡、贡茶乡、太平乡、依都拉乡、银杏乡、阿古祖乡。全乡下辖59个行政村。1988,区改为乡,乡人民政府下辖的镇改为行政村,但规模不变。村下有63个村委会。1995,该乡辖11行政村,81农业生产合作社。

2000年7月,村级体制第一次改革,乡人民政府设立了11村委会:诺拉甫、蒋易、水平石、板青、画家、新海、贡茶、太平、伊都拉、银杏、阿古祖。村下有63个村民小组。

2004年2月,蒋易乡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同时四个村委会合并,即撤销新海村委会,并入贡茶村委会,成立贡茶村委会;撤销阿古祖村委会,并入白果村委会,成立白果村委会。有8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