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在历史文献中,先秦的左丘明在《左传·公爵十八年》中写道:“周子有弟而无智,故分不清糠麦,故不能立。”解释: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他连什么是豆什么是麦都分不清,所以当不了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就已经广泛种植小麦,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应该能够区分大豆和小麦。
当然,殷墟甲骨文中也出现过“来”和“麦”两个字,其中“来”指小麦,“麦”解释为大麦。“来”字是象形文字,原意应该是特指小麦。
在古代颗粒食物传统的背景下,小麦和大米、小米一样,可能会被煮着吃,难以下咽。所以北方产量和种植面积都不大。直到秦汉时期,小麦才被磨成面粉,蒸成馒头,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取代了小米和黍。与西方烤面包的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传统的代表,它和面条一样受欢迎。
扩展数据: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三大主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四大农业原产地对世界的贡献已经基本有了定论。比如西亚贡献了小麦和大麦,中南美洲贡献了玉米、土豆和花生,非洲贡献了高粱,中国作为主要农业产地贡献了大米、小米和大豆。
根据近年来的考古进展,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考古学家在大约一万年前的北京东湖林遗址漂浮出少量碳化的小米颗粒,表明当时已经开始种植小米。
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内蒙古兴隆沟遗址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粟和黍,在河北武安的磁山、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陕西华县的老关台、甘肃秦安的大地湾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植物。
这个非农化阶段就是第二个阶段,也是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关键时期。农业的起源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到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基本确立了旱作农业,农耕取代了采集和狩猎。北方旱作农业体系形成后,在5000年至3000年前,逐渐由单一作物种植体系转变为多品种作物体系,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经济基础。
最终,来自西亚的小麦取代传统的谷子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主要作物,形成了南稻北麦的大格局。
人民网>西方小麦如何成为中国的馒头(文明码)
百度百科-不要区分皮壳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