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桓是个诚实的人,有很强的原则。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罗荣桓:“荣桓是个诚实的人,有很强的原则。他能顾全大局,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政治工作需要这样的干部。”这篇文章摘录了几个例子:

1.处理西湖苏渡事件,解救梁兴初等犯人。

湖西(微山湖以西)的“苏陀”最早是由区委下属的湖滨地委建立的。1939年8月,湖滨区委组织部长王诬告湖西干校教师魏定远为“土匪”。并得到时任湖西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王凤鸣的支持。两位国王还挟持了苏鲁豫区的党委书记,并同意了他们的行动。所以他们刑讯逼供,诱供,串供,然后根据口供抓人。如此恶性循环,“托派”越多,“肃反”就越多。

罗荣桓得知后,率一支警卫部队和保卫部门的全体干部火速渡过微山湖向单县进发。到达4旅站附近,住在一个小村子里。

在村里,罗荣桓看到街上到处张贴着题为《告苏鲁和河南人民初战告捷》的油印传单。罗荣桓看了王凤鸣编造的谎言,气愤地说:“党组织被打倒了,大批党员干部被杀害了,人心惶惶,干部战士没有安全感。你说什么‘初战告捷’?”如果是‘完胜’,那会是什么样子!"

按照事先的安排,罗荣桓将与王凤鸣会谈。王凤鸣一踏进门槛,就看见罗荣桓政委皱着眉头,从眼镜后面盯着他。他以前是罗荣桓的警卫员,所以低头行了个军礼。他手里拿着一叠提前赶出来的材料,假的就是假的,报告漏洞百出。

平时很有耐心,总是让人把话说完的罗荣桓,实在没有耐心听下去,于是打断他,直截了当地问:“你们为什么抓梁兴初(第四大队队长?”

"他是托派分子,与徐州的敌人有勾结."王凤鸣硬着头皮非理性地回答道。“有什么证据?”罗荣桓问道。

王凤鸣一举手,就说:“还有别人的口供。”“你是怎么得到这份供词的?”罗荣桓变得严肃起来。他根本无视这些材料,在王凤鸣回答之前,他进一步问道:“你打人了吗?你逼供了吗?有什么惩罚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是一个弹幕,王凤鸣不知所措,不得不承认他犹豫地使用了惩罚。

“刑讯逼供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别人的历史,难道不知道梁兴初的情况吗?他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十几次受伤。他怎么会变成反革命呢?”

王凤鸣还想狡辩,罗荣桓生气了,厉声质问:“你们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也不请示,也不报告。你有多无法无天?”!如果我没有带兵来,我想你会逮捕我的。"

据梁兴初回忆:

梁兴初

当时我是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四营大队长,王凤鸣是支队政治部主任兼四营政委。我们大队活动在微山湖以西(简称湖西地区)。王凤鸣还是湖西区军政委员会书记。

1939年夏秋之交,湖西出现了“反拖”。他们采用刑讯逼供的方法,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一时间大有“洪洞县无好人”之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当地有数百人被杀。后来从地方扩展到部队。

10月中旬,王凤鸣设计了这件事,突然把我抓起来,说有人供认我在徐州勾结日本人,还发了电报。这时,王凤鸣杀了人,杀了他们的眼睛。他根本没让我说明情况,也不听我的辩解。他坚持说我是间谍,并要求我供出我的同伙。

同时,他逮捕了四营所有营的干部和连队的部分干部,使得湖西地区非常紧张,地方和军区的每个人都感到不安全。仅我们四个营两千多人,一个多星期就跑了五六百人。我被捕后不久,有人偷偷告诉我,王凤鸣很快就会杀了我,而且情况非常严重。

我多次要求王凤鸣写一份报告给他的上级,并要求他们派人调查,但他们都被拒绝。真的是“老牛落井”,除了白白等死,别无他法。所以我下定决心,在我被处死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汪锋的错误揭露给群众。

但是紧张了几天,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空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一天晚上,警卫排长趁着查哨的机会,悄悄告诉我,罗政委来了。

听了这话,我突然百感交集,不禁想起1930年刚编入12师36团时的情形:AB团在那里被镇压,经常有人被抓被杀,部队非常紧张。罗政委不相信有这么多AB团。他不顾别人的反对,指示我们12师一次释放30多人。想到当时说的一句话:“罗政委刀下留情”,我就觉得有救了。

不知何故,出身于铁人的我,离开了家,离开了苏区,在战斗中身负七次伤,却从未落泪。这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起来,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特派员带我去了罗政委的住处。一看到罗政委,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流满面,不由自主地为罗政委跪下了。

罗政委的警卫员拉着我,让我坐在凳子上。罗政委说:“别哭,慢慢谈!”我尽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但还是控制不住。我抽泣了十分钟才平静下来。

罗政委问我“苏托”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被捕的?给日本人发电报怎么样?我向罗政委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解释说我没有电台,四个旅的电台和翻译都被王凤鸣控制了。我该如何传递信息?

