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那些国家结盟。
轴心国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由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领导,以及与之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字来源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6月1936+065438+10月1日的一段讲话:“柏林和罗马之间的垂直线不是屏障,而是轴心”。因为柏林和罗马在同一条经线上,后人把法西斯联盟称为“轴心国”,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背景介绍
1936,10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联盟条约,协调对外政策,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称《铁约》)。在此之前,日本已签署了国际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外交代表签署了三边同盟条约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于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5日,日本向盟军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成员国
德国于1940年9月27日加入,0945年5月8日投降。
意大利于9月27日加入,1940,0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0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5日投降。
匈牙利1940 165438+10月20日加入1944 65438+10月6日退出。
罗马尼亚1940 165438+10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1940 165438+10月24日加入(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1941 3月1加入,0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1941加入1941 3月27日退出(政变后南斯拉夫被德国控制,成为德国的附属国)。
克罗地亚1941 6月15日加入(傀儡政权)。
需要区分轴心国成员和反对* * *生产的国际协议成员。作为轴心国成立的标志,《三国公约》是军事同盟条约。《反对* * *生产国际协议》是反对* * *生产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当其成员受到第三国攻击或被第三国攻击时,反对* * *生产国际协议的其他成员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仅包括上述八国(南斯拉夫加入两天后退出)。然而,历史学家通常把反对* * *生产的国际协议成员算作轴心国成员,尽管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没有加入三国公约。
傀儡政权
满洲国(反对* * *生产国际协议成员)蒙新联合自治政府(反对* * *生产国际协议成员)
汪精卫政权(国际反* * *生产协议成员)
斯洛伐克(反对* * * *国际协定成员)。
克罗地亚(反对* * * *国际协定成员)。
塞尔维亚,意大利社会和中国临时政府和自由印度。
缅甸的巴莫政权,菲律宾的劳雷尔政权。
轴心国的伙伴。
芬兰(反对* * * *国际协议成员)、西班牙(反对* * * *国际协议成员)、泰国(反对* * * *国际协议成员)、法国维希。
折叠轴的占用功率
法国、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和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南斯拉夫。
成因
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分为两大源头:欧洲和亚洲。在欧洲,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一战的结果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国成为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在远东,日本的军事化导致日本为了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而侵略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