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捐了什么办学?

朝阳桂鱼片

朝阳区贵屿镇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华侨华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乡贤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家乡捐款捐物。

据不完全统计,该镇有贵屿中学、华美初级中学、华美小学、玉仓小学、桃园小学、南安小学、凤新小学、凤岗小学、山前小学、石厦小学、嘉安小学等12所学校,累计获得华侨和国内乡镇领导的学校建设资金6631。

贵屿中学百年变脸。

朝阳贵屿中学是一所由民办学校演变而来,历经世纪变迁的学校。

学校占地30余亩,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中心等配套设施。

整个校园布局有序,鸟语花香,和谐文明。

海外华人自古就有捐钱促学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前,贵屿华美村华侨陈耀渠先后以1911、1927两次捐赠巨款,支持贵屿中学的前身何洁中学的创办。

65438年至0947年,贵屿华美村企业家陈伯宇在贵屿投资兴办平民学校和女子学校,并在贵屿中学的前身何洁中学任教。

可见海外华侨、乡贤有着关注家乡教育发展、捐资助学贵岛的光荣传统。

因此,祖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面对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广大华侨和乡贤更加热心帮助和支持家乡建设学校。

1995年,旅美华侨陈伯宇的女儿陈素秋命令子女回贵屿中学捐款5万美元,修建一座名为“陈伯宇纪念楼”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乡贤接力延续侨校风采

继承了侨乡先辈捐资助学的传统,离开贵屿的后辈也在事业有成后,纷纷回国支持黎姿的公益事业。

陈邵青,贵屿乡贤,深圳信立康集团董事长,2016回乡成立信立康基金会,以助学为宗旨。

基金会成立7年来,累计发放奖学金200.9万元。

去年基金会在贵屿中学组织了一次活动,发现学校宿舍和功能教室不足。为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陈捐款654.38+05万元,并动员庄、李、陈佩娟、等其他热心村民捐款550万元,* * *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五层楼的漂亮楼房。

2022年5月,雅秀大厦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多平方米。配有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礼堂等功能设施。,为住校生提供600张宿舍床位、办学条件和学生住宿条件。

就这样,贵屿的华侨、乡贤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的慈善行为代代相传,蔚然成风,贵屿的教育也随之兴盛起来。

给凤岗和南安两所小学捐工资的村支书。

凤岗小学,原名凤老小学,创建于1952,开始设在卢氏大宗祠。后来经过改造,改名为凤岗小学,但校舍还是简单的平房结构。

2000年,凤岗村村委会多方集资,主要依靠华侨和家乡卢希安梅峰的慷慨解囊,集资1.4万余元,将平房校舍改造成四层教学楼。

新建学校总占地面积51.20平方米,配有标准教室、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等。同时建设200米环形亚克力跑道、篮球场等设施。

2017年,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凤岗村各界乡村圣贤捐款160余万元成立公益教育基金会。

在这些捐款的乡贤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凤岗村书记、村委会主任陆。

年轻的时候,他去了深圳创业。成功后,他回到村里被选为书记。他以“不再穷教育”为理念,尽力改善村里的办学条件和质量。

在集资成立公益教育基金会时,鲁拿出自己当秘书三年的工资1.1.000元,再自掏腰包筹集1.20万元,全额捐给基金会。

鲁的心学教育是为家乡建设和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和支持。

无独有偶,同样创办于1952的南安小学也开始在南安村杨氏宗祠建立。

1986年3月,南安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由香港同胞杨焕波牵头捐款,* * *集资90万港币重建新校舍。

1987 65438+2月,新校舍竣工,占地185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三层建筑的顶部用琉璃瓦装饰,典雅美观。

在南安小学的重建和办学过程中,南安村领导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杨书记每年全额捐出工资7.2万元,并自掏腰包筹资65438+万元,为村里做了三件好事。一是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慰问金,二是给学校发奖学金,三是奖励考上村里大学的学生。

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支持学校的发展,让学校办好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

凤岗村的陆和南安村的杨作为村级基层干部,愿意为村集体利益和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华侨家长陈积极推动华美中小学建设。

贵屿华美小学原设在该村的陈石祠堂内,华美初级中学设在河头祠堂内。

这两所学校都是在外国游客的捐赠下离开祠堂进入建筑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了祖国,海外侨胞纷纷开始走亲访友,生活在泰国的贵屿华人陈就是其中之一。