罗政委了解各种情况后,肯定地说:“我看,你没什么问题了,回去好好休息,准备带兵打仗。”几句普通的话,却像一团火,温暖了我的心。临走时,我想对罗说几句感谢的话,但我激动得嗓子都酸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关于这段史实,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显示,姜大牙(小说原著是梁大牙,应该是梁星初的原型,张丰毅饰演)被万家杯(饰演)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严刑拷打,被迫承认所谓的“托派”罪名,最后被杨庭辉司令(李饰演)解救。这个故事是根据西湖的“苏托”事件改编的。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剧照

很少发火的罗荣桓严厉谴责了盛气凌人的王凤鸣,逻辑不通的王凤鸣低下了头。接着,罗荣桓救出了梁兴初和其他犯人。

罗荣桓决定开除王,并将他提交安全部作进一步审查。不久,王畏罪自杀。

至于王凤鸣,因为他很年轻,又经过了长征,罗荣桓认为他被利用了,犯了政治错误。罗荣桓严厉批评后,将他调离湖西,分配到686团任团长。

1940 10、罗荣桓、陈光在115给中央关于师干部部署的电报中提出:“王凤鸣因苏托犯有严重错误,准备取消其职务,调回政治部,在部队中开展深入斗争。”

1941二月,中央政府决定判处王凤鸣监禁。文件传到山东,已经是夏天了。罗荣桓以他和陈光的名义致电中央,表示拥护中央的决定。同时,他把王凤鸣叫到总部,向他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并把他调到总部做行政工作。

罗荣桓打算晚些时候把王送到延安,然后宣布对他执行监禁。王凤鸣知道自己有罪,连夜逃到敌人那里,成了叛徒。

罗荣桓立即以陈、罗的名义向中央报告:“我们容忍了。我(荣桓)对这个错误负责,请求中央给予批评处分。”王逃跑的第二天(据当时在115师司令部当秘书的吴说,此时正在养病,不在司令部),罗荣桓在师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公开批评了自己。

罗荣桓的自我批评表明他太信任王力可·冯明这个人了。罗荣桓一直对人很好。他总是把干部看得很高,尊重他们的革命觉悟。然而,当他遇到坏蛋王力可·冯明时,他将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如果有错误,他会检讨。他光明磊落的性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右一为罗荣桓。

第二,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工作。

据梁兴初回忆:

罗荣桓同志性格内向,表面上很严厉,但一旦接触,就会觉得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作为一名干部,他工作耐心细致。

1943年精简部队,撤销旅,充实主力团。当时我是旅长,听说我被精简了,去延安学习,我很高兴。后来决定精简旅级干部,由主力团团长兼政委,很多同志思想上有问题。

罗政委发现后,单独找这些同志谈话。罗政委找我谈话的时候,他的肾病很严重,身体很虚弱。有时他坐着或站着。

从目前的形势分析,说明日寇已经走下坡路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精简军队,这进一步说明精简军队是暂时的,军队的发展是长远的。还说让我当团长不是问题,而是精简军队的需要,是循序渐进的措施,需要我从长计议。

一席话让我豁达开朗,高高兴兴的去当团长了。1945年8月,反攻前夕,为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罗政委调兵整编山东部队,当即拉起八个师,我任第一师师长。随后,随罗政委奔赴东北,投入新的战场。

第三,我们处理问题从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据陈毅回忆:

总政治部文化部第一部长陈毅

1943年,中央派一位同志到山东,传达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特别是学习党内路线斗争的经验。但他并没有准确地传达当时延安整风运动的真实经验,而主要是向我们传达了“民主检查”和考察干部的经验。

所谓“民主检查”,就是要求各单位的干部群众向领导干部提意见。号召大家“有什么话就说,有话就放屁”,还提出“主要领导干部要回避,怕影响群众发言”。正所谓“一个人的发言是一面,集中起来就是全面。”

这种“民主检查”在山东分公司和军区的几个单位如大众日报社、军区卫生部、直属机关的战争工会(即省政府)、胶东区党委试点后,大家都觉得不合适:山东是敌后战场,敌情一天变化好几次;如果发扬民主不是为了加强团结,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部队战斗力,而是使大家对立起来,疏远了德国,丧失了士气,那怎么对付敌人呢?

