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戏楼的建筑演变

花戏楼,原名关帝庙,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为晋商王弼、陕西商人朱筹建而发起。

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陕西、山西的毒贩在关帝庙的基础上修建成剧场。

清乾隆五年(1740),重建。

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建正殿,加塔,设藻台。这是东西塔建设的开始,剧院增加了海藻井。

乾隆四十九年(1784),大关帝庙重修一次。

从65438到0979,亳州市文物局对花戏楼进行了全面维修。

2008年9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对安徽亳州花剧院维修方案作出批复(文物保〔2008〕985号),安徽省文物局对亳州花剧院维修工程方案设计进行维修。

2010 9月17日,被全国风景名胜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2065438+2004年3月,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对花戏楼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扩建提升工程包括六中原址改造、增加绿化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北出口等。、糖业社修缮、山门及东西厢房修缮、糖业社正殿及厢房重建;重建咸宁寺,修复涡河古码头。扩建升级工程总规划面积约7000m2。

201165438 2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本先生在亳州进行历史文化调研。在参观了花戏楼精美的砖雕、木雕后,他高兴地题了“花戏楼天下第一”,对花戏楼优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

2065438+2005年4月,花戏楼一期扩建改造工程北门墙外场地改造完成。场馆内增加了特色花池和绿色草皮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