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孔庙的历史考证

在中国,孔庙分为三类。第一类由朝廷设立,设在国子监(太学),地方的设在州学和(县)郡学,是官方供奉孔子的场所。第二类是民间建立的孔庙,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以上两类孔庙俗称文庙。第三类是孔子家的家庙(或称“祠堂”),是孔子后代祭祀孔子等先人的地方。放眼世界,只有两座寺庙,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衢州。

为什么家庙在衢州?

1115年,女真人正式建立了晋国。十年后,金灭了辽国,取代了辽国对长城以北广大地区的统治,形成了与宋朝接壤的局面。公元1125年,晋国统治者越过辽宋边界,攻打宋朝。面对金的入侵,迅速退位给他的儿子(宋钦宗)。钦宗接手后,并没有立即组织力量对抗金兵军队的入侵。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第二次包围开封,攻打开封城。刚刚接手的钦宗,立即向金主投降。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被困汴京,带走了惠宗和钦宗皇帝,死于北宋。同年第五年,赵构在应天(河南商丘)称帝,称帝高宗。这是南宋的开始。建言二年(公元1128年)秋,宋高宗在扬州宫举行郊祀,召见远在曲阜的孔子第四十七代孙盛宴公爵孔端友参加祭祀。这时,金兵分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进军。一路经过山东,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初春攻陷徐州,然后南下,直指扬州。宋高宗朝廷火速赶往杭州。孔端佑无法返回被金兵统治的曲阜,不得不承受宋高宗的南渡。同年九月,金兀术分兵渡江,破建康(今南京),进逼杭州。宋高宗不得不逃往浙江东部,直到建言四年(公元1130年)春天金兵北撤。四月,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住在碧,皇帝出行时开道,禁止通行。后来常指皇帝的马车。宋高宗在越州住了两年。这一时期,金朝势力逐渐向北萎缩,南宋政权逐渐巩固,导致南宋与金朝对峙。局势趋于稳定,南迁的孔氏也陆续走马上任。绍兴元年(公元1131),孔到安徽徽州黟县,就任桐城敕令。孔端斯被聘为杭州付雪教授。盛宴公爵孔端佑被任命为郴州周知,病逝。

孔端佑去世后,孔府的安置由南中法院精心处理。作出决定,他的儿子(谁应该是一个侄子和孔端有没有孩子)应服务郎和印章公爵盛宴,这绕过了住所孔子的家人。第二年,功成名就的孔赞被狄公郎取代,吏部封他为楚品。宋高宗这样做有他自己的目的:一是再次肯定了留在衢州的孔氏家族的正统性和延续性;其次,金朝为了维护孔孟家族的团结,否定了孔端佑的侄子孔琨为狄公郎和盛宴公爵。第三,我默许了孔家继续留在衢州。

孔为何长期居于衢州?

第一,金朝统治时期留在曲阜的孔端草已经去世。晋朝封他的儿子孔琨为盛宴公爵。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个孔家有两个儿子,形成了两个盛宴公爵的局面。按照封建宗法制度,一个宗族只能领导一个家庭。通过这样做,金朝在中国形成了两个儒家家族。所以衢州的孔府只能留在南宋的管辖范围内。

第二,南宋先后对孔军等从南方来的孔府宗室成员封官授爵..重生的赵宋王朝需要南迁的孔子的支持。南迁的孔格人也忠于宋高宗。君臣之间的和谐信任关系已经形成。

第三,衢州,夹在金兵行军的东西两路之间,迟迟未至,远离晋松战斗的战场。商业、航运交通、制瓷造纸、银锌矿开采都很发达,社会安定繁荣。

第四,衢州地理条件优越,衢州城靠近南宋临时大都会临安,水陆两路直达。

从宋高宗到后来的四皇,都听从宋高宗的旨意,直到宋理宗宝玉元年(公元1243),才允许衢州知府孙子秀的邀请。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采取“权宜”政策修建孔庙衢州家庙一百多年呢?

在中国封建社会,修建祠堂、兴邦、办国子监等。都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大事,必须谨慎对待,就像在现代社会建立大使馆一样。孔子衢州家庙的建设也是如此。如果南宋的王氏王朝贸然在临安建立国子监,修建祠堂,肯定会引起全国的非议,让人以为南宋放弃了收复中原、迎接第二个皇帝的计划,甘愿在东南角定居。

孔家庙不同于一般的祠堂,是孔子一派祭拜孔子等先人的地方,在中国有很多。孔家庙是孔子家的宗室,代表所有儒家先人祭拜孔子等先人。中国只能建一座庙。如果孔庙再建在衢州,政治影响就严重了。这表明宋高宗抛弃了“大一统”的传统,承认金朝分裂了儒家家族。也说明南宋无力收复山东等大片地区,将南迁的孔子后裔送回曲阜。因此,南宋不会轻易同意在衢州修建孔庙。但要想让南迁衢州的孔家有地方祭拜孔子等先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以州学为家庙”的政策。由此可见南宋的良苦用心。只要南宋不在国人面前放下“收复失地、振兴帝国工业”、“统一中国”的大旗,不抱着“正统”的心态,以衢州学权为夫子庙的格局必然会一起维持下去。这就是衢州孔家庙难建的原因。

那么,朝廷为什么同意为孔家建衢州家庙,从而形成一个孔家和两个孔家庙的事实呢?