陈出生于1929美丽的新河头贵屿。

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和弟弟到泰国,与早年到泰国谋生的父亲陈重聚。

为了生计,他在泰国当过搬运工和煤老板,后来奋斗多年,成为泰国最大的鸡肉、饲料供应商和鸡肉出口商,被誉为“泰国农牧之王”。

生活在泰国的陈一直很想念他的家乡。

从65438到0982,他了解到家乡教育基础薄弱,与华美乡的陈、陈迎宾、等多位华侨合作,捐资40余万元兴建华美华侨学校。

这所学校于1983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华美乡的教育条件。

1991年春,陈再次回到家乡探亲。得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中小学校舍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他多次在自己华丽的家乡泰国和香港召集会议,商讨为家乡捐资办学。

会上,陈率先表态:“我将尽我所能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会后,他和他的兄弟* * *,参加了隆重的仪式,并捐赠了654.38+03万港元来建造学校。

其他华侨亲属也积极参与,委托汕头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学校于1993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这座新建的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学校的主楼有五层楼高。配有教室、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和宿舍、礼堂和食堂。美丽壮观,可容纳中小学共同办学,为华美乡新学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管理方便,华美中学搬至1983初建的华美华侨学校,与华美小学分开办学。

此后,华美村华侨鲜香再次踊跃捐款。在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8月新建了华美初级中学。

这所新建的中学占地面积18650平方米,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788万元捐赠给陈创文等220位华侨先贤。

台桥父母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为贵屿华美小学、华美初级中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贵屿侨乡看重花的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朝阳区贵屿镇有着尊重文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贵屿镇广大华侨一直十分关注家乡的教育,尽最大努力改善乡镇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于仓小学于仓村客庄德茂,1925出生在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香港做木匠,后创办德茂集团(加拿大)、德兴楼酒店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1978年,庄德茂回老家探亲。当他看到村里的孩子还在老祠堂里上课时,他就急了,觉得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于是,他和香港的亲戚商量,提议为家乡建一所小学。大家尽量捐,他最后总结。

1985年,庄德茂捐款84万元,村里新建了占地7685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的两层校舍,容纳了800多名学生,解决了村里的小学生问题,结束了祠堂办学的历史。

桃园学校桃园学校原为宝岛新厝小学。

2008年,乡村圣贤庄楚雄见原校舍危房漏雨,即带领多名热心乡村圣贤慷慨解囊,集资10.8万元,于2013年新建校舍,于2015年6月前竣工投入使用。

新校区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小学5000平方米,初中5500平方米。

学校设有多功能电脑室、电脑教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室,可容纳200人。操场区域还建有200米橡胶跑道、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

全校设施齐全,校园文化浓厚,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学校健康、和谐、稳步发展。

1991年,山前村干部赴泰国、香港等地看望侨胞,与大家一起捐资助学,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香港同胞郭恒达、泰国华侨郭、郭华阁等16户村民捐款83万元,在村里建了一所山前小学。

2004年,香港同胞郭恒达、郭分别捐资人民币1.48万元、港币1.63万元扩建学校校园。

本次扩建后,千山小学占地面积7892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022年4月,向大和、郭先河、郭先超、郭先池、郭先喜每人捐款1万元,重修了校门口的水泥路,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整体环境。

石厦小学石厦小学原位于小北山脚下的老房子群中。由几间低矮阴暗的土木结构平房组成,学校环境恶劣。

1997年8月,石霞村用向先筹集的资金在村东新建了一所小学,其中向先郑捐款3.8万元。

新建学校占地4200平方米,主教学楼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面积960平方米,供六个班的学生学习。

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郑昌明、郑等乡贤于2015年集资44万元,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教学楼三楼,扩建了多功能厅、图书馆、美术书法室、电脑室等设施。

2016成立了以乡贤郑书明为首的石霞乡村教育基金会,筹集教育经费20余万元,帮助学校聘请代课教师,使学校教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2000年,嘉安小学由农村圣人杨慷慨捐助80万元,加上654.38+0.5万元的市、镇资金和村集体集资,开始筹建嘉安学校。

学校于2002年3月建成,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拥有两层教学办公综合楼、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图书馆、微机室、科学实验室、百米直道、篮球场、羽毛球场。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