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体系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德国和平条约签署后,战胜国立即与德国的战时盟国签署了一系列条约。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该条约确认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独立和边界。规定奥地利废除征兵制,军队不得超过3万人;赔偿金额必须在30年内支付。协约国还在巴黎郊区奈伊与保加利亚签订了奈伊条约,条约规定:西色雷斯交由战胜国托管;保加利亚必须废除义务兵役制,军队不得超过2万人;支付4.45亿美元战争赔款。然后,战胜国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根据条约,只有28个。匈牙利原有土地剩6%,军队限3.5万,赔款22亿金法郎。
1920,10年8月,巴黎郊区塞夫勒,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塞夫勒条约》,使土耳其失去了4/5的领土。战胜国监督财政和经济监督。这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和《国联盟约》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条约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将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重新纳入了列强控制的轨道。这个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一战前,英、法、俄、日、德、美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战后,德国战败,俄国消失,法国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处理欧洲事务。所以在亚太地区,英美日争霸。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主要矛盾是美国和日本的矛盾。二战期间,日本在欧美国家忙于战争的同时,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殖民权益,在远东和太平洋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局面,从而激化了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激烈斗争主要表现在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上。眼看要在海上取得优势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国想通过外交途径制约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