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的文化特色是什么?
“陈尚书庙”建于明代“宝颜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沙墟西街的“陈尚书庙”。
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沙墟陈氏家族的祖先陈宪而建的。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至今已有453年历史。
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354.7平方米。
门前有个广场,面积1672平方米。
村里的老居民告诉记者,祠堂两边有6个旗杆夹,现在没有旗杆夹了。
头门东西两侧,青云巷直通后花园。石横匾顶上,楷书镌刻着两个苍劲的大字,东为“青田”,西为“洗日”。
这个祠堂是一组有三个入口和两个天井的建筑。
一进立面,三室宽16.4m,两室深7.8m,大门前一对花岗岩石狮威武雄壮,是典型的岭南石狮工艺。横梁和拱门都用木头雕刻得很漂亮。
两进大堂,三间房宽16.4m,三间房深12.2m,正面两侧有石护栏,柱内石碑上刻人。
三间房宽16.4米,深10.2米。前面有石头护栏,门前石阶两边有一只南狮。堂内有一座红色的沙石祭坛,上面有一个红木做的神龛,用来放置祖先的神龛。
它仍然是人们祭拜祖先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陈宪是北宋元丰七年的一位秀才。被翰林院任命为工部官员、礼部侍郎、中书编辑,妻子贾被朝廷任命为夫人。
参与文物调查的专家陈告诉记者,根据南村镇坑头村、石桥街道沙圩村、石楼镇赤岗村带回的陈姓族谱和迁居秘鲁的陈姓后裔,陈宪是定居坑头村的东晋前将军陈宣德的第19世孙(后人因避清“叶璇”而改名“元德”)。他的父亲是陈乐府,祖父是陈蓉。
宋徽宗送给陈宪一方珍贵的砚台。
《沙墟村族谱》记载了陈宪与宋徽宗赵霁的一段轶事:惠宗皇帝曾赠陈宪皇家礼物“包青天砚”,并赠其砚背镌刻五言诗一首:“马以功勋名,名留玉里乡;仁者寿,仁者日日庆。
石眼星朗,池心洗日;书房是铁砚,在中心之外。”诗中清楚地表明,徽宗对陈宪的人品是非常赞美的。
因此,祠堂也被称为“宝颜堂”。
青云巷牌匾上的“青田”“洗太阳”也出自这里。
解放后,“宝颜堂”长期作为学校使用。
专家指出,“宝颜堂”建筑宏大,占地广阔,石雕、木雕、灰雕制作精美,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番禺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钟志平表示,番禺文物调查部门准备将这座祠堂申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