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部画师助理邹义贵因昆曲而被皇帝所知的一段轶事。

历代笔记小说中记人的叙述往往是:有真人或无真人。结果往往是真假难辨,混淆视听。这样的结果也会让人把严肃的历史娱乐化,或者把小说娱乐化当成历史真实;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招致严肃或者假正经的人的憎恨,当然也一定会引来很多好奇的围观。

历史和笔记小说都是写给人看的。如果读完之后,读者能有朴素的快感,中层的感悟,细致的分析,就不会承受历史和笔记小说的文字流传至今的事实。

在这里,根据笔记,为一个人,讲一个故事。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邹一贵。

邹一贵,《清史稿》(卷350,列传92)已经流传。

既然正史已经流传下来了,那就按照正史来认真介绍他吧。

邹义贵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卒于清高宗三十七年(公元1772),享寿87岁,也可作为例证。

字原赞,号小山,二号晚知老人,江南武进人。

祖父对他很忠诚。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参加宫试,进士。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审丑状元的身份补考宫廷,一举夺冠,并被授予国子监称号。

清世宗雍正五年(公元1727),一名进士被调到庶吉士,由翰林院授予编审。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任云南道刺史。

清高宗七年(公元1742),调任礼部。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后,升任太常寺邵青。

此后,历经四次升迁,官拜礼部侍郎。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留内阁学士。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请求做官,朝廷下旨,准许原品退位。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为庆祝京师生日,被朝廷封为侍郎,在籍贯享受俸禄。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在从京城回家的路上死于东昌路,被朝廷封为尚书。

他擅长绘画和园艺。后为“清六派”之一、常州画派创始人云南天(原名葛)后,成为专家。他曾经创作了一百卷画,一花一诗,呈献给皇帝,受到皇帝的称赞,并为这幅画写了几百首绝句。虽然他晚年受到了轻微的惩罚,但是当他回到李的时候,据说皇帝还写了诗送别。

据正史记载,此人已严重完蛋。

下面,根据笔记,轻松说说。

清代孙敬安《栖霞阁野骑》中邹小山的轶事是其源头。

换句话说,邹小山的文采可圈可点,令人刮目相看,还会画画。他的画,人能得一尺半时,视为珍宝,要小心收藏。

邹小山在认识之前,喜欢恶游,特别喜欢吹口哨。当时有事,邹晓山就和梨园的弟子们呆在一起,做一些歌曲和歌词,乐在其中。

邹小山的父亲,性格比较严肃,非常讨厌儿子的行为。他多次训诫邹小山。但是;邹小山不可救药。

父亲大怒,将邹小山踢出家门,并严厉训斥。出门后不准他说自己是亲生儿子。

被逐出家门后,邹小山断绝了经济来源。他无处立足,只是在村外徘徊。

时间长了,邹小山也不好意思了。他无法忍受这种无助的生活,却又不敢回家。于是,他找自己熟悉的人向父亲求情,希望父亲能有点怜悯,哪怕不让自己回家,也给他点钱。

去找邹家友的人说好的说坏的,邹小山的父亲始终不为所动。

游说无果,邹小山又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要求游说者再次到他家乞讨。

这次准备的理由也很充分,很感人。因为,那时候邹小山已经是个学生了,所以他跟说客说他要去考试,请求父亲大人发发慈悲,给他一些费用,让他做做上进的开销。

邹小山的父亲很坚决,现在拒绝了说客。他还说:

“孩子们,如果一个人品德高尚,生活贫困对他有什么坏处呢?如果他不贤惠,即使他能为自己的身体增添财富,他最终能避免像敖氏那样昏昏欲睡吗?”

没有从父亲那里拿到一分钱,邹小山在村里根本站不住脚。最后,他决定独自北上。出村时,邹小山身上只带了一块布。

在北上的过程中,邹小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棉絮从布被子里取出来,天黑后把草根和树叶放在布被子里,然后假装吃力地背着,就像扛重物一样,然后去旅馆要求住宿。第二天,天还没亮,邹小山就把被子里的草根和叶子倒在地上,放好布被子,悄悄打开门溜了。

很多时候,邹小山离开酒店,店里的人是不会怀疑的。他们都认为他带回来的东西还在店里。他肯定不会丢下东西,很可能只是早起出去走走。谁知,他白赚了一晚上的饭钱和一晚上的住宿费,就这么走了。

邹小山在路上一路用这一招,屡试不爽。没有一个人被抓到并受到惩罚。

到了首都后,邹小山无事可做,依然在歌舞厅之间闲逛。在歌舞的地方,邹小山和艺人们一起演奏丝竹。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被人鄙视的行当里还有一个落魄的贵族世家公子。

京城之中,是繁华之地,声音天下第一。那一天,昆曲是最受欢迎的。因其盛行,其财不薄;因为财不薄,所以很多热爱昆曲,才华出众的人都在其中。当时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等等都学得很刻苦、很精深,很多地方都严格要求细致入微。

邹小山就混迹于这一行。与那些专业人士相比,他的技术还远远落后,很难跟上。久而久之,那些技艺超群的艺人都给了邹小山一个白眼。因此,他在这里并不快乐。

有一天,皇帝传旨,让昆曲队在剧场演出。巧了,那天邹晓珊喝多了点酒。

进入皇宫后,他并没有太在意自己的酒量,所以一身黑粉色出现。演出的曲目是《李三郎结古催花》(唐玄宗)。

皇帝看了戏很高兴,忍不住去拨弄乐器。因为皇帝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节奏旋律错误很多,主要演奏者被皇帝弄得很惨。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邹晓珊的演唱。他仍然能够随机应变,随意调整节奏,他抑扬顿挫地唱着,一切都与演出的节拍相一致。

皇帝很高兴。他对邹小山的昆曲唱功非常满意。

邹晓山在内廷唱过几次后,皇上问起他的家世。邹小山不敢隐瞒,就实话实说了。

皇帝一听,知道他是个出身名门的秀才,马上命邹晓山去国子监上学。

之后,邹小山考上了高中。

邹晓珊高中进士的消息传回家后,父亲根本不相信,坚持认为一定是搞错了,应该是同名同姓的人。

邹小山做官后,皇帝知道了他的往事,但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往事而看不起他,反而经常批评他做官。正因为如此,邹小山才下大力气还债。最后,他登上高位,成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大臣。从这个。也可以看出皇帝在用人上还是有自己的策略的。

认真的人,容易的事,大家都可以嘲笑一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