宋理宗礼部尚书、国子监大学士、国史编修赵汝腾应南迁的孔紫家族之邀,代表朝廷前往衢州。第二年二月参加孔氏家庙落成典礼时,他解释说,供奉孔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全国各地都在修建孔庙,以尊孔之道,所以孔庙也遍布各县。而一直生活在散曲的儒家家庭,却缺少一座祭祖的庙宇,难以彰显亲情和孝心,与“礼”极不相符。因此,在衢州修建孔庙,是孔子后人的责任,也是衢州县令的任务。

既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不尽快为南迁的孔子建一座庙呢?赵如腾说“家庙自六朝南飞”,“权与家庙居校宫”。南宋几代皇帝“沿袭”高宗皇帝“年事已久,故缺典”的法令,不敢突破前朝皇帝的遗志。这个理由基本可信。郑智十九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命常遇春攻占衢州。当朱元璋知道孔子在衢州的家庙遭受火灾后,他立即命令大臣修复它。此时有人认为宋末建孔子衢州家庙不妥,更不宜修缮。朱元璋的幕僚儒生曰:“庙在鲁,礼也;对于弃鲁南下的人来说,粽子(宗法制长子)去(离、离)国迁庙也是一种礼遇。礼之所在,君子慎之。”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贵族家庭的儿子随庙南迁是符合礼仪的。自衢州孔庙建立以来的800多年间,数量发生了变化。最初是衢州国学为家庙,后来在菱湖岸边新建了家庙。然后,在城南重建;最后搬到城东新桥街,也就是今天看到的家庙。

(1)以周雪为家庙的权利:儒家世家南迁衢州后,无庙祭祖。他们请南宋朝廷建庙祭拜孔子等先人。绍兴六年,宋高宗声称“河北、庐江恢复后,可修曲阜之庙”(意思是山东疆域可收复,则曲阜之庙可修)。衢州国学与衢州夫子庙的合一,维持了一百多年。

(2)菱湖边家庙:宝都元年(公元1253年),宋理宗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子应国,庙应随”为由,批准了衢州知府孙子修的请求,拨款30万元,在衢州东北角菱湖边修建孔庙。宋代翰林学士赵汝腾代表朝廷参加了此庙的落成典礼,并为其题词“杜南家庙”。此庙仿宋代曲阜孔庙规格,规模225楹(一排为一楹)。这座寺庙,被元军摧毁,如今已荡然无存。

(3)城南家庙:菱湖岸边的家庙被大火烧毁后,迁至衢州城南道观巷南端。孔朱封爵后,元朝不赐官员祭孔,也不拨款修缮孔庙。到元朝末年,寺庙被毁。郑铮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命人修复此寺。著名儒家胡汉为此写了一篇笔记。明代永乐五年,弘治初修。

(4)新桥街东端家庙:明元年,朝廷以南迁的孔子后裔为南宗孔子,封孔子第五十八孙孔延生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请他主持衢州孔庙祭祀。郑德十五年,翰林院第二代五经博士孔,以元代修建的家庙过浅过小,年久失修为由,请巡检司唐凤仪在朝廷打新家庙。明武宗认可唐凤仪的表演,用库银在郡学旧址、新桥街东端修建孔的衢州家庙,一年后竣工。

在这个家庙的西边,还建了五经大夫室,庙宅融为一体。从此丝路堂改为“丝路堂”。吴颖堂大学士谢迁和刑部主事方浩分别为此题词立碑。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47年),吴三桂在云南揭竿而起,商鞅在广东揭竿而起,耿在福建揭竿而起,起兵反清,耿中卿攻占泉州、漳州、温州,并夺取浙、闽、赣、皖的衢州。局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清政府集中由兵部尚书李芝芳、总督陈率领的满汉两军十万人,集结衢州城。由于军旗的存在,衢州的孔庙遭到了破坏。叛乱后,清政府修建了这座寺庙,李芝芳为此写了一篇笔记。陈写完后,刻石立碑。

雍正八年(公元1730)和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清政府拨款修缮。道光元年(公元1821),衢州知府继谭之后,相继倡议修建此家庙。其中,左颖为刘龙彪辩护,捐了更多的钱后,从深山里(今天大成殿的大柱)买了十棵大树来修建。因为这个建筑,衢州家庙把思禄阁搬到了大成殿的西北角。将大成殿基座抬高五尺;木柱容易变成石头;下面所有的神龛都翻新了。孔衢州家庙是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改造后的新家庙之一。

孔庙建于清道光初年,留存至今,南北深10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约一公顷。家里庙的东西两侧,街上有两座石建筑,分别是“德一天地”和“道馆古今”。在家庙沿街向东100米处,矗立着康熙皇帝纪念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至此,封建社会的文武百官不得不下马步行向孔子表示敬意。因此,这个地区被称为“芝麻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