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长江洪水径流特性

干流中下游洪水径流量大且集中,洪峰流量高。

当年长江流域在干流宜昌以下,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重要支流和湖泊的洪水量几乎都超过或接近各水系的丰水年。洪峰流量极高,城陵矶以下地区均突破历史实测记录,是有记录以来各洪水年的集中表现。如根据频率计算结果,宜昌、汉口、大同等主要控制站汛期总流量相当于100年一遇,日平均最大流量宜昌20年一遇,大同167年一遇,汉口1430年一遇。因此,干流中下游洪水径流量大、集中,洪峰流量高。可以说,这是1954年长江洪水径流的一大特点。①宜昌、汉口、大同日平均最大流量重现期受当时资料条件限制,估计误差较大。

1.1954宜昌以上洪水与历年洪水年比较。

长江干流宜昌站1954年的年径流量高于有历史记录(1965)以来的任何一个洪水年。4-10汛期和7-9月洪水分别为4975亿m3和3256亿m3,占全年的86.5%和56.5%,充分说明4-10汛期为495亿m3。

2.洞庭湖泗水1954与历年洪水的比较。

泗水1954年各站年径流量略大于1931、1935、1949等洪水年。虽然历年流量数据多为插值数字,但从现有数据来看,当年汛期水量仍大于其他洪水年。

3.1954汉江洪水与历年洪水年比较。

汉江流域襄阳以上1954年径流量仅次于1938,但大于1931,1935,1949。至于7-9月的洪水径流,则小于1949。汛期洪水量集中占全年的60%。这说明汉江流域1954也属于大洪水年。

4.鄱阳湖五河流量分析

鄱阳湖五河流量记录年份较短,赣江南昌站只有七八年(其中1954较差),鄱阳湖口水位记录也很缺乏,无法用径流将1954与往年进行对比。但根据当年鄱阳湖的雨量资料分析,雨量异常之大,普遍超过历史记录。根据南昌历年水位对比,最高水位1954只比1949低几厘米,可以间接引用1954也是洪水年。

峰形巨大,洪水持续时间长

当年汛期,长江上游受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支流来水,加上区间径流的影响,在宜昌形成了一个高大的洪峰,年流量超过40000 m3/s的有45天,是该站有历史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洪水在枝江以下流动,连接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水系,受长江沿岸湖泊、洼地的自然调节和分洪溃口的影响,在长江干流城陵矶以下逐渐形成抛物线型、持续时间长的巨大洪水过程。整个洪水期几乎完全超过各洪水年的过程线,成为各站历年的外包线。

洪水的上、中、下游同时发生。

从降雨的起止时间来看,一般来说,长江上游干流宜昌以上的雨季在7-9月,两湖中下游的雨季在4-6月,即上、中、下游雨季依次错开。因此,宜昌以上主要支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四大河流的产水时间相应在7-9月和4-6月,这样才能达到中下游产生的洪水量。而今年中下游的雨季推迟到7月,比一般年份晚了1个月左右。上游雨季提前出现,比常年提前两个月,使上游5、6月份降雨与中下游雨季重叠,中下游7月份降雨与上游雨季重叠,使上游洪水提前发生, 且中下游洪峰滞后,全河干支流洪峰叠加相互影响,造成长江中下游1954特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