在民主检查中,有些人确实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例如揭露和批评官僚主义和游击习惯。

但也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我领导的人民日报社工作人员,要求每人除了一件棉袄外,还要发一件袍子,并威胁领导要这样做。我向这些同志作了解释,传达了罗荣桓同志的指示,指出财政有困难,暂时办不了。我引用了战争工会(省政府)的规定,指出这与政府规定的制度不符。

然而,一些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同志甚至扬言:“* * *国际生产者可以解散,工会的规则什么都不是。”有的同志甚至威胁我:“如果非要发袍子,小心你的机器。”

这场风波虽然经过劝导平息了,但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发扬民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向罗荣桓同志作了汇报,他也收到了其他单位的类似汇报。他和中心分局的几位同志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向中央请示,建议山东停止已经开始的“民主检查”,暂时停止尚未开始的所谓“审判惩罚运动”。

他指出,领导干部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认真研究,有错误要检讨,检讨后要改正,给群众一个交代;我们应该认真说服群众的不合理意见。无政府主义不应该被接受,特别是如果干部很容易被边缘化(避免)和推翻。

关于对干部的审判,他强调,即使对混进革命队伍的坏人进行处理,也要用正当的干部审判政策和肃反政策,由组织部门或保卫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查,不能轻易当作敌人对待。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罗荣桓同志的建议和各地的实践经验,很快决定停止在延安考察干部的做法,对已经发生的错误进行了彻底和认真的纠正。

这样就避免了自称理论权威的政治骗子康生发动的所谓“拯救运动”所造成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使各地的忠诚干部和党员免遭一场浩劫。

115师政委罗荣桓(右)代理师参谋长陈光(中)陈士举(左)

4.“毛泽东同志不是说过‘要澄清思想,团结同志’吗?这是一个很好的原则,我们应该遵循。”

据陈毅回忆:

首先要说的是山东战联的一位同志。在前面提到的“民主视察”运动中,他搞无政府主义,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攻击当时工会的个别负责同志,企图否定党的集体领导。

罗荣桓同志耐心地向他指出:“我们工作中不可能有缺点,就像太阳里有黑点,不能把这些黑点当作乌云。”这位同志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反驳我说:“那个黑点,那个乌云,正遮住我的头。”在场的同志看到他如此不讲道理,都很生气。

但是,罗荣桓同志平静地对他说:“同志,你的车濒临危险。再往前走一步,就开进泥塘了。”

虽然同志们主张对他进行处分,但罗荣桓同志还是亲切地向大家解释:这些年来,他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大家同生共死,做了大量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原谅他。

我问罗荣桓同志“为什么对他这么宽大”?他回答我说:“你不是刚读过毛泽东同志的《学习和时局》吗?毛泽东同志不是说过,“我们既要理清思路,又要团结同志”吗?这是一个很好的原则,我们应该遵循。”

第二个我要说的是山东一个抗日根据地的负责人。

有一次他被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死忠军包围,他考虑是突围还是谈判。在考虑了结果之后,我决定冲出去。得意洋洋地冲了出去。这不是问题。作为一个小战略区域的负责人,他有权考虑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但有的人就是死抱着不放,在山东分会的会上说这个同志政治上摇摆不定,争论不休。

罗荣桓同志得知此事后告诉大家:“不要怕被说动摇,以为动摇二字就了不起。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特别是单打独斗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打击敌人,以保存自己,争取胜利。当一个指挥官还没有下定决心,还没有成为一个政治行动或者战争行动的时候,就算被认为动摇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在于他后来的决心和行动。”

他的话不仅让被指责的同志松了一口气,也说服了那些把自己提拔到高层的同志。

五、“一个只注重方式方法而忘记原则的人,不是* * *制作人;我完全不讲方式方法,也不是一个好的制作人。”

据陈毅回忆:

罗荣桓同志对下属的严格和慈母般的态度,我多次留下深刻印象。他经常批评我说:“陈毅,你屁股上全是肠子,一点都不会转;你佩服的人好惹,不佩服的人不好惹。”他告诫我:“一个只注重方法而忘记原则的人,不是* * *制作人;但是,如果你完全不讲方式方法,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制作人。"

记得1944年夏天,一个区委被敌人袭击,吃了不少苦头。我们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瘫痪中醒来”的社论。

罗荣桓同志看到报纸后派骑兵从120里外来接我。他一方面鼓励我,肯定这篇社论指出了问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很好。另一方面指出题目不好,文笔中也有责备的话。

他说:“你主办的报纸是分局的机关报,代表分局说话,不是代表上级。上级对下级要大度,出了事上级要多承担责任,不能无情地责怪下级。即使批评下属,也要恰如其分,充分说明道理,让人信服。”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不禁暗暗点头。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用罗荣桓同志的这句亲切的指示告诫自己,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体谅他们,尊重他们,不让他们居高临下。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做好了,但是我尽量遵守罗荣桓同志的榜样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